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來臨,我國的教育形勢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盎ヂ摼W+”線上線下教育模式,已經融入到我國的教育領域之中。輔導員要將“互聯網+”思政教育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地結合,重視基于信息技術平臺開展思政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實現思政教育教學形式上的突破和進步。在教學平臺上傳思政教學視頻,借助線上直播為學生帶來豐富的思政知識。在線下教學中與學生分析教學重點,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豐富學生思政認知,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線上線下;思政教育;困境;對策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創新機制優化了思政教育教學現狀,在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之上,為學生帶來開放的學習環境,豐富的學習內容。“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育模式,是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基于此,輔導員應當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借助“互聯網+”線上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線下思政教學中延續學生學習熱情,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教學價值。實現對思政教育的技術賦能,推動思政教學理念、內容的發展與進步,構建高效的思政教育機制,提高學生思政素養。
一、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育的困境
(一)思政教育活動設計不合理
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催化了信息化教育,但由于“互聯網+”線上教育起步較晚,所有的教學資源都是由輔導員進行歸納和整理的,“互聯網+”線上線下思政教學缺乏科學的規劃流程,致使教學設計不合理。具體表現在將傳統教學形式以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呈現,并沒有充分發揮線上思政教學的教育功能。且部分輔導員將PPT與教學視頻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沒有將細致分析過后的教材內容,形成完整的線上思政教學教材。這種教學形式缺乏趣味性,沒有將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其思政素養得不到有效的培育。
(二)思政教育活動實踐不標準
標準化線上線下思政教育是教育教學實踐之根本。保證“互聯網+”線上線下教學內容的相互協調,才能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意識上的知識共鳴,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但就目前我國“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育現狀而言,大多數院校沒有符合自身發展的“互聯網+”線上線下教學準則。唯有將自身實際情況與“互聯網+”線上線下教學標準進行融合,才能銜接“互聯網+”線上線下教育中的不足之處,使思政教育工作得到有效推進。
(三)思政教育活動管理單一化
“互聯網+”線上與線下教學存在著本質性的區別,在教育教學管理體系中,必須針對“互聯網+”線上線下思政教學模式,采取雙向管理機制[1]。但就實際教學現狀而言,仍有大部分學校忽視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形式開展線上線下教育教學工作,致使教學過程形式化。高校必須認識到教學管理單一的漏洞,重視制定雙向教育機制工作的開展,有效整合“互聯網+”線上線下教育機制,為學生構建切實有效的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環境。
二、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育的優勢分析
(一)主題班會過程更高效
傳統教育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專業技能的提升和發展,不能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致使學生差異越來越大。“互聯網+”線上線下教學形式不僅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掌握情況,還能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自律能力。這能保證教學質量,為推進“互聯網+”思政教育進程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解決傳統教學理論與實際不融合的現狀,使教學過程更加的高效,為多元化信息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主題班會過程更自主
自主學習意識不僅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盎ヂ摼W+”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學模式,明確地指出了自主性學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學生根據自身的薄弱項目選擇學習專業,學校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監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能使學生始終將自己作為學習活動的中心,使學生的學習訴求得到滿足,“互聯網+”線上線下思政教育融合,能夠實現多維度的協作推進。
(三)主題班會過程更立體
傳統的教學形式是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拆分,為學生帶來統一的教學過程,這忽略了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有效培養。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限制了學生思維意識的創新和發展。將“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與思政教育相結合,能為學生提供多元的教育支持,支撐學生結合自己的優勢,確定自己的個人規劃及未來發展方向。這種立體化的教學過程,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格局,也為高校教育提供了多元的發展策略,這實現了高校信息教育一體化的推進。
三、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育的對策
(一)立足教育本質,推動“互聯網+”線上線下思政教學模式
自2003年,我國教育信息化探索啟動了精品課程建設工程,在長達10多年的時間里,“互聯網+”線上教學似乎更加注重“教”的重要性,實則上這與傳統的線下教學沒有區別,這導致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因而其自主學習能力未得有效的鍛煉和強化[2]。
新時代背景下借助“互聯網+”線上線下思政混合教學,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意義,這不僅實現了積極響應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也是實現“互聯網+”混合教學信息化改革的必經之路。立足傳播學理論,挖掘受眾群的特性、動機與需求,激發師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其自身能力,優化教學空間,實現交互內容上的積極影響。
