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榮
漫畫是一種具有特殊魅力的繪畫藝術,豐子愷說:“漫畫是注重意義而有象征、諷刺、論述之用的,用略筆而夸張地描寫的一種繪畫。”1980 年2 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藝術分冊中稱,漫畫是一種具有強烈的諷刺性或幽默性的繪畫。畫家從政治事件和生活現象中取材,通過夸張、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現為幽默、詼諧的畫面。借以諷刺或批評或歌頌某些人或事。

圖1:1996 年高考作文《給六指整形》《截錯了》
漫畫的類別有:諷刺畫,國際問題和生活瑣事都可以諷刺;幽默畫,一般能給讀者健康、向上的快樂,有些還有些深刻的內涵;肖像漫畫,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人物形象。
漫畫作品,寥寥數筆,大膽夸張,幽默風趣,余味無窮,讓人百看不厭,作者能巧妙地運用夸張法、誤會法、比喻法、擬人法、借喻法、對比法等,使畫面產生幽默有趣的藝術效果,而又是這種藝術效果叩開了觀者心扉。
漫畫,因其獨特的個性魅力成為高考命題專家選材內容之一。漫畫類材料作文,說簡單也不簡單,說難也不難,說簡單,是因為只要把握了漫畫的正確的、核心的寓意,作文的觀點也就迎刃而“立”了。說難,是因為漫畫的寓意并不容易把握,特別是漫畫的各種符號所代表的精神寓意。
寫作離不開觀察,特別是漫畫作文寫作更離不開觀察。我們許多同學漫畫作文之所以寫不好是因為他們不大注意觀察,以至于偏題。“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提高漫畫作文寫作水平就要在觀察上下功夫。

漫畫題目“摔了一跤”,提示了小學生腳踩西瓜皮摔了一跤后,家庭、學校、社會的反應:出事了吧!
三方言下之意:不該出事。
我們再看看小孩的表情細節:他對各方的表態很吃驚一臉迷惑狀。可見,小孩“摔了一跤”并不嚴重,“摔了一跤”是成長路上應該經歷的一個過程。“摔了一跤”,比喻一次挫折,比喻一次錯誤,比喻一次失敗。常言道“不經摔打難成氣候”“吃一墊長一智”“失敗是成功之母”等,我們從漫畫題目“摔了一跤”分析,就可拓展話題行文。
夸張是漫畫的最大特點。夸張也是漫畫最出彩之處。

西裝、大腹便便、不可辯駁的手勢、長長的“胡須”、高高的雞冠、高昂的頭顱、夸夸其談的神態,好一位公雞“專家”。極盡夸張的描繪出公雞儼然是一位“權威”“專家”。
在雞群里,它,應該是“專家”。可是,它卻在“鴨”群里,在大黑板前,在大講臺上,大講“淺談游泳”“HOW TO SWIM”。鴨子聽課一臉懵狀。明顯,漫畫諷刺的對象是極盡夸張的“公雞專家”,諷刺“外行指導內行,外行管理內行”現象。如果,行文從“鴨子”角度立意,就沒有抓住要害。
對比法法是漫畫表現主題的重要方法。尋找“對比點”,比較分析,可以揭開繪畫意圖和漫畫主題。

這是一幅四格漫畫,體現“起承轉合”的變化,具有節奏感,很有諷刺性。漫畫中主要對比之處在于三把槍。圖1 人物背著的槍應該比較好,圖2 另一位改造后的槍更好,“先進”,圖3 是改造后的槍倒退到了“冷兵器時代”,一把紅纓槍,“閃閃發光”。
這樣,一對比,角度就出來了:改進不是改退。

