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應設計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融語言、文化、思維于一體的活動,獲取、闡釋和評判語篇意義,表達個人觀點、意圖和情感態度,分析中外文化異同,發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教育部2020)。教育部考試中心(2015)推出的高考英語新題型——讀后續寫,要求考生閱讀一篇350詞以內的短文,根據其內容和所給兩個段落的開頭語續寫150詞,確保續寫部分與給定的材料有邏輯銜接,情節和結構完整。讀后續寫題型符合《課程標準》提出的上述理念。學生通過閱讀學習理解題目所給的350詞以內的文本,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和起因、經過、高潮,找出故事的主要矛盾沖突,根據所提供的兩段的段首句,展開合理的想象,給故事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局;在續寫過程中還要注意故事發生的文化背景、人物性格特征及文本語言風格與前文保持協同一致。這一過程體現了“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且融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的理念。
讀后續寫題型自出現就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反復嘗試、反思,旨在探尋一種較好的讀后續寫教學模式,能夠在提高學生讀、寫語言能力的同時,提高其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思維品質。在研究過程中采用安妮·伯恩斯(Anne Burns 2011)提出的行動研究法,其基本程序包含兩個 cycle。cycle 1:plan—action—observe—reflect;cycle 2:revised play—action—observe—reflect。使用行動研究法對2018年6月浙江省高考英語讀后續寫進行了兩次教學,并進行了觀察與反思。下面是對這一過程的報告。
Step 1:Warming up
在上課的前幾分鐘,教師詢問學生是否喜歡旅行,邀請個別學生分享其最難忘的旅行,從而達到引起學生關注、自然引入話題的目的。
Step 2:Reading the text
Task 1:Read the article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2)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ed?
(3)What’s the story about?
Task 2:Read the article again and try to finish the table(見下頁表 1)below.

表1
【設計說明】任務1通過明確的提問,引導學生找到故事的人物,發生的時間、地點等基本要素,發掘故事的主旨,把握續寫的大致方向。任務2要求學生細讀文本并完成表格,找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總結故事情節,判斷人物感情,從而把握故事情節發展趨勢,為續寫故事情節作好準備。教師針對表格中每一項提供一個例子,并引導學生填寫表格,為其更好地完成任務搭建“腳手架”。
Step 3:Discussion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t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kind of difficulty did they come across?
(2)What would be the result of solving the difficulty?
(3)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expanded first paragraph?
(4)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expanded second paragraph?
(5)What’s the possible ending of the story?
【設計說明】在學生了解故事發展脈絡后,教師通過問題鏈引導他們找到故事的高潮,即故事情節的轉折點,進而引導他們通過解決故事中作者面對的困難探尋故事的合理結局。學生通過討論判定續寫兩段的段落主旨大意,結合結尾確定了續寫部分合理情節的框架。
Step 4:Writing
教師在黑板上總結前半節課學生討論定下的情節框架,邀請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完成續寫任務,并派代表上講臺展示自己的習作。
【設計說明】本堂課的授課對象為高二理科班的學生,英語基礎較薄弱。面對讀后續寫這種對英語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題型,讓他們直接獨立完成難度較大。因此,設計讓學生合作討論,共同完成,以降低任務的難度,增加任務的趣味性。
Step 5:Homework
Please polish your writing using some clauses and phrases.
【設計說明】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習作質量不高。要求學生課后潤色自己的習作,從而提高其書面表達能力。
1.學生對課堂任務的完成質量不高。雖然學生能較順利地查找文本中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基本要素,但是由于故事的矛盾沖突不明顯,他們在總結故事主旨大意時遇到困難,這是教師沒有預想到的。此外,盡管教師在課堂上已經引導學生總結出了續寫情節的基本框架,但他們續寫的情節依然千奇百怪,不合常理。
2.學生被動接受信息較多。課堂活動步驟設計較傳統、保守,學生只需要通過跳讀了解文章大意,通過尋讀找到文章的細節信息就可以較愉快地參加課堂小組競賽活動,至于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思維品質的鍛煉,未在課堂活動中體現出來。
