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娃
摘要:在素質課改深化的新時期之下,教師要以閱讀教學為抓手,側重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有所發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對此,本文立足于新時期背景下,從出聲朗讀強化閱讀情感體驗、創設情境快速進入閱讀狀態、課外閱讀感知語文閱讀價值幾個方面入手,重點探討小學語文閱讀興趣培養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興趣
前言:素質課改步伐的加快,使得教育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閱讀作為這一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模塊,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具有良好作用。但是,對于部分教師而言,其教育理念依舊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方式單一陳舊且模式刻板,無法很好地吸引學生閱讀注意力,閱讀興趣難以維持在較為持續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則會制約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因此,立足于新時期背景下,教師有必要做好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工作。
一、出聲朗讀,強化閱讀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當中,朗讀是基本的教學方式之一,也是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的第一步。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透徹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礎之上,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差異,鼓勵學生出聲朗讀,深化對閱讀文本內容的理解。在字里行間中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進一步積累學生的語言素材,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奠定基礎,逐步強化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確保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朝著穩定性和高效化的方向發展。
例如:在《匆匆》這篇課文的閱讀講解時,教師可充分發揮自身的導向作用,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音頻文件,引導學生在旋律的帶動之下走進文本當中,對《匆匆》這篇課文進行自主閱讀和有效朗讀。對于一些排比句和反問句,更是要將其中所呈現的思想情感進行有效的表達,實現情感與朗讀之間的深層次融合,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感悟。在朗讀完畢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段落內涵加以剖析,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闡述每個段落的中心思想。通過出聲朗讀的一教學活動的開展,可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提高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及閱讀能力形成具有良好作用。
二、創設情境,快速進入閱讀狀態
小學生因受認知能力、生活經驗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受外界環境干擾的可能性較大,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小學生的注意力無法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進而影響到學生的閱讀效果。因此,立足于新時期背景下,教師要以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為主要切入點,從自身的教育觀念中加以轉變,結合閱讀文本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地投身到閱讀學習活動當中,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自覺主動地探究文本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也就是說,教師可通過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為學生創設優質、良好的閱讀環境。借助多種方式,以圖片、視頻等形象具體的形成呈現閱讀文本內容,對學生進行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讓學生持有濃厚興趣完成文本閱讀任務。
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的閱讀講解時,考慮到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閱歷匱乏、情感理解淺顯等實際情況。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為學生展示與事件有關的視頻,將其進行有效還原,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再如:在《七律·長征》這一詩歌的閱讀教學時,不少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其中某些詩詞的含義,教師則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金沙江江水險惡的視頻,并以PPT的方式拓展與長征有關的歷史資料。通過這樣的方式,可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好的感受詩歌的意境,從而體會革命先烈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這對學生情操陶冶、語感鍛煉、綜合素質培養均具有良好作用,不失為調動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
三、課外閱讀,感知語文閱讀價值
學生在對文本進行閱讀時,則需要擁有濃厚的興趣,這是學生積極主動參加閱讀活動的前提條件。在興趣的驅動之下,學生可以圍繞文本進行深入思考,發現文本問題對其進行分析解決。因此,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保持閱讀興趣,教師不僅要對教材中的文本內容進行講解,還需要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課外閱讀活動,對課外閱讀資料進行拓展與延伸,培養學生的閱讀語感,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為學生閱讀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由此可見,立足于新時代環境之下,教師要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在利用現有閱讀資源的基礎上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讓小學生的天性得到有效釋放,促使學生產生探究知識的強烈欲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更好的感知語文閱讀的真正價值。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閱讀分享活動,將《愛麗絲漫游奇境》這一課外讀物帶入課堂當中,引導學生圍繞這一課外讀物進行閱讀。借助趣味性較強的故事情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需要說明的是,在對課外讀物進行推薦時,教師要對范圍進行進一步擴大,題材和主題要具備形式多樣的鮮明特征。在文章的精彩之處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在興趣的驅動之下,更好地對課外讀物內容進行分析探究。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開展閱讀交流活動,在《魯賓遜漂流記》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魯濱遜”,思考如果自己置身荒島會做什么事情。學生之間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交流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有利于調動學生閱讀興趣。
結論:綜上所述,在素質課改的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明確閱讀課程的重要性,以興趣培養為切入點,借助出聲朗讀強化閱讀情感體驗、創設情境快速進入閱讀狀態、課外閱讀感知語文閱讀價值等方法的應用達到這一目的,形成較為完善的閱讀教學體系,讓學生以飽滿情緒積極主動投身到文本閱讀中,為學生閱讀習慣養成、閱讀能力提升及核心素養落實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曹玉儉.“互聯網+”助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與創新方法探討[J].學周刊,2022(03):139-141.
[2]田淑宏.興趣引領學生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分析[J].新課程,2021(51):192.
[3]徐愛莉.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1(28):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