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超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小學教育越來越提倡創新型教學,尤其是小學數學,該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然而小學生沒有學習意識,學習思維也沒有構成系統,所以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數學的邏輯性具有較強的挑戰。數學科目比較復雜,與其他科目相對來看,其內容復雜,包含許多特殊的符號以及眾多的概念,加深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從而學生在學習期間可能會對學習數學產生厭倦的心理。教師應意識到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改變教學方法,積極開發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
引言: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學校教學的重要導向。興趣是學生開展知識探索的基礎,想要切實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教師就應當加強對學生數學探索興趣的激發。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對現有的教學形式進行不斷的創新,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數學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核心作用,重點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內動力,進而實現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
一、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意義
(一)興趣是學生個人良好發展的基礎
小學生的感覺直接影響他們本身的喜好,若從小開始培養數學興趣,那么小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好感。那么小學生在以后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去對待。數學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會提高。此外,學習興趣的培養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滿足,從而增加其自信心,這將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主動,是高效完成任何問題的最佳方案。教師通過提高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從學習當中找到了比游戲更愉快的樂趣,那么這將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若主動性地去探索成了學生的學習習慣,那么當教師講授一個內容時,學生會根據自己預先了解到的知識與教師互動,這不僅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還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并且,主動也是堅持做一切事情的動力,主動獲得的東西遠比被動接收的東西來得更有價值與意義。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策略
(一)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在教學時注重對情境創設的優化,學會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情境創設,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體會探索的樂趣,產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進行“位置”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筆者為了增強學生的方向感,首先,在課程的開始筆者就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讓學生通過認真檢索故事中的有用信息,學習“上、下、左、右”的基本概念。然后,筆者對學生進行了提問,通過觀察自己的同桌,來說一說五官的各個位置。最后,筆者引導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有關于“上、下、左、右”的例子,進行知識的鞏固。學生分別說出“飛機在云朵上邊;鳥兒在樹枝上邊;大地在腳的下邊”等生活中各種位置方面的例子。筆者通過給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走,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二)以游戲為導向,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愛玩天性,增設互動環節,采用豐富的游戲形式,讓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當中。
以《組合圖形面積》一課為例。教師在教時,首,先引導學生對矩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復習,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其次,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與學生一起做一個小游戲。教師先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互動游戲,讓學生嘗試用下面的圖像將圖像補充完整。通過做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對組合圖形形成了一個初步的認知,同時,將學生的思緒帶入課堂。游戲結束后,教師結合剛才的游戲過程引出本節課的學習主題,并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探究題目,布置自主探究任務:“下面請同學們在興趣小組中開展討論,嘗試不同的解題路徑,看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多。”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對遇到瓶頸的小組給予相應的指導。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并結合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對本節知識點進行重點提煉和講解。最后,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本節知識點,教師組織了拓展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在規定時間內,哪個小組想出的計算方法最多,哪個小組勝出,比賽結束后,教師為勝出的小組發放糖果作為獎勵。通過這樣的游戲互動環節,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還利用學生的求勝心理,使其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游戲環節中,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吸收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斗志與自信心,提升其數學學習的效率。
(三)通過有效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數學學科來說,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充分意識到提問的重要作用,靈活運用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周長”這部分知識時,筆者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周長的概念,在上這節課之前,筆者就讓學生提前收集了一些物品。首先,筆者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些物品,有的學生準備了樹葉,有的學生準備了七巧板,有的學生還準備了一些卡片等。然后,筆者讓學生把自己準備的物品放到一張白紙上,筆者說:“請同學們通過觀察這些物品,并思考什么是周長?根據自己的理解在紙上畫出相應物品的周長。看看誰畫的最好。”學生在筆者提出問題之后,根據自己準備的物品嘗試著進行繪畫,并且初步掌握了周長的性質。最后,筆者給學生詳細地講解了知識,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更加深刻。通過給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使學生在探究的環境中進行新知的學習,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奠定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切實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掌握,教師應當先提高對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視,在日常教學中,充分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為其創設多元化的數學教學活動形式,重點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內動力,提高探究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培養其科學鉆研精神,提升數學學習效率,為其日后對數學知識的深度探索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微.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0(11):57-58.
[2]李長順.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數學素養[J].文理導航(中旬),2020(11):13+18.
[3]周潔.淺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策略[J].智力,2020(2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