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鵬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展開深入研究,結合小學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小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如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等,然后又提出了幾點切實可行的應用措施,主要包括:做好課前的引導,調動學生積極性;豐富教學知識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精心制作課件,幫助學生直觀了解知識;充分利用學科的優勢;教學與生活相結合。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思考,通過以上措施確保小學教學活動順利的實施,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教學;信息技術;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4-0182-0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ZHOU Yunpeng (Nengda Primary Schoo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it expound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such as creating a good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expanding students' knowledge. ,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etc., and then put forward several practical application measures, mainly including: do a good job in pre-class guidance,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enrich teaching knowledge content,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troduce advanced teaching equipment, Cultivat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elaborate courseware for student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knowledge intuitively;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disciplines; combine teaching with life.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thinking, through the abo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n obtain a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Primary school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easures
在教學行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逐漸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并得到廣泛的應用,與此同時獲得良好的效果。在新課改要求中,一定要注重小學教學的水平,這非常重要。為此,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讓課堂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化,而且充分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逐漸產生興趣,還能鍛煉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1.小學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對于當前小學課堂教學的情況進行分析,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考慮到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再加上理解能力比較薄弱,所以運用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但是學生在這種被動學習的狀態下漸漸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再加上受教學設施的限制而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在教學設施等層面上進行分析,對于有的學校而言設施比較滯后且沒有積極的完善,缺少多媒體教學設備,這難以充分地體現出教學設施在教學中起到的作用。而且學生學習的工具不夠豐富,主要以教材和紙以及筆為主,這種情況直接影響到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且還難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小學教材內容沒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這無形之中給小學教學帶來一定難度,進而關系到小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第二,在教學模式等層面上進行分析,有的小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仍以傳統地為學生機械講解的教學方式為主,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是難以提高學生參與性的,還不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不能實現寓教于樂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且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各個方面情況的了解程度不夠,尤其是學生接受能力和掌握情況,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直接影響到教學水平。除此之外,有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第三,在教學內容層面上進行分析,在新課改標準下有的地區已經加強對教材的改革,但是有的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新課標教材內容時仍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且沒有積極創新。而且有的小學教師只是單一地為學生傳授教材的知識內容,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掌握程度擴充教學內容,致使沒有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還不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2.信息技術應用中小學教學的困境
(1)教學主體方面
教學信息化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能,但是很容易導致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而且對網絡會產生依賴性,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展。除此之外,教育信息化和教學技術化在學生接受知識等方面帶來一定挑戰,還有就是教師的知識結構。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現代教育要求教師熟練地掌握相關知識,具備扎實的基本功,而且清楚多媒體技術操作的相關環節并熟練地掌握,最重要的就是具備信息化教學創新精神,進而將這幾者實現結合才能保障教學活動順利地實施,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
(2)操作方面
信息技術的使用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基于此,學校信息技術的使用離不開資金的投入,但是有的落后地區其信息技術設備使用等方面還存在投入力度不夠的情況。信息技術設備當投入完之后,基本上就沒有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更新,有的時候是經過很長時間后才更新的,其中由于硬件更新周期長,機械設備不夠致使不能充分地發揮設備功能。除此之外,在運用信息技術等方面由于需要技能,所以有的學生還存在不會應用的情況,進而影響到設備功能的發揮。
(3)遠程教育的困境
第一,遠程教育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學生自主學習,但是自主學習如果想要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還需要學習者具備各方面能力,尤其是獨立自覺性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但有的學習者并不能做到這點;第二,突破時空的限制是遠程教育另一個特點,但是有的落后地區由于資金投入力度不夠導致教學缺乏,對于他們而言這種時空的超越會產生壓力。除此之外,教育主體應具備信息技能,由此不僅對遠程教育內容進行處理,使得此內容得到合理的利用。由此可以看出,如何解決遠程教育的困境是教育發展的重點。
3.小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作用
