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雪梅
摘要:大數據背景下,智慧財務建設成為了各高校財務工作的著力點和重點,高校要以“智慧校園”為契機,構建財務“零接觸”網上報賬新模式。本文通過剖析新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積極探尋構建高校智能網報新模式,提出建設智能網報的保障措施,旨在為高校財務“零接觸”智能網報新模式構建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高校;人工智能;網上報賬
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廣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高校財務要依托互聯網+技術轉變財務管理模式,借助AI技術實現從“職能財務”到“智慧財務”的角色轉變,構建全智能“零接觸”網報新模式。
一、新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傳統報賬模式效率低
傳統報賬模式:報賬人整理粘貼原始票據填寫紙質報銷單,根據使用經費項目類型、金額找領導線下審批;簽批結束流轉至財務前臺會計審核,待會計審核無誤后編制記賬憑證,流轉至學校出納辦理支付。這種線下投遞、人工審核的傳統報賬模式,嚴重影響了報賬效率,財務人員需要花費絕大量時間在每一筆紙質報銷材料核對計算、審核、歸檔、查詢等重復機械工作上,效率低、出錯率高。
(二)高校系統間對接不足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信息化項目投入逐年上升,高校信息化系統也隨之成倍增長,但業務系統間數據并未實現良性互通,仍需人工進行數據對接,例如財務的報賬核算系統無法直接對接財務的預算系統、采購系統,財務不能直接關聯報銷項目的預算情況,項目支付與項目預算及采購脫節,導致預算執行不規范,造成財政資金浪費等風險。系統壁壘使財務內控力大打折扣,難以有效控制高校經濟活動風險點。
(三)財務人員核算壓力大
2017年財政部頒布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2019年起高校全面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2019年12月財政部出臺的《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要求高校逐步執行成本核算、2021年財政數字政府系統全面上線……近年來高校財務核算業務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革,財務人員除了應對全新的核算模式外,還有處理繁瑣重復的機械審單業務,常處于高壓疲憊的工作狀態,不利于推動財務工作模式的轉型升級。
二、“零接觸”網上報賬新模式
疫情常態化的大背景下,“零接觸”的智能網上報賬模式滿足了特殊時期的財務管理需要。在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時代,數字化、影像化和智能化的“智慧財務”是高校財務發展的趨勢,智能網報新模式借助AI技術,旨在全方位釋放財務人員的雙手,全面提升財務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一)前期人工智能采集數據
智能網報系統的前期數據采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智能票夾、智能填報和智能稽核三大模塊的人機協同方式對報賬數據進行校驗、糾正和補錄,為業務輸出準確率>99.9%d的高質量、高可靠性數據。報賬人首先通過掃描儀或者手機拍照導入票據相片到網報系統,票據包括行業通用票據、學校內部表單和業務往來文件等,網報系統AI識別票據結構化數據提取可信文本,識別票據的真偽及有效性,審核通過后存入票據夾,從源頭管控好財務基礎單據和數據;接著報賬員通過選擇票據夾的票據,即可一鍵填報報銷單,智能填報通過AI實現業務場景推理還原自動完成報銷單填制工作;最后報銷單會進入智能稽核模塊,自動完成上百項合規檢查,像多名“老會計”同時進行“推理”,確保報銷單準確性、合規性、有效性,稽核結果清晰可視,全面高校解放審核會計人員。
(二)中期線上審批智能核算
報銷單通過前期AI識別稽核后以經費項目類型為判斷節點根據固化審批流程流轉到各級領導審批,領導線上審批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報銷單通過領導審批后,報賬人可在無人值守的24小時不間斷服務智能投遞機進行原始票據投遞,智能投遞機會將紙質票據與系統電子數據進行校驗匹配完成報銷單預審。財務人員只需定期到投遞機提取原始憑證,確認一鍵生成記賬憑證即可進入支付環節。出納即可連接統一支付平臺辦理網銀或國庫集中支付,平臺會將支付結果反饋至智能報賬系統通知報賬人,“零接觸”報賬流程結束。
(三)后期影像化歸檔數據分析
“零接觸”的網報模式借助AI技術升級了紙質財務檔案歸檔的傳統模式,實現電子憑證單據影像化歸檔,方便后續憑證查閱和專項資金審計。另外智能網報系統的功能不僅局限于報賬業務,它還能依托報賬數據為管理者提供可視化個性化數據分析和統計報表,為高校項目績效考核提供佐證材料,為高校內涵式發展決策提供財務數據支撐。
三、實現智慧網報新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頂層設計和軟硬件投入
高校智能網報系統的轉型升級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管理者對智能網報系統引起足夠重視,從頂層設計出發加大項目建設的財政投入和人才支撐。高校財務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借助軟件公司的信息化技術將智能網報系統植入到高校“智慧校園”建設中,打通高校系統間的壁壘,實現全校系統間的數據互通共享。同時學校要加大智能網報系統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讓教職工用最短的時間掌握網報系統的使用,縮短新系統推行的陣痛期。
(二)優化財務網報流程和應急機制
智能網報系統建設的關鍵環節是梳理全校的業務流程和各項規章制度,固化報賬業務的風險點和審批流程,并利用信息化技術嵌入到財務智能網報的AI審批程序中,實現智能網報的人工智能稽核。這項工作需要各部門的通力配合才能實現,在梳理規則的基礎是進行流程優化。財務部門要制定好財務的應急機制,做好處理突發財務事件的預案,開通專項資金的綠色支付通道,確保各項項目資金能快速到位,為高校內涵式發展保駕護航。
(三)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優化支出結構
高校要在黨中央“過緊日子”重要思想的引領下,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開源節流將“過緊日子”的精神落實到學校有限經費中,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優化支出結構,大幅縮減高校三公經費和各項無效公用支出,同時強化績效考核機制和問責機制,通過信息化技術對高校項目執行全流程監控,從源頭上減少財務人員的審核壓力,有效防范財務內部控制風險,同時也為高校財務成本核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艷萍.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智慧財務”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營銷界,2019(9)139-140.
[2]汪家常.“零接觸”改造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業務流程[J].管理會計研究,2020-02-26.
[3]戴建青.新一代AI技術賦能高校財務智慧升維研究[J]會計之友,2021(1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