一方面,梳理“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育實踐經過,結合與時俱進思想剖析該教學模式的發展規律,將同層次的高校群體作為信息教育改革發展的樣本,分析改革特征,確定目前所處的混合教育改革階段。
另一方面,將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為樣本,掌握其參與混合思政教育的學習感受,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混合思政教育的實際教學效果。將輔導員在線教學感受進行歸納與整理,分析輔導員的教學特點,在立足教育本質的基礎之上,對混合思政教育進行公正的評價。這部分研究內容是提高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學效率的重要對象,能有效剖析新時代背景下教學針對性、實效性的具體表現。
(二)強化師資力量,保證“互聯網+”線上線下思政教學效果
首先,想要保證思政教育質量,關鍵在于激發輔導員的教學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完善思政輔導員隊伍機制的建設,實現思政教學質量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新時代背景下思政輔導員隊伍必要而緊迫的發展方向[3]?!盎ヂ摼W+”混合思政教學模式不僅要注重解決“誰來教”的問題,更要借助互聯網思維,協同并實現綜合教育的有效運用。
其次,強化師資力量,充分發揮高質量人才在“互聯網+”混合思政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引領功能。從教學示范、理論知識提升、教學能力優化等方面因時因勢的展開輔導員培訓,升華輔導員思政教育理念的同時,強調思政教學技能的提升和進步。保證協同發展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優質師資力量作用,強化崗前培訓,組建專兼結合的“互聯網+”混合思政教育師資力量,通過返聘退休思政輔導員等行為,最大程度地緩解師資力量緊缺的現狀。
最后,以演講、座談會等形式,邀請具有豐富思政理論知識、思政教育經驗的人才,到學校中講解思政教育的教學機制,實現思政師資力量的有效整合。這不僅能充分發揮各界人才對的,還能實現思政師資力量隊伍的有效擴建。
(三)實行因材施教,保證“互聯網+”線上線下思政教學質量
將交融原則與混合教學相結合,能幫助思政輔導員充分發揮線上“互聯網+”思政教育的優勢,在保證“互聯網+”線上與線下思政教學活動的無縫銜接,達成二者優勢上的互補。輔導員要秉承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交流、互動、分享機會。以引導者的身份充分發揮學生在“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學體系中的主體作用。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地結合,實現高質量教學氛圍的營造,在保證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之上,適應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機制,促進學生協作交流能力的進步與提升。
(四)建立數據平臺,實現“互聯網+”線上線下思政教育活動融合
建立獨立的線上思政教育平臺,能保證教學調整更加的規范、科學。處理好線上與線下的教學關系,在互相配合中明確分工,發揮不同的教育作用。線上教學思政教育內容最好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散學生思政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為主。線下課堂則以解決重要的研討課題為主,將合作學習與教學實踐活動融入其中,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
線下思政教學注重的是教學內容的內化與延伸,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行為中,深化到自己的思想意識中。線下思政教育實踐活動應當是多元化的,輔導員可以將其分為社會實踐與校內實踐。
校內實踐以舉辦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觀影啟示等活動為主,社會實踐以社會實踐調查、義工活動、志愿者服務、慰問養老院等活動為主。這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思政知識理論內容,還能讓學生獲得不同的經歷與體驗,獲得正確情感態度觀的塑造與建立,深化學生的學習層次。
建立數據平臺,能提高線上教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幫助輔導員更好的完善系統化教育服務,這樣才能令“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學真正實現有的放矢。
學校不僅要定期開展思政教育的考核,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將此作為協調線上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據。將思政教育作為專業教育的載體,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設計相應的自主學習內容,實現“互聯網+”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的有效融合。
(五)設置單獨獎勵機制,提高“互聯網+”線上線下教學質量
以往的教學評價都是將學生的思政頒獎、綜合測試成績作為主要評價內容,這不能起到提高樹立正確思政意識,提高學生思政素養的目的。一方面,必須要激發師生積極參與到混合思政教育教學機制的評價與考核之中,實現混合思政教育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另一方面,任何教育機制的改革與創新都必須立足于當前,并考慮到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發展形勢[4]。就如同如何高效實現,“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育課程“怎么教”、“教什么”一樣,是推動高校教育改革的關鍵。創新評價機制,融合互聯網與思政教學理念,使輔導員積極投入到教學改革工作中,積極實踐教學創新之模式,將不適合開展思政教育的輔導員及時剔除,深化思政教育師資力量的教育信念與覺悟。
與此同時,學校還應當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進行平等的規劃,這也是優化思政教學策略的重要途徑?!盎ヂ摼W+”線上線下的統一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能體現過程與結果的有效評價內容,使學生在樂學的氛圍中強化自身思政素養。
四、結束語
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育模式的創新,是媒介化、全球化的語境時代。想要保證“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思政,教育質量就必須立足教育本質,強化師資力量,通過建立數據平臺,創新評價機制,實行因材施教教學原則。在促進學生協作交流能力的進步與提升的基礎之上,實現“互聯網+”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的有效融合,使學生在樂學的氛圍中強化自身的思政素養。
作者單位:張悅? ? 中北大學
參? 考? 文? 獻
[1]凌小萍,張榮軍,嚴艷芬.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0):4.
[2]賀建新,龔蕓.高職思政課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態勢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8(24):2.
[3]高峰,陸玲.高職院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1):2.
[4]劉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應用[J].長江叢刊,2020,No.493(28):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