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紅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隨著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的逐漸深入,小學數學教師對生活化教學也有了全新的理解。生活與數學有著密切聯系,小學數學教師應努力讓數學更貼近生活,對教學目標、教材與學情進行全面分析,深入挖掘并整合生活化教學內容,將課堂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與生活中的情境聯系起來,用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經驗分析與解決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4-0145-03
Mak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loser to life
LI Yuhong (Qianzhai Primary School, Xintian School District, Minle County, Zhangye,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on the life-oriented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also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life-oriented teaching. Life and mathematics are closely relate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strive to make mathematics closer to life,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xtbooks and learning conditions, dig and integrate life-oriented teaching content, and integrate mathematics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classrooms with life. Use the acquired knowledge and acquired experienc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Life
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沒有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當中,使得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產生脫節,學生不能用生活中獲得的經驗,解決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1.讓小學數學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意義
站在現如今小學階段數學學科教學的整體角度進行分析我們了解到,小學數學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更加偏向于對理論知識的輸出。數學學科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并不多,哪怕是小學生在課后已經做了無數的應用題,最后也只停留在掌握這一類題型的解決方法的程度上,無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并加以運用。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無論學生們學習了多么高難度的知識,也僅僅只是掌握了基礎內容,與生活實際脫節,無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是教師應當重點關注的內容,學以致用對于數學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如果數學教師能夠意識到這一內容,并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則會對學生個人成長起到有效地推動作用。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而言,其教學目標也發生了轉變。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變得備受關注,也有了全新的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不僅要考慮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站在數學教學的角度確定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還要關注小學生自身水平以及數學學習的整體需求,結合各個方面的因素,做到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現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在生活中應用到數學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小學數學教學貼近學生生活,不僅可以起到有效引導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提升的作用,同時還能夠幫助教師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轉化自身的教學觀念,尋找一條能夠符合學生自身需求,不斷提升自身數學能力的教學方法,指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數學學習的樂趣,探索數學的奧秘,與生活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勤學習、愛學習的態度,讓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能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參與感。
2.如何讓小學數學教學更貼近生活
(1)挖掘生活素材,整合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靈活動態地運用教材上的內容,在符合當前數學教學的情況下,將理論與實際有機融合,實現在教學中孕育生活,在生活當中學習數學。當然,教師還需要適時地重組、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運用已經學習到的知識或者積累的經驗,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性質”時,教師便可以引入校門口的電動門,先讓學生認真觀察電動門在移動過程中的變化,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若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便學生能夠記住此概念,在腦海中也無法形成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教學低年級圖形認知時,教師便可在教室內邊走邊講解,對教室內的各種物件特征進行分析,讓學生們能夠認識到周圍的物件都是由不同形狀所組成的。當課堂教學結束后,再引導學生觀察校園內的圖形,在下一次課堂學習上進行分享。通過此方式,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以此分析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現象,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感悟。
學生在學習生涯結束以后要接觸的是廣闊的社會,所以只有擁有更加全面的素質和更加強勁的實力,才能在社會上更好地發展。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教好本專業知識,還要十分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與提升。缺乏一定的創新創造能力是教育行業當前的一大短板,教師應該率先垂范,不斷豐富和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將不適用于當下教學情況的知識、理論等“果斷拋棄”。在引導學生學習符合當下實際的知識時,讓學生在融合發展中,提升創新能力,提高解決的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學校也要給予必要的基礎設施保障,并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實現學生合作學習,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自然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興趣,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2)全面分析,優化生活化問題教學設計
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要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數學教師要具有更加強大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夠將生活中小的問題轉化為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第一,小學數學教師要能“吃透”教材,知道教材中重點和難點都分布在哪里,想辦法引入與生活化有關的教學內容,并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營造出對應的氛圍和環境,讓學生思考的問題更加充分,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加得當。第二,小學數學教師對于學情要有全方位的掌握,這時的學生沒有什么生活經驗與認知能力,只有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客觀需求,才能實現教育教學更接地氣,更符合生活化特征,也能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情。第三,小學數學教師要制定出更有生活氣息的教學目標,學生可以從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中找到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將學習到的知識作為解決問題的直接方法,實現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學活用”。除此之外,在教學活動與問題設計上還要多下功夫、多做努力,這樣的舉動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優化生活化問題教學設計時,學校應積極組織數學組開展生活化教學設計培訓與展示活動,通過相互交流與學習的方式共同提高生活化問題教學設計水平。
