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仁亞
摘要:本文將結合案例,剖析目前新課程改革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淺談提高英語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不斷優化合作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彼此的合作真正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水平。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小組合作? 存在問題? 策略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能減輕學生學習的焦慮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不知何時,它竟已成了課堂教學的時髦環節和裝飾品, 許多課堂“小組合作”搞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 但收效甚微, 徒有其表。
一、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目前,英語課堂上教師們都在積極嘗試構建"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其中有許多精彩的片段,但同時存在著許多誤區,不少教師對于“以小組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的理解和領會不足,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表演化。出現了學生只“作”不“合”,“各自為政”的現象。這種有“形”無“質”的合作,大大降低了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具體表現為:
1. 缺少一個核心的組織者,各成員分工不明確。一兩個學生獨霸話壇, 其他學生只是聽眾,缺少合作和參與意識。結果活動結束后老師宣布小組代表發言時, 幾位同學你推我讓, 面面相覷, 啞口無言。
2.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 多數學生表達完自己的意見就算完, 沒有做到虛心地傾聽其他成員的意見,對于有爭議的問題選擇“不了了之”,因而討論無法深化。
3.由于英語詞匯的缺乏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差,學生無法用英語組織活動和有效交流,出現了要么用中文聊天,要么冷場的現象。
二、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強教師培訓,轉變角色意識
1.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養
教師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培訓,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掌握小組合作教學技巧,提高自身的素質,能依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內容的性質靈活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活動, 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要想有效地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具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鼓勵學生承擔學習責任,幫助學生戰勝困難,樂于加入到學習者合作活動中來;
(2)幫助學生策劃并實施獨立的語言學習;
(3)幫助學生學會評價,包括評價自身最初的水平,評價進步,以及對同學的評價;
(4)加強學習策略訓練,通過提高對語言的認識,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和相應的學習策略;
(5)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活動步驟,改變教學方案,適應學生的學習。
(二)合理組建學習小組,明確職責分工
1.建立 “異質小組”,強化團隊精神
在學期初,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原則,根據學生的性別、性格、興趣特長、學習能力及成績優劣為依據,合理搭配,將全班同學按5至6人一組劃分,組建 “異質小組”。這樣劃分的目的是讓不同認知水平、思維方式和情趣特長的學生,在合作活動中相互啟發、互相彌補、相互促進。合作小組建立以后,要求不同的小組確定自己的組名和座右銘。確立組名是為了有助于管理與競爭,確定座右銘是為了增強組內的凝聚力。小組劃分應盡最大可能地做到合理搭配,使各小組的綜合實力基本相當,形成均勢,以便各小組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促進班級學生整體成績的提高。
2.明確組內分工,發揮每個成員的積極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位學生要既合作又分工,合作小組的成功依賴于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小組成員各自應承擔不同的角色:
1號“召集員”——領取并分配學習任務;召集并主持小組活動;參加有關全班整體計劃,統籌安排會議。其在組內擔當組長的角色。
2號“協調員”——關注并指導組內合作技巧的提高;組織組內的協作;策劃與兄弟小組的競賽;參加班級總體協調和競賽組織等工作。
3號“聯絡員”——與兄弟小組交流信息;收集同學的意見、建議,及時向老師反饋;收交作業;向外界介紹小組的活動。
4號“書記員”——負責小組活動記錄;為小組發言人寫提綱。
5號“統計員”——登記個人和小組每次的學習成績,統計進步情況并公布;參與全班學習檔案的填寫和獎勵的評審工作。
6號“檢查員”——檢查每次學習任務情況;檢查每人組內分工職責所履行的情況,及時向老師匯報。
(三) 精心設計活動任務,提升活動品質
1.活動情境應具有真實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創設學習情境時, 要考慮學習活動的“真實性”。活動情境的真實性,首先要求教師將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材料引入課堂。真實的、有意義的活動由于貼近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社會實踐,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使他們感到有話可說。這種學習任務把語言學習與具體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語言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譬如在教中職一第一單元Friendship 時,我們可以設計以下任務:因為是剛進高中,學生之間也不是很熟悉,因此筆者在談友誼前先設計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introduce yourself 這一活動,讓學生談自己的personality and hobbies, 進而談到自己喜歡make friends ,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談到友誼。然后,在談友誼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 ①Do you need friends ? Why? ② What kind of people will you choose as your friends ? ③Are you a good friend ? What kind of friends do you think are good ones to you? ④Introduce one of your good friends to us all。 最后讓學生分組完成所給的任務。這樣的活動設計就具有真實性,貼近學生的生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習活動要具有層次性,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不同學生由于各自不同的人生經驗、知識水平和興趣,必然會對同樣的教學內容出現“見仁見智”的反映。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小組活動時,最大限度地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讓處于不同水平的成員有事可做,有話可說,產生思想的碰撞,從而為小組的成功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如何在英語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中解決以上出現的問題,不斷優化合作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彼此的合作真正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水平,將是每一個研究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師所應該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坦.合作學習一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2] David Nunan. Collabo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3] 殷文麗. 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 2000年第3期
[4] 郭硯冰. 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實施與評價[J].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 2002年第4卷 第3期
1979年12月,女,助理講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