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在課程比重中占有很大的份額。教師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就需要注意優化教學方法。“教、學、評”的一致性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創新理念,它不僅可以彌補傳統語文教學體系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結構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從而為學生制定更全面的學習計劃,培養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
關鍵詞:課程標準;小學語文 “教、學、評”一致性
引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目前,熟練掌握語文要素,不僅是保證小學語文教學教-學-評一致性的最佳途徑,也是提高學生能力的根本策略。因此,本文將以學科素養為主體,研究和分析基于實用主義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評價的連貫性,探討教學的關鍵內容和相關的教學評價方法,希望能為其他小學教師提供必要的教學幫助。
一、加強教學反思,明確低效語文課堂的成因
1、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現狀
從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盡管許多教師都渴望改善這種糟糕的狀況,但許多措施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改革的思路過于盲目,采取的手段缺乏針對性地解決現有教育問題。基于此,教師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教、學、評”的連貫性,首先必須加強教學反思,明確傳統語文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和課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改革方案。經過深入的分析和討論,我們總結出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四個原因:第一,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創建高效課堂的前提,但許多教師沒有認真研究課程,導致教學目標模糊,降低了語文教學效率。其次,缺乏科學的教學過程不僅有助于教師制定教育目標,也導致缺乏科學的教學過程。第三,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個性化。新課程標準支持教學創新,但許多教師仍然使用落后的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第四,教師沒有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教、學、評”的一致性是《課程標準》對我國小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評價機制的缺失不僅會造成教學缺陷,降低教學效率,還會影響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二、結合課程內容,充分優化教學目標設計
在新課程標準中,要實施語文教學,就要注意每個學習階段教育目標的特殊性。在教、學、評三位一體的課堂活動中,要結合語文單元的要素,合理設計課堂教學的短期目標,確保課堂活動的有效開展。
例如,在《黃山奇石》的文章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活動,以多種方式猜測和記憶生詞,并設計短期教學目標。目標(1):結合閱讀課文,學習和掌握新單詞“屈、圖、奇、先”;目標(2):通過文本插圖,深刻理解文本中存在的問題,感受黃山奇石之美。通過反復閱讀句子和段落,談談黃山奇石的特點。
通過短期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熟悉文章內容,結合了解黃山赤溪的特點,掌握文字表達情感。課堂上,利用短期目標,優化課堂指導,對學生的詞匯和閱讀進行評分,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提高課堂互動效果。在制訂短期目標時,必須考慮語文要素的內容,反映教材的教學價值,將教材的內容和價值與課文內容和主題結合起來,確保學生的長遠發展。在教學教育、認知評價活動中,教師要圍繞課文內容的人文意義,確立立德人的長遠目標,完善課堂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活動的實效性。例如,在小學二年級《狐貍分奶酪》的教材中,這一節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關于成長的文章,讓學生有機會通過閱讀和理解整個故事來學習。這樣的課文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引導學生去關注其中的焦點,能夠讓學生們思考,兩只小熊的想法是對是錯,怎么樣才能不讓狐貍把奶酪騙走。因此,去引導學生思考,朋友之間不應當斤斤計較,以免讓一些無良的人趁虛而入,從而達到德育教學的目的。
三、采取創新手段,促進教、學、評一致性的落實
過去,不少教師堅持不合時宜的教學方法,不但令課堂氣氛下降至冰點,教學質素亦受到不良影響,令學生難以接受深造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按教學標準、教學、符合性評估,必須以教學創新為基礎,只有教師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才能為學生帶來新的教學經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鑒于此,在新的小學語文教學時期,教師要轉變教學態度,摒棄陳舊的教學方法,集中力量創新優化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更具活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教學的連貫性。例如在《鳥的天堂》課程中,教師在新課程開始時,可為學生創造多媒體環境,向學生展示各種鳥的資料,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他們對課文的興趣。接下來,老師可以播放優美的音樂,并帶領學生進行純文字閱讀,向學生展示作者如何把握景物的圖像特征,以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并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這不僅克服了教學的困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性格和表達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估,確保評估的一致性。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不少教師嘗試建立教、學、評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但其連貫性卻不能統一,因而降低了其成效。新課標所提倡的對學生來說負擔較輕,隨堂練習也備受推崇。隨堂練習既是一種創新的組織形式,也是一種控制學生對知識感知的能力,也是對學生根據練習結果進行直接評估的能力。例如,在《火燒云》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讓他們從火燒云中感受到五顏六色和自然驚人的變化。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寫作技巧,展開想象力去進行模仿。最后,教師的綜合評價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培養了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積極態度。
結束語: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根據新課程標準,開展教、學、評相一致的教學活動,優化課堂活動設計,采用新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在具體教學中,也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教、學、評的統一教學設計。
參考文獻:
[1]王琴.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教學評一致性[A].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貴陽會場)論文集(三)[C].2020.
[2]楊志敏.課堂作業設計“四變”——例談小學語文課堂作業“教—學—評的一致性”[J].小學教學研究,2016,(13).
[3]賴禮鋒.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