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娟
【摘要】本文闡述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分析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提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微課創設情境、利用微課解決疑難問題、利用微課有效拓展延伸等具體做法,旨在增強語文教學的針對性,提升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微課 高中語文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8-0069-04
微課具有直觀性、豐富性、靈活性的特點,不僅能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還能將線上、線下課堂有效銜接,實現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微課“鮮、活、實”的特點為基點,通過靈活設計,適當運用微課開展教學,使語文課堂教學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
一、聚“微”之勢——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的價值
(一)內容精辟生動,利于提升課堂魅力
高中語文教材中既有魯迅、冰心、巴金等作家的文章,又有《左傳》《史記》等文學巨著的節選。高中生雖然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日漸增強,但心態仍相對浮躁,有時很難精準把握文章要表達的深層意境,這就需要教師“化繁為簡”,使學生專注于課堂,更深層次地把握文章的內涵。微課可以將情、境、聲、形融于一體,將語言文字生動地呈現出來,通過直觀的視覺、聽覺感受,將學生帶入文章的特定情境之中,幫助學生輕松攻破難關。不僅如此,高中語文教學的微課設計,還可以引入懸念等刺激性元素,為課堂教學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借助豐富的圖片、視頻資源,聲情并茂地展現課堂內容,有效激活學生內心的學習需求。同時,趣味性、多元化的微課富有視覺黏性,也有助于教師擺脫枯燥乏味的說教。
(二)教學針對性強,利于提升課堂效率
高中語文涉及的知識領域十分廣泛,不僅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更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并不是簡單背誦一下古詩、文言文,而是需要分析、總結、內化課文內容,然后借助其他形式將其表達出來。尤其是一些知識繁雜且綜合性較強的內容,如文言文中的虛詞使用、文章的寫作手法等,學生難以一下掌握。而微課的針對性極強,它可以在語文知識網絡體系中的“點”下功夫,幫助學生逐一攻破難點,再將這些“點”串聯起來,形成知識體系,使語文學習突破死記硬背的桎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的針對性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一是微課可以針對某個知識點而展開,讓重點突出、主題明確,讓重點和難點內容更為細化;二是微課可以將語文教學中的知識點濃縮為簡短的視頻,讓學生短時間內高效地完成學習;三是對學生的針對性更強,學生可依據自己的需求重復播放、反復觀看某一內容,實現精準教學。
(三)拓展多元化,利于提升學科素養
高中階段的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化明顯、求知欲強,僅靠課堂上的知識傳授,難以全面延伸學生的思維“觸角”,幫助他們提升文學素養。對學生而言,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需要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支撐。借助微課,教師可以打破固有的課堂空間,以微課為途徑將語文知識延伸到更廣、更深的層次,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激發學生的高階思維。如《鴻門宴》《荊軻刺秦王》是歷史名著的節選,教師可以將文章內容作為“坐標點”,將課文進行縱向或者橫向延伸,借助跌宕起伏的歷史故事,引導學生自主拓展知識。不僅如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微平臺,實現學生之間學習資源的有效交流、師生之間的高效溝通,高效完成語文教學目標的同時,積極滲透素養教育,及時了解、發現并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窺“微”之弊——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應用的現狀
微課在提升學生素養、優化課堂教學方面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作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廣大教師加以注意,對不足之處及時進行調整。
(一)盲目跟風,形式化現象嚴重
隨著“微課”概念的提出,微課成了許多學校大力推行的教學模式,成了進行教學改革的“利器”。隨著微課教學的廣泛開展,網絡上的微課資源數量激增,但其背后暴露的是盲目跟風的現象。很多教師只是從表面上看到微課的微、短、小,沒有從內涵上真正理解微課的本質。如很多教師在微課開發、設計的過程中,很容易走進“誤區”,將傳統40分鐘的課程壓縮到10分鐘,使其成為“濃縮課”。試想,高中語文知識本身就很龐雜,學生原本用整節課都很難完全掌握,現將其壓縮在十分鐘之內,又沒有一個確切的主題,學生的微課學習便如“走馬觀花”一般,毫無意義。從某種角度上講,這樣的“濃縮課”不僅沒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帶來了“混淆視聽”的負面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切莫讓新生的事物演變為教學改革的噱頭,或是成為跟風作秀的形式主義。
(二)過于注重形式,內容缺乏深度
部分教師的微課設計和應用存在著形式化的問題。一是在微課的制作方面,教師過分注重圖片或者視頻的精美度,忽視了微課的選題、設計、策略、活動等核心環節,微課設計缺乏層次性、梯度性和個性化,導致微課內容華而不實;二是在微課的使用方面,教師過于注重課堂形式的創新,時刻不停地將微課引入語文課堂之中,片面夸大微課的作用,忽視了與傳統教學方法的融合。實際上,教師只有秉持“適用且實用”的原則利用微課展開教學,才能使微課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三、“三重維度”——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的設計
