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俊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培養學生合理使用母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語用能力。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閱讀教學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提升學生語用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將圍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簡單分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語用能力的策略,旨在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提供參考和幫助。
一、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指用來進行合理且得體交際的語言交際能力,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能夠根據對方所表達的內容,準確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以達到雙方有效溝通與理解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用能力的培養現狀
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老師已經意識到語用能力的重要性,并積極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現狀不佳,主要表現如下: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材中實用性文章所占的比例正在逐漸加大,但是多數文章都經過改進,缺少了一定的真實性,同時由于文章語言的書面性較強,且學生本身的語用綜合能力偏低,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碰到生僻的詞語或生字很難迅速理解其含義,久而久之,學生的語用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用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學生語用意識
要想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必須要先培養其語用意識。在整個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前預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應當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語用意識。因此,語文老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在課前預習內容布置上,語文老師需要保證內容的個性化、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預習中保持一定的閱讀熱情,并深入到文章中切身體會,對遇到的難點問題進行標注。這樣的模式和流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夠鍛煉其語文表達能力,對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1]。
(二)增設交際性閱讀內容
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是為了能夠讓其在特定的語境中進行無障礙交流,其中心和重點意在“交流”,因此語文老師應當要適當為學生增設交際性閱讀內容,將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學習中所涉及的交際性閱讀內容融入教學體系中,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內容來對語言的應用技巧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和掌握,改變傳統書本理論性較強的閱讀現狀,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此,語文老師需要先了解小學生的特點和語文基礎,并將符合小學生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的生活場景融入語文閱讀教學中,將生活性內容作為語文閱讀的材料,并使其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鍛煉語文語用能力。
(三)豐富語文閱讀資源
語文老師應當通過多種方式來豐富語文閱讀資源,為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第一,語文老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以及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制定不同的閱讀方式,準備豐富的材料內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盡可能接觸到更多的閱讀訓練,向更高層次進階;第二,為了避免閱讀資源局限于教材及教輔,語文老師應當借助當下發展迅猛的互聯網技術及大數據技術等先進的技術來進行閱讀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引進更多當下流行的閱讀素材,讓學生與時俱進地學習,真正提高其語用能力。
(四)借助多種教學手段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教學手段走入課堂,加快了教學改革的進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同教學手段對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使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是符合當前教學需求以及學生學習需求的方式,很多語文老師都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課件來將知識通過信息化展示,一方面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策略訓練的方法具有多樣性,需要根據面向的小學生群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小學生小學語文水平實事求是地安排教學內容,同時需要以小學生為中心,不斷地更新新穎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為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荊艷艷.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方法與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1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