黃濤
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已意識到教育對國家及個人發展的重要性,而隨著教育的不斷革新,人們對學生的身體健康也開始高度重視,在此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深受社會各界及學生家長的關注。通過學習體育知識,學生可以掌握運動的技巧和要領,這樣他們不但能增強體魄,同時還能更加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一、體育教學期間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過于生硬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過于生硬,這也導致教學效果大幅度降低。之所以會出現此局面,主要在于學生和教師都對課堂有效互動缺乏理解,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時也過于隨意,這也致使他們的切入點存在差異,進而導致教學活動與課堂內容不符[1]。
(二)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而體育課相較于其他課程更加輕松,所以大多數小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然而對于體育教學,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并沒有多少興趣,有些學生甚至反感學習體育課程的理論知識。所以在教學期間,教師在與學生互動時很難得到學生的回應,在體育課堂學生也只是做著自己的事情,而教師在授課時還要維持秩序,這也使得他們無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
二、促進師生有效互動的對策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想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教師就需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學生只有對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他們才能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所以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及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符合他們發展且高效的教學方案,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培養,而學生也會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在很大程度上都為師生的有效互動奠定良好的基礎[2]。
(二)科學構建師生關系
新課改強調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也要將自身的主導作用進行有效的發揮。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傳授學生體育知識與技能,同時還要幫助他們進行體育鍛煉,并對學生的體育意識進行培養。所以在教學期間,教師要將自身的強勢地位進行弱化,通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加強與學生的良好互動,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也會得到激發。不僅如此,針對學生的學習,教師也要進行鼓勵和肯定,只有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學生才能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才會得到提高。
(三)注重開展趣味教學活動
在教學期間,教師通過開設趣味教學活動,也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而教師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及技能。因為小學生年紀較小,且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所以教師需要將體育教學與趣味互動有機結合,這樣學生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就好比拔河比賽,將學生分為兩組,全班學生都可參與到活動之中,而為了讓自己團隊取得勝利,他們也會全力以赴,教師再通過制定獎勵制度,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也會得到帶動,教學的質量及效果也會隨之提升[3]。
(四)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
鑒于新課改的背景,教師要認識到以往評價的弊端,同時能夠根據當前教學需要,不斷創新教學評價方式,實現體育教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確保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具體主要體現在:①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動作技巧等,結合體育教學大綱作出科學的評價,合理規范學生的動作,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②改變以往落后的評價方式,積極探索出全新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之間、師生間相互評價。
三、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在教育領域也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對于傳統的體育教學而言,教師通常是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在此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再加上教師與學生缺少有效的互動,體育教學的質量及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通過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向上的教學環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也會得到有效激發。
參考文獻:
[1]孫榮楠.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J].小學生(中旬刊),2021(2):79.
[2]朱紅.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27):128-129.
[3]姜瑞臣.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研究[J].田徑,202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