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勇波
摘 要:本文將“微課”和教育中的一個領域——德育,結合起來進行探索實踐和研究,從“德育微課”的定義、特點分析、實踐中的設計開發以及應用的價值與思考來闡明“德育微課”對學校德育的重要意義和影響。
關鍵詞:德育;微課;研究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未來的教育趨勢應呈多樣化,充分利用碎片時間讓學生進行個性化選擇,是現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課”在小學中應用與實踐,正是順應這種發展趨勢。“德育微課”制作成形后,它的教育實效性長,可以循環利用,只要它的核心價值體現符合現代道德教育,那么“德育微課”可以成為高效的教育資源。“德育微課”主題鮮明,形象生動,無疑將會成為德育教師上好德育課的“利器”,結合教學引入德育微課,將極大地豐富課堂活力和德育滲透力。
一、“德育微課”的定義
“德育微課”:即以“微課”為載體,以規范班級常規管理及學生的道德養成為目標,充分挖掘班級常規管理工作規范以及學生身邊的教育事例,把它編排一個微視頻小品,拍成一個微短片,演成一個微短劇或即時性地拍錄一些學校、社會上感人事跡、不良行為等,貼近學生實際,從微入手,更形象化,情境化地教育學生,真正實現立德樹人。
二、“德育微課”的設計原則與途徑
1.“德育微課”的設計原則。
以“小、近、實、新、活”為基本原則。“小”即以小見大,體現對學生日常行為中具體問題的解決和修正;“近”即貼近生活,關注學生成長生活中的問題和困惑;“實”即實踐體驗,注重對道德情感的體驗和行為習慣的訓練;“新”即形式創新,采取靈活多樣、不同形式的實效性手段適時進行;“活”即一事一議,著重于對道德情境的感同身受,不同觀點的分享和正確觀點的內化。
2.“德育微課資源”的設計途徑
一是校本教材重構。幾年來,學校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學校德育課程體系,結合《中小學生守則》,我們對德育校本教材《鐘小七禮》、《入學教育課程》、《鐘小學子六年完成的 60 個階梯式德育活動》進行了重新審讀,并將部分內容作為“劇本”制作成“德育微課視頻”,讓學生當演員,演出教育故事。
二是值日巡視制作。學校值周行政、值日教師每天將校園巡視過程中發現的來自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現象用照相機拍攝下來,并制作成圖文并茂的視頻,德育處負責制作成“微課”,即小短劇、小故事、小動畫等視頻教材,用學生身邊的題材故事,去教育學生,使學生感同身受中,明辨是非。
三是隨時捕捉獲取。課題組老師在課余時間,拿著手機,逛逛校園,隨時拍下學生校園生活的一些微鏡頭,作為微課教育題材;走在街頭,走近社會,獲取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微視頻,它也可以視作一種微課;家庭教育中,家長拍錄孩子的一些正面反面現象,也可以作為微課題材;學生的一些慈孝事跡、實踐活動都視為微課題材,即時性地獲取。
四是特意編排設計。我們根據教育實際需要,特意編排一些微課。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有時候是非觀念不強,隨時會做些這樣或那樣危險的行為或不良舉動,需要我們及時提醒,或作正面的引領。我們將通過教育實際,編排一些小短劇、小品,拍錄成一堂微課,讓學生明辨是非,健康成長。
四是網絡資源整合。我們在互聯網上收集了一些公益廣告、微電影、微視頻等,把這些題材加以整合,得到另一種意義非凡的微課題材。比如,在小學生最為熟悉的動畫故事《熊出沒》中選取片段作為視頻背景,向學生傳授同學、朋友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的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熟悉且感興趣的動畫片學習到了文明禮儀知識,又能夠使其享受到童趣,這使得教學效果大大提升。
三、“德育微課”的運用平臺
我們將嘗試把“德育微課”引用到班級常規管理的各個教育環節中,使其成為班主任乃至所有老師管理學生、教育學生的“錦囊妙計”。
一是精彩十分。每天早上 8:20—8:30 分是我校校本德育活動《精彩十分》的上課時間。課題組設計了晨會教育中的各個題材“微課”,讓教師和學生根據班級需要自己去選擇、自己去組織、自己去管理、自我去展示、自我去評價,讓精彩十分變得短而有效。
二是班會(隊)課。課題組將突破傳統的班隊課形式,通過播放“文明禮儀、安全、衛生、學習習慣及道德品質教育”的相關視頻,學生看完教育短片后,結合班級、對照自己議一議,談一談,讓學生自己反思中感悟。
三是升旗儀式。我們將把微課搬上舞臺,結合學校年度教育主題,圍繞學校的“感恩教育、節約教育、勞動教育、禮儀教育、孝心教育、愛國教育”等主題內容,每周一個班輪流通過說、演、唱、講等形式進行國旗下展示,通過“德育微課”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是家校聯系。課題組充分利用微信平臺,把一些需要家校合力教育的“微課”傳到學校微信平臺上,與家長共享教育資源,共同促進孩子良好品質的養成。我們也將讓家長也拍錄孩子在家、在社會上的出色道德表現,將微視頻傳送給老師,形成家校共育的大氛圍。
五是心理健康教育。我們抓住學生群體中許多個特殊的“微鏡頭”,如打人、自卑、多動等等小鏡頭,制作成特定的“微課”,引入到學校心理咨詢室,增強心理咨詢實效性。
六是“三禮”教育。學校德育處在每年9月為一年級的新生舉行隆重的開學禮,每年五月為四年級的全體學生舉行十歲成長禮,每年7月為六年級的學生舉行畢業禮。通過“三禮”微課程展示,把儀式內化為情感,搭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成長共同體。
參考文獻
[1] 國外微課資源開發和應用案例剖析[J]. 吳秉健.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3
[2] 陳傳鋒. 微課教學[M].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 楊輝. 小議微課[J]. 時代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