(一)第一重:關注問題生成,形成導入設計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十分關鍵,它不僅是整個教學環節的基石,更是激發學生思維、消除其他干擾的關鍵。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微課設計,以形象化、動態化的教學內容,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成效。
導入環節的微課設計,教師要著重考慮三個因素:一是如何迅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快速產生共鳴。如類似《荊軻刺秦王》的文章,教師在微課設計中可以以歷史情境為主導,對學生進行沉浸式引導,讓學生從人物的形象、外貌、語言、行為等方面直觀感受歷史人物形象,從形象化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中引發探索欲望。二是如何讓學生保持注意力,步步緊跟教師的教學步伐。教師可通過導入使學生明確預習目標,借助有懸念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三是如何“承上啟下”,利用微課將新舊知識銜接,在問題鏈的引導下促使學生快速進入新課的學習。做好這點,既能夠有效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又能夠緊扣教學主題、自然過渡,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此外,在導入環節的微課設計中,教師還要考慮導入設計的簡潔性和趣味性,更要關注與后續學習的關聯性,這也是一堂有質量的課堂教學的起點。
(二)第二重:關注重點難點,形成探究設計
高中語文教材內容包羅萬象,既有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又有情感豐富的散文,還有形式新穎的戲劇,每一種文體涉及的寫作手法不同,每一篇文章刻畫的人物形象不同,這些寫作手法、人物刻畫手法都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而這些重點、難點又是理解文本的關鍵。傳統教學中“先學后練”的模式,鈍化了學生思維的“觸角”,極大地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難以形成高效課堂。
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圍繞某一主題或者某一項內容展開,將重難點知識進行分解、細化,并逐層推進,將重難點逐一擊破。因此,在微課設計中,教師要做好重難點知識的把控,有效講解課堂教學中的疑難點。在探究環節的設計中,教師既要做好與導入環節的問題銜接,又要注意對學生容易忽視的細節進行預設,在文本內部找到“突破點”。如《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等文章涉及對歷史人物的分析判斷。在微課設計中,教師可以將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為突破點,展開談論、分析,然后再延伸至文章的寫作手法,通過有層次的微課設計,使課文的學習分出梯度、逐層推進,既為學生提供了學習途徑和學習框架,又利用有限的時間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高效率地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三)第三重:關注學習深度,形成延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的微課設計應區別于一般課件設計。教師在微課設計中,不僅要聚焦問題、明確文章內容,更要在設計思路上盡量體現選題、設計、制作、點評、評價等環節,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賦予語文教學新的價值。因此,在語文微課設計中,教師要在把握好問題導向和重難點突破的基礎上,堅持梯度設計原則,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解決學生學習實踐中的“真”問題,同時,注重課堂教學的延伸,引導學生突破課堂、教材的局限,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完《燭之武退秦師》之后,教師可借助微課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閱讀《左傳》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完整系統。
四、創“高”效能——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策略
很多文學作品都是圍繞人、事、物展開,進而表達自己的觀點,作者的見解隱藏其中,需要學生不斷比較、感悟、品味才能深刻領會其主旨內涵。如《鴻門宴》一課,此篇文章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全文涵蓋的內容豐富,知識點較多,不僅展現了跌宕起伏的談判過程,還刻畫了諸多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從教學目標來看,《鴻門宴》一課,教師要引導學生既把握文章故事的發展脈絡,又掌握歷史人物形象的刻畫方法,并能夠從辯證的角度分析項羽為何失敗,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對高中生來說,他們雖然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但分析文言文中的歷史人物形象、掌握文章的立意的意識還比較薄弱。在微課設計中,教師可以抓住文章的智慧美和人性美展開教學,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帶領學生逐步把握文章脈絡,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一)利用微課創設情境,巧妙導入