(1)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以提升課堂的豐富度,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還能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有利于學生直觀地了解抽象的知識。因為信息技術不斷豐富課本的知識內容,將知識內容以視頻、圖像和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呈現出來,進而強化課堂教學的情境性。教師在為學生傳授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時,如果只是單一地講解、學生來聽,這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是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這時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制作課件,不僅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術知識,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2)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年齡比較小,對新鮮的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但是在教材提供知識進行分析已經難以適應學習的需求,因為在教材中圖文編排的形式使小學生看到之后會感到枯燥化。在這其中應該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動態的形式呈現出教學內容,而且運用信息技術還能不斷擴大知識量。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并利用互聯網來搜集需要的學習內容,進而滿足自身對知識學習的欲望,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3)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新課標的標準下,強調要通過探究式模式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引出相應的問題,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促使學生之間主動探討。但是在學生之間的探討這一期間,從教師的角度上來看是難以實現詳細記錄學生討論的情況,也不能實現對每個學生詳細指導。教師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學生交流整個過程中可以錄音方法為主,進而實現對學生整個交流探討過程的記錄,還能結合學生討論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由此幫助學生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并進行引導,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4.小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有效措施
(1)做好課前的引導,調動學生積極性
對于小學教師來說,要想促使教學活動順利的實施一定要注重教學氛圍,可以加強多媒體的運用為班級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并為學生滲透本節知識內容,引導學生如何復習新的知識內容,在思想層面上促使學生對新知識有一定了解,進而為日后教學活動順利的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小學教師在為學生傳授相關知識內容時,可提前運用網絡為學生搜集與這部分內容有關的視頻和圖片以及動畫,之后加強多媒體的應用以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為學生呈現出知識內容,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思考,確保教學活動順利的實施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要想有效地開展課堂導學階段,可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設計知識導入情境,進一步推動后續教學高效開展。
(2)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讓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化,在課堂學習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進而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內容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對于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在小學課堂上不管是學習工具還是學習資源都會受到一定限制,進而受相關因素影響下關系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一定程度上會給學生的學習水平帶來不利的影響。為此,從小學教師的角度上來看要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進而提供各種學習工具使其變得更加豐富化,轉變單一學習環境,打造出個性化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確保小學教學活動順利的實施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符合新課標對小學教育提出的要求,促進小學教育更好地發展。
(4)為學生精心制作課件,幫助學生直觀了解知識
信息技術是一門必修課,所以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小,剛接觸時會感到陌生。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地發展,已經逐漸地滲透在各行各業中并得到廣泛的應用,基本上每個學生家中都購置并安裝了計算機,也了解了計算機的開機鍵以及聊天和查詢網頁功能,但是還沒有實現對計算機相關知識的熟練掌握,所以要想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課堂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從小學教師的角度來看,一定要意識到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注重每節課適當加強實踐環節,還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為學生制作課件,為此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內容,從而鍛煉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小學教師在為學生傳授“信息與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內容時,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識內容,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印象,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為學生制作課件,但是在此課件中不僅要有文字還要有圖片,因為如果一個課件只是單純文字的話學生看起來會比較枯燥,所以以上這點需要教師注意。
(5)教學與生活相結合,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傳統教學主要就是由教師為學生傳授理論知識,但是并沒有將信息知識和生活結合在一起,進而致使學生和生活存在差距。生活讓學生從抽象課本中解放出來,做到與時俱進以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所以從小學教師的角度來看,第一,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立足點,并聯系生活去學習信息技術,把生活問題信息化;第二,在生活中應讓學生學會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在學習中使其更好地生活。其中,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將知識應用到實際中,進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還有就是讓知識的獲取和學生生活經驗的實現相連接,走進生活大課堂。
5.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標準下,小學教師一定要清楚當前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實施教學,加強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可適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為學生制作課件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來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強.論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9(11).
[2]翟超,馮成偉.淺談在小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0).
[3]馮國山.淺談小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及改進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21(07).
[4]張婷婷,徐艷.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