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友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中職院校為社會主義建設不斷輸送有針對性的技術型人才,伴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不斷深入推進,對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越來越高。隨著信息化平臺的不斷推陳出新,中職院校在教育方面逐漸實現了教育的信息化,共享化。如何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將中職院校的教育水平進行有效提升,成為現階段中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以信息化平臺下的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方面的改革策略為重點,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分析,為中職院校在培養人才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信息化平臺;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改革
引言:運用信息化平臺進行中職院校教育層面的改革,具體指的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廣泛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資源,高效數字教學軟件等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提質教學環節,且運用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的整體思路更加貼合,日益發展的新時代的要求。但就現階段,我國中職教育在運用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沒有相應的師資力量,缺乏相關教學經驗,無法將信息化平臺與學生的教育教學進行完美融合等。故而,想要有效提升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方面的教學水準,就要將信息化平臺與中職教育有效融合,進行相應的教改活動。
一、利用信息化資源進行教學改革
現階段,大部分中職機械基礎教學仍以書本,文字等,傳統形式的教學為主,所以書本中有機械基礎的模型,圖片等內容,但在幫助學生理解方面仍有欠缺。且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太過死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很難帶動起學生對于機械基礎學習的熱情,致使教學效率低下。針對以上問題,完全可以高效的利用信息化平臺予以解決,比如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相關建模教學軟件建構模擬出3D凸輪機構,鐵碳合金組織,等其他基礎構建,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到機械基礎的專業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解,同時,運用建模教學軟件所構建出的3D模型,可以根據實地情況及具體教學內容來進行修改,使教學更加具有精確度,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有效的拓展及改良,更加體現了信息化平臺運用到中職機械基礎教學中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二、運用混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
利用信息化平臺混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學習真正融會貫通起來,讓學習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中,也存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信息化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學習內容。比如,可以運用常規的超星學習通,智慧職教等教學類平臺來保障學生的課后學習。教師可以通過該平臺讓學生在正式授課前,在學習平臺上進行有效的預習打卡,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及認識,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多種學習平臺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通過自主觀看教學視頻等方式進行課后學習,以達到鞏固基礎知識的目的。教師也可在信息平臺上發布與機械基礎知識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打卡,教師根據系統反饋的班級完成數據,可以輕易得知學生在哪一道題上容易出錯,便可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發現教學中的漏洞,進行查漏補缺。
具體操作流程可以分為如下三個環節。
1、課前學習環節
老師按照混合教學的教學理論,整合和更新相關的知識資料和復習任務,學生在線上進行課前預習的學習內容,做好課前預習和自主學習。
2、課中實施環節
老師通過課前教學反饋,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環節,并根據教學需要使用移動學習設備進行課堂教學講解;學生在聽取教師講解的同時,根據教師要求,利用移動學習設備完成課堂練習和學習討論。
3、課后練習環節
教師利用移動學習設備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發布拓展延伸資料,根據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學習評價,并調整下節課的教學課后練習環節內容;學生操作移動學習設備在學習平臺上提交作業,進行拓展閱讀和延伸學習。
通過這樣的信息化平臺混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升中職機械教學的教學效率,為教學改革提供有效保障。
三、學習評價設計方面進行改革
與傳統教學形式不同,利用信息化平臺對學生進行評價要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性和平時學習的表現。相比較而言,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學習,教師也更容易掌握學生每時每刻的學習狀態,如了解學生的預習和復習情況、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等。
故比起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應更受重視且占比更高。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并積極參與學習評價,在教師正式授課之前應該向學生明確本門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組織形式和考核方式,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增加學生平時學習的熱情。在學習運用于機械基礎專業理論課程時,其學習評價設計應做到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有機融合,所占比例分別為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四十。形成性評價主要分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評估以及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教師可通過學生在學習平臺和課程中的表現、作業的完成狀況、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等日常表現來進行評價打分。對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可以按照課堂表現百分之四十,階段性測試百分之二十,日常作業百分之十五,出勤率百分之十五,自我評價百分之五,他人評價百分之五,進行形成性評價的具體打分。總結性評價則是在一教學階段結束之后,教師通過閉卷考試(即期中考核與期末考核)來檢測學生在該階段的知識掌握情況。通過這樣更具科學性的學習評價方面的改革,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杜絕在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現象的發生,讓學生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積累,有助于提升中職機械教學方面的效率,是信息化平臺下,中職基礎教學改革的關鍵側重點。
四、總結
在信息化平臺下,對中職機械基礎教學進行改革,應該主要從三方面的內容來推進,首先是要利用信息化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讓學生更易理解。其次可以使用混合教學模式來提升中職機械基礎教學的整體效率,最后,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要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能夠讓學生更加關注日常生活的學習,而并非將學習重點放在應對考試上。運用這三種方式,可以顯著提升信息化平臺下中職機械基礎教學的教學改革水平。
參考文獻:
[1] 商義葉.淺談信息化技術應用下的機械制課程教學改革 [J].科技視界,2018(28):164-165.
[2] 靖娟,熊玲鴻.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機械設計基礎” 課程中的研究與應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