微課的出現為高中語文情境創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課堂教學中,導入環節的巧妙設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之一。一堂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把第一個音定準確,才能為演奏和歌唱奠定基礎。語文課堂教學亦是如此,如果在導入環節就能直擊學生心靈,那么整節課堂就能像磁鐵一樣將學生牢牢吸引住。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為學生創建語文情境,在課堂一開始就點燃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索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鴻門宴》一課中,教師可先借助微課向學生展示電視劇《楚漢傳奇》中虞姬自刎的片段,讓學生直觀、真切體會虞姬與項羽的悲劇愛情,并在微課的結尾處拋出問題:“項羽和虞姬為什么會以悲劇收場?在這場悲劇愛情背后有什么故事?”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鴻門宴》一課。在導入環節的微課設計中,教師借助視頻形式、電視劇的片段吸引學生注意力,借助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故事來開展教學,設有懸念、形式新穎的微課,緊緊抓住了學生眼球,快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利用微課解決疑難,提高效率
我們常說,學生的“疑”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幫助學生“解疑”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微課為輔助手段,使教學內容層層推進、逐個擊破。《鴻門宴》一課中值得挖掘和探討的內容很多,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如果直接帶領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思想立意、挖掘歷史深邃的主題,顯然有些難度,但借助微課,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梯度式設計,這一過程突破起來就容易多了。
《鴻門宴》是一篇與歷史相結合的文章,具有很強的文學性、歷史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過于看重“言”,還需要在“文”上有所關注。同時,這節課涉及劉邦、項羽、張良、樊噲、范增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學生對這些歷史人物大多興趣滿滿。由此出發,教師可以將人物作為切入點,圍繞劉邦、項羽人物的性格展開分析。在微課中,教師引導學生找準人物分析的關鍵點,以“鴻門宴上項羽為何遲遲不行動”這一問題切入,從項羽的行動上分析項羽為什么明明擁有大好形勢,最后卻走向敗局?探究式的微課設計,讓學生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此時,教師可“趁熱打鐵”,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就此展開辯論賽,學生在思考、辯論、點評的過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幫助他們有效地把握故事情節、厘清人物關系、體會人物形象。
(三)利用微課有效延伸,回顧收尾
明代作家謝榛在《四溟詩話》中云:“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有效的課堂收尾能給學生帶來余音繞梁之感。在教學中,利用微課進行收尾工作不僅可以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達到“課已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同時也可起到有效延伸,發揮激活學生思維“觸角”的作用。
在學習《鴻門宴》之后,教師可以本節課內容為坐標點,將其推至縱向、橫向發展。首先,從問題生成處拓展延伸,進行收尾和回顧。教師可錄制微課,以劉邦和項羽都城選址原因為切入點,解析兩位諸侯成功與失敗的內在因素——漢王劉邦的都城選址是南鄭,位于當今陜西南部漢中一帶,此處選址三面環山,在作戰中易守難攻,便于漢軍在此休養生息;而霸王項羽的都城選址是彭城,位于當今的徐州一帶,此處為項羽的家鄉,能夠滿足他“衣錦還鄉”的夙愿,但此處地處交通要塞,旱水兩路發達,需要大量軍備戍守,頗費人力、物力。在學生通過微課了解楚漢兩王在戰略高度上的差別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寫一篇觀后感,以鞏固知識,完成復習。其次,注重延伸實現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借助微課為學生補充豐富的學習資源,將《史記》對《左傳》的繼承關系設計在微課介紹里,延伸學生的知識寬度。此外,教師可利用微課引導學生將《史記》與《漢書》中同一事件的描述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擁有思考的獨立性和思辨性,最終形成高層次的思維品質和語文素養。
在信息時代,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抓住微課“短而小、專而精”的優勢,在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的基礎之上,實現語文教學的高效發展。同時,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盲目跟風,而是要以文本內容、學生特點為出發點,以有效的語文情境精妙導入,以問題為導向突破重難點,以有效地拓展延伸回顧收尾,從而促進高中語文課堂高質量、高效率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云潔.智慧課堂背景下高中語文微課設計的三層思維梯度:以《鴻門宴》為例[J].語文月刊,2021(5).
[2]李冬梅.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而不凡[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12).
[3]盛芳.微課視角下的高中語文教育教學策略分析[J].智力,2021(22).
[4]孫鑫.巧用微課教學,提升教學效率:論微課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品位·經典,2021(8).
[5]楊波.微課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8).
[6]張海霞.巧用微課,優化高中語文教與學[J].課外語文,2021(1).
[7]文金生.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高中語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學語文,2020(35).
(責編 藍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