在上完這堂課后,教師感覺完全沒有達到思維型課堂的效果。科組的同事熱心地參與評課,提出課堂最后的寫作展示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偏高,沒有作好學情分析,同時沒有就如何續寫合理的情節進行明確、到位的指導,導致學生的構思天馬行空,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所授班級為物化政班,女生較多,在活動中較靦腆,習慣推讓,導致課堂氛圍不夠活躍。此外,后面的教學步驟雖然進展順利,但是毫無新意,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和思維品質培養目標相去甚遠。本堂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構建合理的續寫情節,完成讀后續寫,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情節合理的指導不到位,這是課堂產出不如意的主要原因之一。課后教師積極翻閱相關書籍,了解到對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除了讓他們了解需要根據貫穿全文的故事背景、情節脈絡、人物設定、寫作意圖、主題意義及段首句的提示合理接續情節(馬旭 2021)外,還應在實際教學中指導他們掌握一些實用的續寫微技能,以幫助其更明確、直接地把握合理的續寫情節。在學習了王玉艷(2020)編著的《新高考英語讀后續寫實踐指南》后,認為書中提到的續寫點非常適用于基礎較弱且剛開始接觸讀后續寫的學生。因此,對于這一課又進行了重新設計。
在認真學習續寫點后,對2018年6月高考英語浙江卷讀后續寫的教學進行了新的安排,同樣認真上了一堂公開課。課堂設計如下:
Step 1:Before lesson
教師此次選取另一個物化政班,該班級男生相對多些,也更活潑些,兩個班在英語成績方面屬于平行班。課前,教師將學生分為8人小組,并按文學圈模式給每個小組成員分派好角色和任務,要求他們嘗試課前自主完成讀后續寫的文本閱讀。每個小組成員的角色有“領導者”“聯結者”“好句發現者”“繪圖者”“單詞解釋者”“總結者”“追蹤記者”“文本神探”(姚家銳 2009)。領導者需要組織自己的組員在閱讀文本后,課前找時間分享、討論,共同繪制一份關于文本的情節線和人物情感線變化的思維導圖,由繪圖者執筆或課間借用教師電腦繪制思維導圖。“好句發現者”要發掘、整理、匯報已知文本的語言風格。
【設計說明】從上一堂課的反應來看,學生能夠在閱讀文本后找到故事的基本要素、明顯脈絡等信息。教師設計課前活動,分配好角色任務。這樣既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避免因任務分配不明確而導致拖沓推搪,使其有效完成學習任務,又能夠使其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完成對信息的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內化與運用、歸納和提煉。在充分鍛煉學生的初階思維能力的同時,完成了對文本基本細節信息的了解,激發了他們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也為接下來的課堂活動作好準備。
Step 2:Warming up
課堂伊始,教師播放一段視頻,展示美國西部原始森林的優美風光,然后告知學生所需要續寫的文本故事發生的場景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里。
【設計說明】優美寧靜的森林風光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通過視頻為學生構建圖式輸入,讓他們對故事發生的場景———美國西部森林有了大致的概念,為其接下來設計構思在森林里發生的事情提供了想象的具體依據。
Step 3:Sharing and presentation
教師邀請一個小組上講臺展示他們合作學習的成果。學生非常踴躍,有一組學生制作了一張PPT用以展示故事的情節線和情感線(見下頁圖)。該小組的“總結者”上講臺講解他們小組繪制的依據“情節山”變化的故事情節線和情感線。其中“情節山”的結構及繪制,在之前的閱讀課上,教師已經進行了滲透,因此非常欣喜地看到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該小組的“好句發現者”展現了文本中描寫環境的句子:
My dad and I spent the night in the guestroom of the farm house listening to the frogs and water rolling down the river nearby.
It was so peaceful and quiet and the colors of the brown rocks,the deep green pine trees,and the late afternoon sun mixed to create a magic scene.It looked like a beautiful woven(編織的)blanket spread out upon the ground just for us.
同時,他總結稱該文本有以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的語言特點。
之后,其他小組的學生補充:文本有少量對話,以及用詞較簡單、樸實的語言風格。
【設計說明】在文學圈活動中,學生的討論有很大的主觀性,因此文學圈活動中的評價由三方面組成,即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同伴評價。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己在活動中表現的自我反思,其目的是全面發現自我從而增強自信,同時認識不足,及時改正(丁麗華 2016)。教師在布置課前任務后,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合作學習成果的平臺和機會。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既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又鍛煉了創造性地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Step 4:學生閱讀已經閱讀、學習、寫作并評講了的2016年10月到2018年6月高考英語浙江卷讀后續寫題的已給文本和續寫范文。然后,根據表2所提供的方向找到已給文本和續寫范文中相呼應的信息點。


表2
學生在自主閱讀后迅速找到細節描寫的信息在已給文本和續寫段落中都有stream、berries;特定物品有the yellow blouse,原文結尾有the open area、flag 等;所給首句有 helicopter。
【設計說明】通過學生已經閱讀、學習、寫作并評講過的作文文本,引導他們找到續寫文本中與題目文本中相呼應的信息,即續寫中的微技能續寫點,并通過表格的形式引導他們歸納整理常見續寫點可以從細節描寫、特定物品、原文結尾和所給首句中尋找。由于學生對文本較熟悉,他們能夠迅速找到表格中需要填寫的續寫點,同時明白續寫點的意義和功能,既提高了邏輯性思維能力,又為知識遷移作好準備。
Step 5:Please reread the given text about the travel in the Wild West,and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continuation points(見下頁表3).

