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月
摘要:現階段,我國的教育事業在不斷取得進步,越來越多的學生有了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但同時,也有部分學生在上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資金壓力。對此,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資助政策,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基于此,本文對高校資助育人教育工作中面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同時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校資助工作 育人工作 問題及對策
前言
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為了確保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能夠更加有效,學校應當將高校教育作為工作的重點,針對貧困學生在心理思想方面的特性,學校應當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對資助教育方法進行改革,以此推動高校資助工作的發展,提高相關教育工作中的實效性。
一、高校資助育人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資助教育流于形式
就目前來看,許多高校的資助教育工作往往將工作的重點置于經濟層面上,資助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貧困學生在經濟方面的需求,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學業。雖然這種資助形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經濟壓力,但資助人員往往會忽略貧困生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得許多貧困生在接受資助后存在諸多的心理負擔,從而使高校的資助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 1 ]。因此,高校在開展資助工作時,應當結合思想育人教育工作的具體狀況與特點,對工作進行針對性地改進,以此提高資助工作的實效性。
2.貧困生缺乏參與
在高校開展資助工作時,采取的工作模式仍然是相對傳統的模式,對貧困生問題的管理比較看重,使得貧困生缺乏參與。對此,高校應該重視自身資助的主導性,在為貧困生開展資助工作時,應當為貧困生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以此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將高校的自主工作全面落到實處[ 2 ]。
3.對學生造成約束
在高校開展資助工作時,由于很多心理思維教育工作開展得不夠充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無法充分滿足貧困生的日常需求,還會降低資助者的熱情,對資助工作形成阻礙。同時,高校在資助工作中缺乏對貧困生的關注,使得許多貧困生在諸多方面受到限制,無法滿足學生進行長遠發展的需求。
二、高校資助工作中育人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策略
1.加強信念教育
高校在開展資助工作時,應當結合自身的育人教育內容,對有關信念的教育方式進行完善,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實現大學生日常觀念教育與社會發展的結合,使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信念和理想,并且根據自身的理想努力向目標邁進[ 3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校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要勇于挑戰自己,以此將高校資助工作中育人教育的價值體現出來,以此促進我國高等教育資助工作的長遠發展。其二,學校在引導學生建立信念的過程中,應當將信念教育的類型進行區分,從而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樹立正確的信念,體現出高校資助工作的價值所在。同時,在資助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樹立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從而引導學生根據目標的設定實現自身的理想信念,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其三,高校對貧困生的實踐教育也應當加強重視。對高校的貧困生來講,受到學校的資助不是高校開展資助工作的目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樹立知行合一的意識,在樹立理想信念的同時,還要為之付出實踐,當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進行應對,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4]。
2.搭建實踐平臺
在為高校貧困生進行信念教育的同時,為其搭建實踐的平臺也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能夠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分析,還能有助于教育管理的創新,從而促進高校貧困生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講,其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其一,實踐平臺應該提高對學生能力的重視,積極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可以為學生設置多元化的實踐崗位,最大程度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同時,高校在為貧困學生開展實踐教育時,應當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自助服務,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能力,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二,在學校引導學生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高校要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實踐的成果來實現自我的資助,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立能力,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從而體現出自己的價值[5]。其三,實踐平臺應當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行培養,因此在該平臺中,要確保貧困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同時,學生也可以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確保自身能在活動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為以后步入社會奠定基礎。其四,學校應當為高校的貧困生搭建創業平臺。在對學生進行資助的過程中,要充分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當中,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業潛力,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
3.提高學生競爭意識
在高校開展資助工作的過程中,對品行教育的工作方案進行改進,同時提高貧困學生的競爭意識是非常必要的,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公平競爭意識,通過一些項目的開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提高貧困學生自身的能力。例如,高校在開展資助工作時,可以通過獎學金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獎勵,而學校也要出臺科學合理的獎學金評定標準,提高評定的公平性。在此過程中,貧困學生形成正確的競爭意識,可以在提升自身的同時,可以獲得獎學金的支持,同時還能使學生勇敢地面對社會競爭,并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缺點,以此才實踐活動當中提升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6]。其二,要形成公平的競爭環境。高校在開展資助工作時,應當嚴格審核申請學生的具體狀況,避免有濫竽充數的現象,同時,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對審核的內容進行嚴格把控,以此確保高校的自主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4.加強感恩教育
有效的資助活動可以讓貧困學生在受到更高層次教育的同時,解決學習生活中的經濟問題,而在此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感恩教育也是極為重要的。在開展資助教育時,學校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完善感恩教育的形式與內容,同時對相關的教育方法進行完善,以此確保學生在接受資助之后形成感恩意識。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學校應當引導貧困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形成權利意識和責任意識,要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為高校資助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在此過程中,學校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責任意識,使能夠明白高校資助工作的運行,以此促進學生感恩意識的形成。其二,學校應當加強對貧困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學校可以采取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培養和教育,使學生能夠形成自立的觀念,從而體現出高校資助工作的價值所在。例如,學校在開展資助教育管理時,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具有公益性的感恩活動中,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體會被人幫助的感受,以此形成感恩意識,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7]。其三,除了進行培訓和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努力學習也是培養感恩意識的重要途徑,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發掘自身的潛力,并將其投入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在學生踐行感恩意識的同時,也促進自身的發展。
5.增強服務意識
對于高校的貧困生來講,自身的需求不局限于身心與物質上的需求,還有個人價值等方面的需求。對此,高校在開展資助管理時,應當針對學生的思想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育人工作的教育,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學校可以通過對學生心理調節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養,促進自身服務能力的提升,同時推動學生的發展。具體來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一,高校應當為學生建立專業化的服務平臺,同時形成科學合理的物質保障機制。在對高校貧困生進行資助時,解決貧困生的物質需求是開展資助工作的前提和重點,學校可以通過助學貸款、助學金等方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緩解自身的經濟壓力,或者可以為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崗位,以此增加學生的經濟來源。其二,要給學生給予一定的精神支持。學校應當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完善的思想和人格,使得學生能夠正確看待學校的資助工作。對于高校學生來講,其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學校尤其要加強引導,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同時進行專業的心理溝通,使學生能夠克服消極、自卑等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心理,從而完善學生的心理和人格,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意識,最終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高校資助工作中思想育人的實效性,學校應當更新相關的資助理念,完善資助工作,將思想育人教育作為資助工作的重要方面進行開展。學校可以加強學生的信念教育,為學生搭建相關的實踐平臺,同時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加強感恩教育,使得貧困學生能夠實現全面發展。此外,學校還應當增強服務意識,在資助工作中以學生為主體,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以此推動高校資助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赫婷.芻議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37(05):121-124.
[2]江勝鋒.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12):102.
[3]田星河.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路徑[J].決策探索(中),2021(03):34-35.
[4]周錦.高校資助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提升策略[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21,42(01):62-64.
[5]劉倩.“互聯網+”時代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實效性的價值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04):30-32.
[6]王艷麗,李瑩瑩,張曼曼.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措施[J].學園,2020,13(30):56-57.
[7]邵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路徑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0):200-201.
(責任編輯:劉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