觀察夸張點及細節:三條線、兩片落葉,極言“風”之大;抱起的雙臂、皺起的眉頭、扭曲的嘴巴、哆嗦的身體,極言“天氣”之冷。右方文字:“誰肯幫我一把……”
要揭開漫畫主題,就要從分析這句話尋找答案。
“誰肯幫我一把……。”我們也可以多問幾句:為什么要這樣祈求呢?有人幫嗎?為什么沒有人幫呢?他在別人困難時幫別人了嗎?這樣問一問,角度就出來了:他在呼喚友誼。
好的文章都是思考的成果。恩格斯曾說“思維是世間最美麗的花朵”,法國作家司湯達說“一個有思想的人是真正力量無邊的人”。我們同學要寫好作文也必須多動腦筋,多思考。
作文話題:青春、友誼、團結、自信、理想、新時代……
像上副漫畫的寫作角度就是友誼。
議論文結構有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議論文就是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回答論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三大問題。本論部分著重論述重要性,必要性,現實性。議論文引經據典,縱橫捭闔,嬉笑怒罵,想方設法,目的只有一個:說服他。讓懶惰者勤奮,讓奢靡者節儉,讓自卑者自信,讓自負者謙虛而已。
漫畫材料作文和其它材料作文一樣,比一般命題議論文多了引述原材料部分,所以,漫畫材料作文行為思路和結構為“引、議、聯、結”四部分。這種結構學生應該經常練習。
漫畫材料作文常用的這種“引,議,聯,結”結構和行文思路,就不再贅述。
漫畫是一種具有強烈的諷刺性的繪畫,它的諷刺或批評特性決定了漫畫類材料作文更適合于用“破立結合”的駁論文來寫作。如:

駁論文“先破后立”思路:引材料,擺現象、論危害,挖根源,揭實質,提主張,論意義,找辦法,發號召。
引材料。漫畫展示給我們這樣的一個情境:一個背著大大的書包的小學生前面很不情愿的走著,臉上掛著大大的眼淚,身后跟著背著大提琴手上提著琴弓做抽打狀的媽媽,分明是逼孩子上輔導班去。此情此景,怎一個“慘”字了得!
擺現象。課外輔導何其盛也。君不見……,君不見……,君不見……
論危害。拔苗助長,扼殺興趣,違背成長規律……
挖根源。攀比風,焦慮心、虛榮心。
揭實質。狹隘理解“幸福”,目中無“子”,說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是別讓自己的面子輸在起跑線上。
提主張。讓生命在幸福快樂中自由綻放!
論意義。意義關鍵詞:興趣、活力、陽光、向上。
學習多了……少了……
成長多了……少了……
家庭多了……少了……
社會多了……少了……
國家民族多了……少了……
提辦法。還孩子以自由;減“負”提“質”;“雙減”政策落實到位。
發號召。讓孩子帶著笑容出發。
漫畫作品鞭撻假、丑、惡;頌揚真、善、美。議論文中也采用正反對比,情感態度價值觀旗幟鮮明,增強說服力。
2016 年高考作文題:

漫畫中,一個印記鮮明的巴掌,一個愛意滿滿的吻,分數成了家長喜怒的晴雨表,牽動著無數中國考生的心。“巴掌”和“吻”的效果迥異。得到“吻”都興高采烈,得到“巴掌”98 分的孩子一臉傷心失落,55 分的孩子一臉痛苦失望。從“巴掌”和“吻”的作用說開去:《巴掌讓孩子迷茫,唇印給孩子力量》《批評使孩子落后,贊揚使孩子進步》《進步與退步》《勿以點點沉浮論英雄》《唯分數論之殤》對比論證,旗幟鮮明,說服力雄強。
辯證思維是反映客觀對象的多樣性統一及其運用過程的思維。辯證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思維中的反映,聯系、發展的觀點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思維法、質量互變思維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維法。辯證思維的特點是從對象的內在矛盾的運動變化中,從其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系中進行考察,以便從整體上、本質上完整地認識對象。
常言道,大樹底下好乘涼。關愛,可以呵護成長,但是,過度的愛就是溺愛,就變成了阻力,變成了扼殺。上圖,大樹對于左邊的小樹是呵護,但對于右邊的小樹來說就成了阻力。這幅漫畫就體現了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
采用聯系、發展的辯證思維基本觀點寫作,使文章具有鮮明的思辨性,從而,文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性,具有深刻性。這樣,文章自然高升一個檔次。
復旦大學哲學院的一位教授,曾在學生的畢業典禮上發表了一段演講:
不要聽信躺平的鬼話。在我看來,人生應該這樣度過:他永遠不泯滅向上進取之心,永遠不放棄道德的理想。這樣在多年之后回首往事的時候,就可以自豪地說:“我一生犯過不少錯誤,也有過諸多遺憾,但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無愧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度過了多么幸福美好而有意義的一生啊。”希望我們都能在最好的年紀里,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復旦大學哲學院的教授演講主旨,正是對這幅漫畫的最好的詮釋。
漫畫類材料作文通過分析標題,關注夸張點,尋找對比處,揣摩暗示語,就可以確立角度,提煉觀點,理清思路,列好提綱,層層遞進,深入剖析,正反對比,一分為二,辯證思維,寫出深度,關心時事,寫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