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郁

關鍵詞:互聯網微信平臺;品管圈模式;陰道分娩;健康宣教
【中圖分類號】 ?R71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本次研究中,以對陰道分娩產婦健康宣教中互聯網微信平臺+品管圈模式的效果進行評價分析為目的,對我院實施互聯網微信平臺+品管圈模式前后的宣教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陰道分娩孕產婦,共計選擇符合條件的661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將其按照實施互聯網微信平臺+品管圈模式前后的時間點為依據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28例,觀察組333例。對照組產婦年齡在23-42歲之間,平均(27.6±3.2)歲,孕周37-41周,平均(38.9±1.2)周,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者159例,高中者126例,大專及以上者43例。觀察組產婦年齡在22-42歲之間,平均(28.1±4.3)歲,孕周37-42周,平均(39.3±1.4)周,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者149例,高中者134例,大專及以上者50例。觀察組與對照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 陰道足月分娩;② 年齡不低于18周歲;③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④ 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要求。
剔除標準:① 剖宮產分娩;② 產婦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識不清;③ 文化程度小學或文盲;④ 本人或家屬不使用微信;⑤ 生活無法自理;⑥ 分娩合并嚴重并發癥。
1.2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健康宣教工作,包括張貼宣傳海報、播放宣傳視頻、口頭宣教以及常規微信平臺宣教課程推送等形式。
觀察組:開展互聯網微信平臺+品管圈模式。① 成立專門健康宣教小組,小組成員包括16名護士和1名醫生,設立組長1名,副組長1名,負責小組活動策劃、組織協調,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負責健康宣教工作開展過程中的輔導與支持。② 頭腦風暴形式征集小組主題,確定活動平臺主題后,擬定平臺活動計劃。③ 依據計劃,設定衡量標準,有效率=單位時間內閱讀陰道分娩產婦必推課程有效人數/單位時間內推送陰道分娩產婦人數。有效人數為產婦閱讀必推課程有效條數達到7條及以上為一個有效人數。④ 依據征集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具體為:對宣教模式進行改良,對責任護士的宣教意識進行優化,以互聯網微信平臺作為主要途徑,輔助開展床旁口頭宣教、實操等模式;制作相應的宣教視頻,在微信平臺上投放,滾動播放,提高觀看有效率;由微信平臺工程師開設未閱讀提醒模式,以增加閱讀有效率;互聯網微信平臺宣教考核納入到床旁交接、質控等緩解;對宣教課程進行持續優化。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健康宣教效果以及產婦自我護理、新生兒護理技能掌握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4數據處理
采取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經(x±s)形式表示,統計分析采取t檢查,計數資料統計分析采取Χ2檢驗,P<0.05時,視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宣教有效率比較
對照組328例陰道分娩產婦,宣教課程推送有效157例,有效率為47.87%;觀察組333例陰道分娩產婦,宣教課程推送有效273例,有效率為81.98%,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2.2 產婦自我護理技能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自我護理技能掌握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 討論
在護理工作中,健康教育一直是一項重點內容,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開展,使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關于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也日益成為相關領域關注的焦點與熱點[1]。本次研究中,以對陰道分娩產婦健康宣教中互聯網微信平臺+品管圈模式的效果進行評價分析為目的,對比分析了實施前后的健康宣教效果以及產婦自我護理、新生兒護理技能掌握情況。結果發現,實施互聯網微信平臺+品管圈模式后,觀察組陰道分娩產婦的健康宣教有效率較對照組發生顯著升高;產婦自我護理、新生兒護理技能優于對照組。由此證實,針對陰道分娩產婦采用互聯網微信平臺+品管圈模式開展健康宣教的效果顯著,可提高宣教有效率,提高產婦自我護理和新生兒護理能力。
參考文獻:
[1]顏玲,陳志美,喻少紅,等.互聯網微信平臺聯合品管圈對陰道分娩產婦健康宣教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10):1325-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