表3
學生經過短暫的討論踴躍地說出了他們找到的續寫點。比如:細節描寫的續寫點有the initial track;特定物品有 the cowboy hats;不少學生認為結尾處叔叔交代的don’t be late for supper可以作為續寫的呼應點;首句中最明顯的是the rabbit。
【設計說明】通過第四步的學習引導,學生在了解了續寫點的意義和功能后便有了躍躍欲試的感覺。在這一步中他們得以將所學知識遷移運用,大大提高了對讀后續寫這一題型的信心,也鍛煉了思維的靈活性。
Step 6: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draw a mind map about the plot you are going to expand the story.Your mind maps can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hat did the author and his father do?What did they say?How did they feel?
【設計說明】上一次教師在與學生討論并確定了寫作提綱后,就讓他們討論寫作了,結果不夠理想。本設計吸取了上次列完提綱就直接寫作的經驗教訓,旨在讓學生在寫作時不要跑題,從而更好地思考續寫點在續寫中如何體現以提高續寫段落與所給文本的協同性,使他們的寫作思路更清晰,提高其創新性和靈活性等思維品質。
Step 7:Please finish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and then exchange your works in your group and assess your compositions according to the table(見表 4)below.

表4
學生這一次的寫作產出質量明顯比上一個班級的產出質量高很多。其中一名學生的習作如下:
Suddenly a little rabbit jumped out in front of my horse.It was so cute that I could not help chasing it.“Don’t ride so quickly or we will be far away from the track!”So excited was I that the command just flash in my brain.As I chased the rabbit with my father chasing me,we deeped into the forest gradually.Suddenly,the rabbit disappeared,the track was out of our sight as we took a look around.And it was too late for us to realize the situation—We are lost!
We had no idea where we were and it got dark.Feeling great frightened,I sank into a world of hopelessness.I started crying and had no idea of what to do.Just at that time,my father hug me and said.“Calm yourself down,do you hear the sound of water rolling down the river near by which we heard the same last night?”As I followed my father,we found the river and kept up to it.Finally,we got back to the farm and had supper with Uncle Paul’s family.What a crazy day!
【設計說明】讓學生在創作完思維導圖后進行寫作,在寫完后互評,促進他們相互學習。通過評價表的對比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所學知識、技能,把握合理情節應具備的條件,為日后更好地自主寫作打下基礎,同時鍛煉了批判性思維能力。
Step 8:Homework
Please review what you have learned today and finish another continuation writing by yourself.
【設計說明】課堂上,學生在同學和教師的幫助一步步了解了如何理清文本的情節線和情感線,推斷續寫段落的大意框架,并利用續寫點構建合理的續寫情節的同時提高續寫文本與所給文本的協同度。課后教師要求學生獨立按照所學步驟和思路完成一篇習作,目的是鞏固課堂所學,提高他們遷移運用的能力。
在采取新的教學計劃后,課堂有了一些變化。學生課堂參與度及活動完成度比之前明顯高很多。這一次教師在課前給學生分配了明確的角色和任務,使他們明晰任務,在文學圈活動中完成對文本的解讀。這就使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供學生學習、體驗、感悟續寫點的寫作微技能,并運用該技能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討論、構思、創作。學生普遍反映更容易跟上課堂的節奏,也更愿意參與課堂,實現更高質量的產出。
思維的鍛煉真實地在課堂上發生。課前學生通過文學圈活動完成對文本信息的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內化與運用、歸納和提煉。課堂上體驗續寫點時,通過已知文本尋找呼應信息點,從而總結歸納信息點的常見種類,這些都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品質。課堂上學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與大家分享他們小組的合作成果。在找到續寫點后討論并根據思維導圖繪制續寫情節思維導圖,這就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性和靈活性思維品質。學生構思創作續寫作品后,互相交換習作,以互評表為參照自評和互評習作,批判性思維品質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第二課后教師和學生的體驗良好,非常享受課堂。學生喜歡分工明確的合作方式,享受通過有效合作產出作品的成就感。在掌握了續寫點微技能后對讀后續寫不再感到茫然失措,構思時有了明確的方向,大大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與信心,并表示非常期待下一次類似的課堂。這給了教師極大的鼓舞和信心。通過對兩次課堂的觀察與反思發現,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認真落地有助于師生在課堂上更好的互動,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在課堂上提高了理解力、思維力、表達力等,實現了思維型閱讀課堂。
在《課程標準》普遍推行的當下,改進英語課堂是勢在必行的事情。教師努力學習,不斷反思,充分利用行動研究法的 plan、action、observe、reflect四個步驟不斷改進課堂,不但能夠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本輪行動研究中發現,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在讀后續寫教學的寫作課堂中分清角色任務,創設更多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融入寫作微技能教學,對培養他們的分析與比較、綜合與分類、抽象與概括、批判與創新等思維品質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