當小學數學教師經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明確生活化教學目標與挖掘生活化素材后,需要結合教學實際將生活化的內容精煉成為數學問題。在課前導入、課中教學及課后練習等環節,都應當具有生活化的數學問題,這樣能夠讓學生獲得更為直接的學習體驗,感受到數學知識獨特的魅力與價值。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和產生的情境,更能讓學生感同身受。例如:在教學“平均數”時,教師可引入拍球比賽進行講解,學生人數為奇數,氛圍兩隊時有一隊多一人,最后比賽時多一人的隊伍獲勝。當學生觀察完情境后,教師提問“對于這樣的比賽結果,你們認為合理嗎?”,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對情境產生質疑,然后逐漸引出平均數的概念。設計問題情境時,應注意創新,保持生活化問題的神秘感,以此喚醒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心理發展的需求,還能夠使數學課堂保持生機勃勃的狀態。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有自由展示的空間和舞臺,并在得到他們及時有效的反饋后,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和相關的知識講授,然后在雙方的溝通和交流中,不斷提升其質量與水平。所以,小學數學課堂的參與度需要學生主體性的有效發揮,將其當作一項整體性、系統性的工作,并在借助互聯網、資金投入等力量后,與其他方面保持齊頭并進的狀態,這樣才能實現長久健康的發展。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不僅要著眼于教學手段的使用,而且還要將師生之間的溝通擺在重要的位置上,在二者的有機統一中實現當前和今后的長足發展。
(3)課堂緊密聯系生活,增強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實際的意識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通過講授的方式將書本中的相關知識灌輸給學生。一方面,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堂任務,課堂的效果得不到保證。另一方面,學生學習數學是為了完成學校的安排,努力學習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的分數,不能明白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不能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不能學以致用,使數學學習失去了最初的意義。所以,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融入生活中的元素,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比較熟悉的生活情景,這樣,學生能夠聯系生活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從而可以體會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數學,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在進行“利息”這部分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解利息的計算方法,然后教師通過試題檢測學生是否對這部分的內容掌握熟練。通過試題,教師可以了解做錯的學生哪一部分出現問題,然后再向學生對出錯的部分進行講解。教師應該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進行鞏固。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銀行不同的存錢方法有不同的利息,你們如果要將你們的壓歲錢存到銀行中去,哪一種存法比較合算。”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再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存款的種類和利率,同時還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存的時間。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善于發現與數學相關的問題,然后可以利用自己的數學思維解決相關問題。
(4)實踐操作聯系生活,拓展數學知識運用
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需要為學生講述各類教學內容,細致分析相關專業化理論知識,也需要開展各類實踐操作教學活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緊密融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素養。首先,教師需要將教材以及課本之中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深層次整合,隨后將具體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教學環境進行緊密對接,進一步引導學生培養自身實踐操作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其次,學生在參與實踐操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鼓勵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且合理運用學科知識逐步解決實踐操作環節之中的各類學習問題,幫助學生們從其他角度理解復雜的學科知識,健全學生們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以及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具體學科知識,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教師可以結合購物的實際情況,帶領學生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以及數字運算過程,學生在日常購物過程中,會運用到數字運算法則,計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具體例題。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進入商場,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具體知識,隨后向學生們提問“一條牛仔褲135元,買四條牛仔褲是多少錢呢?”“一條連衣裙250元,買三條連衣裙需要花費多少錢呢?”“小明出門購買文具盒,文具盒標價20元一個,小明需要購買9個文具盒,那么小明需要花費多少錢呢?”,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實踐觀察以及提問等形式,便可以幫助學生們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章節的主要內容。
(5)布置生活化課后練習,鞏固數學知識
課后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生活化的課后練習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小學數學教師應改變傳統枯燥乏味的作業模式,挑選并設計生活化的課后練習,增強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如具有操作性、實踐性的作業。當學習“統計”知識后,教師可布置調查性作業,引導學生調查家庭每月用水情況,通過數學練習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又如在教學完“認識位置”后,引導學生練習運用數學語言表述同學的方位,增強學生的方向感。當學生熟練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后,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他們便能夠輕松解決。例如,當學習完《認識人民幣》后,教師則可布置購物作業,使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自主進行購物,以此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學生想要提高數學能力,光靠課堂的學習是往往不夠的,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程度,決定學生能否掌握相應的課堂內容。但是課后練習也是課程重要內容之一,學生通過課后練習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有效鞏固下來,讓學生對于知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與理解,實現其數學能力和數學成績的穩步提升。但是通常情況下,教師會采用題海戰術來反復練習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而題海戰術的有效執行就是做大量的計算題,計算題的形式都是千篇一律,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會感到枯燥乏味,課后練習的具體目標很難達到要求。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選擇合適的習題,將現實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練習題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相關問題時,可以應用數學思維進行解決,這樣能夠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目的。
綜上所述,離開生活的數學會失去應有的魅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加強對生活化教學研究,使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能夠有效融入到課堂教學環節,以此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如意. 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