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國?趙梁丹
摘 要:共青團是學校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引領的領路人,同時承擔著為黨和國家培育合格建設者的重要使命。從目前共青團實際工作中看,對學生意識形態發展的分析是單一模糊的,科學性和數據性分析偏少。本文分析高中共青團意識形態教育數據計量中存在的問題,指出要建立數據管理意識、注重數據軟件的開發、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根據數據分析和情況反饋等新方法實現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實現意識形態教育動態化跟蹤和反饋的結合。
關鍵詞:高中? 共青團? 意識形態? 數據計量
共青團是學校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引領的領路人,同時承擔著為黨和國家培育合格建設者的重要使命。從高中階段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評價過程看,對學生思想意識的成長缺少數據化的計量和分析方法,學生的成長過程數據量化不明顯,往往只是共青團管理者從情感和學生日常表現中總結出的模糊的評價,有時甚至出現千篇一律和抄襲現成評價話語,不能為學生個性成長和針對性的指導提供數據性和科學性的支撐。
一是數據管理的觀念不強。目前高中階段學校共青團對學生成長的評價大都是通過表格和文字進行,對學生的意識形態和操行表現進行簡單的文字敘述,有時候簡短的文字敘述涵蓋了學生高中三年的思想意識形態發展過程,具有明顯的單一性和雷同性,并不能完全反應學生三年高中生活成長發展的過程,也不能根據這些描敘來預測學生未來思想意識形態發展的趨勢,這種現象的存在是較為普遍的。同時,目前還沒有形成學生意識形態管理的統一的數據標準,這就迫切需要形成統一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數據標準,為學生個體成長服務。二是沒有相關的數據軟件和數據研究做支撐。數據研究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和信息性工程,需要專業的開發設計團隊進行設計,同時結合現實學生的接受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但是目前在高中階段還沒有相關的數據管理軟件,各個學校因為自身財力和能力的限制沒有建立完整的學生意識形態數據管理平臺,缺少相關的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教師,技術能力和人才儲備都有很大的欠缺。同時,目前圍繞學生意識形態管理的研究還是相對較少,特別是運用現代大數據思維對學生情況進行有效分析的研究內容偏少,缺少實踐數據研究,這樣就很難對現實進行理論的、科學的指導,數據分析就很難向更深更廣的層面拓展。三是缺乏數據的有效銜接。從高中階段共青團學生工作管理人員對學生的了解看,只有簡單的個人檔案和較少的評價,不能真正涵蓋學生初中思想道德建設的情況,很多時候高中學校的共青團工作都是從零開始,需要較長的時間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和分析,有時候不能快速掌握學生的意識形態狀況和成長困惑,初高中學生意識形態培養缺少銜接性,很難做到過程對接,這也給高中共青團意識形態教育和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針對當前存在的新時代高中共青團意識形態教育缺少對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數據計量問題,要在現代大數據理論和實踐的過程中注重數據的形成、分析和有效使用,才能真正發現每個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的效果,達到以人為本的教育目的。
一是要建立數據管理意識。學校一線的共青團管理人員要把適應新時代數據分析作為共青團學生活動和學生管理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圍繞現階段開展的各項特色活動,活動開始前要深入調查學生的參與度、興趣點、年齡階段、心理需求和對意識形態工作的接受程度,做到有方案,有針對性。在活動結束后要詳細測評學生的接受程度、接受效果、接受評價、心理期待等數據,在處理學生整體數據的同時,也可以采用隨機抽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個體數據反映出的學生個體接受情況,這樣就能在面面俱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為下一次活動做好充足的數據支撐。其他類似的活動或相關內容也可以借助問卷、數學建模等方式進行有效的數據整理和數據分析,數據的累積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就能像一些社交軟件一樣向學生定向推送相關意識形態教育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注重數據軟件的開發。因為數據軟件的開發和利用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程,基層的高中共青團組織可以將數據處理的想法和建議反饋到上一層級的團組織,借助上級團組織的力量幫助建立數據分析框架。也可以聯系同縣市其他的共青團組織集中力量聯合開發數據軟件和分析平臺,這樣就將數據平臺難度的建設逐漸減小,數據平臺建設和利用能實現技術的共享和信息的互通,再加上如果數據處理進行多年的積累和分析,整個縣市甚至更廣層面的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將會達到更高的水平,更能夠促進這一地區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
三是建立數據共享機制。要著力打破學校和學校之間特別是初中和高中新時代高中共青團意識形態教育存在的壁壘,讓信息和數據更快更準確地進行傳遞,信息數據的共享使學生的意識形態發展情況始終被學校共青團跟蹤和反饋,實現了真正層面的動態化反饋。以一個學生為例,通過建立該學生意識形態數據檔案,可以查看該學生參加的學校意識形態活動內日、參與情況、實際效果、興趣點和接受效果等,這樣線性的布局和分析能夠讓高中團組織減少一些重復性的意識形態活動,動態跟蹤和掌握學生在不同時期、不同年齡段、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學生產生的新變化和新特點,進而不斷將活動和學生新的興趣點結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使意識形態工作能夠真正入腦、入眼、入心。
根據科學的數據分析和情況反饋可以更加全面了解高中學生意識形態發展的情況,使計量更清晰、更直觀,更能夠根據學生個體情況和整體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優化策略,實現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實現意識形態教育動態化跟蹤和反饋的結合。
參考文獻
[1]新時期加強中學校園共青團建設的思路與對策[J].王雙.好家長.2018(63)
[2]新形勢下關于推進中學共青團建設的發展對策探析[J].張帆.時代教育.2018(10)
[3]大數據場域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危”與“機”[J].王結義.昌吉學院學報.2019(02)
[4]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團員管理中的應用[J].王馨慧.電子世界.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