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尚榮
摘要:在基礎教育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的同時,我們對于義務教育的重視只增不減,初中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將產生重要影響,但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消極怠慢,不認真等現象頻出,基于此本文從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教學現狀及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三方面進行闡述,給予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啟發,更好利用語文課堂使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引言: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面對學業枯燥繁重的中學時代,學生逆反產生的厭學心理及考試壓力等問題,教師及時轉變教學思路,采用愉快教學,使學生“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快樂的學習,促進學生高效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一、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現代社會對于人們的要求逐漸提高,更加看重公民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而語文學科在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對學生的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及思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初中階段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能夠理解和概括具體事物,但思維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觀性,對于一些文章的理解不夠深刻,掌握比較困難,容易產生厭惡心理,久而久之,便會對語文沒興趣,產生偏科的現象,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我們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科教學中不僅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學生的精神和情感得到塑造,使學生長期的學習中感受到知識帶給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體會到知識的對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而語文學科的學習便是通往知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其中蘊藏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造。可見,提高語文課堂教育教學技能,激發學生產生對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消極學習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二、現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從現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大部分學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與老師的互動性不高,對于語文科目缺乏必要的重視,不能正確認識其對自身學習和發展所起的作用,存在一些語文學習僅是會背會寫不用動腦思考就能掌握的錯誤觀念,對語文學習沒有足夠興趣,加之信息網絡的飛速發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于自身的自制能力差,部分學生沉迷網絡游戲也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負面作用。不僅如此,伴隨著教師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教師缺乏熱情的講授,致使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效率低下,興趣降低。綜合上述情況,積極尋求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興趣顯得尤為必要。
三、有效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創建課堂情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表明學生的學習是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同伴互助合作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創設能夠讓學生理解的問題情景,把語文學科的知識融入情景中,例如可以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或者讓學生扮演角色深刻體會文中主人公的經歷,感同身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的全過程。同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恰當的給予學生反饋和鼓勵,形成師生積極的課堂互動,讓學生在自由、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收獲知識。
(二)巧妙設疑,激發學生求知欲
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斷發展,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獨創性進一步完善,因此教師應把握學生的發展規律,巧妙拋出問題,引發學生認知的沖突,使學生產生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激發其對知識的欲望。例如,在課堂前,教師可以設疑導入或者給學生提出一些預習課文的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邊思考邊學習,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提出問題,并注意問題要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探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宜過難過簡單,使得問題能夠取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因材施教
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個體差異性,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熟悉每位同學對于該學科的學習進度,對于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教給學困生一些學習技巧,看到他們的進步教師要給予以及的表揚和鼓勵。其次,語文作為一門積累性較強的學科,短時間內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教師還要引導全體同學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例如推薦給學生一些課外讀物,并養成隨時記筆記,摘抄優美語句等,同時避免一味的機械閱讀,要不斷進行思考,進行詞句創造等,長此以往,學生的詞語積累和寫作能夠得到較好提高,并逐漸體會到語文的樂趣和魅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教師的課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們在學習《鄧稼先》這篇文章時,可以播放相關的紀錄片,體會這些英雄人物為祖國的核武器研發舍小家為大家的英雄氣概,增加對祖國的熱愛和奮發圖強的精神。此外,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教育網站,讓學生課后自己上網查閱資料,并與老師同學分享,引導學生有目的的上網,合理利用電腦及手機等電子設備,更好的幫助自己的學習。
(五)組織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體驗學習樂趣
隨著學生對語文知識的不斷積累,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如“智慧樹”、“新聞小主播”等趣味教育活動,邀請家長和其他教師一起參加,同時根據學生的表現,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們的互相分享和交流中,體驗文學帶給他們的快樂,在實踐活動中鍛煉自己,增長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探索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知識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提升教師自身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要鉆研教材,研究學情,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避免學習過程中的消極現象,充分利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使語文課堂教學真正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積極樂觀地收獲知識和成長。
參考文獻:
[1]高漢梅.初中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J].漢字文化,2019(24):89-90.
[2]龐艷茹.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習興趣[J].“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2019:49.
[3]巴次.初中語文課堂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散文選刊:中旬刊,2021(7):23-24.
[4]陳小蘭.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