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存福
摘 要:識圖能力是地理的學科素養之一,學生可在觀察地圖、坐標、天氣圖等圖形的過程中獲取信息并歸納總結地理特征。初中地理教材中圖片的占比較大,可為學生掌握及使用地理圖表的技能給予支持,因此,如何在地理課上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成為教師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探析初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家校共育提高學生識圖能力的方略,以期為提高初中地理素質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家校共育;識圖能力;學科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3-0007-03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eographic Knowledge Map Ability Under Home-School Co-Education
TIAN Cunfu? (Middle School of Bailongjiang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ureau,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maps is one of the disciplines of geography. Students can obtain information and summarize geographic features in the process of observing maps, coordinates, weather maps and other graphics. The proportion of pictur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is large, which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students to master and use the skills of geography charts. Therefore,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recognize pictures in geography class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teachers need to sol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to recognize maps through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n the geography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eography quality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Home-school co-education; Map-reading ability; Subject literacy
家校共育是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達成共識的前提下共同解決育人問題并提升育人水平系列教育舉措的統稱,具有生本性、多元性等特點。家庭在學生學習成長中較為重要,在教師開展育人工作時可起到協助作用,然而當前部分教師存在忽視家校共育的問題,出現家校共育理念僵化、方法單一等現象,影響育人成效?;诖?,為使初中地理素質教育效果更優,探析初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家校共育提高學生識圖能力的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1.初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家校共育提高學生識圖能力的要點
(1)明確責任,高效配合
為使學生在家校共育中增強識圖能力,需各方肩負責任,在高效配合的前提下,展開地理教學活動。首先,學校需為學生鍛煉識圖能力提供環境條件,例如在學校公共活動區域設計地形圖,標明各教學區、實驗室、圖書館等建筑的位置,還可利用板報介紹一些識圖小技巧,如坐標圖的判讀、結構圖的判讀等,在班級內懸掛幾張地圖,學生可利用課下時間看一看、找一找,繼而幫助學生活躍識圖思維,掌握識圖知識,有效提升識圖能力;其次,教師需在課上將發展學生的識圖能力視為著力點之一,有意識地結合地理知識引導學生識圖,使學生養成仔細觀察及從圖中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好習慣,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各類地理圖表,為的是擴展眼界并增強識圖思維的敏感性,將地理知識轉化為學生識圖能力強化的基礎,為學生有邏輯性地識圖給予支持;最后,家長需協助教師培育學生的識圖能力,可為學生準備地圖冊、地球儀等學習工具,還可借助天氣預報指引學生識圖,提升地理圖表綜合分析能力,同時家長需肩負反饋學情的責任,與教師溝通交流,說明學生家庭教育中識圖能力的發展動態及阻力,為雙方配合拔高學生的識圖能力提供依據。
(2)目標統一,形成合力
相較教師,家長對初中地理教學內容、條件、意義等方面并不夠了解,很難在家校共育中參與其中并接受教師的育人方式與理念,進而產生共育壁壘,不利于學生發展識圖能力。基于此,初中地理家校共育需建立在家長、教師、學生目標統一的前提下,為家長協助教師增強學生的識圖能力奠定基礎。例如,地理教師在新學期開始之初可通過致家長一封信或微信群組等媒介說明教學目標,引領家長大致了解課程標準,明晰“地球和地圖”“板塊運動”“多變的天氣”等教學內容與學生識圖能力發展的關聯,并可關注學生識圖能力的發展情況。值得一提的是,在家長明晰地理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可端正育人態度,認識到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發展的必要性,不再僅看重學生的成績,擺脫“唯分數論”理念的束縛,能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強化識圖能力,繼而在教育目標統一的條件下形成共育合力,提高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識圖能力培養的有效性。125201EB-C12E-40D8-8BA6-F0161D319E6B
2.初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家校共育提高學生識圖能力的原則
(1)生活化原則
生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場景,亦是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平臺延展的主要方向,在生活場景中滲入地理知識則為家校共育的有力舉措。例如,教師在進行“地圖的閱讀”教學時,可指引學生將一些在生活中發現的地圖帶到課堂上,亦可將地圖圖片拍下來上傳至微信群組,由教師統一整理并在電子白板上展示出來,而后引導學生圍繞“從何處找到的地圖”,為的是將生活經驗與地理知識聯系起來,并為學生了解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與注記)、地圖常見類型(政區圖、交通圖、導游圖)等基礎知識鋪平道路。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分享利用地圖的一些小故事,教師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可助其認識到地圖的用處,在此基礎上端正學習態度,能夠在生活中主動發現地圖,養成觀察、思考的好習慣,把握在生活中發現、分析、判讀地圖的機會,達到學用結合的目的,繼而通過家校共育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2)生本性原則
教學改革強調育人為本,主要源于學生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方面不盡相同,“大幫哄”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兼顧每位學生,奈何教師精力有限,很難在課堂上關注到所有學生,基于此,教師需在家校共育中推行生本性原則,為有差異性、針對性地培育學生的識圖能力給予支持。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可推行分層教育理論,根據學生的課上表現、測試成績、性格特點、發展需求等客觀因素,把學生分成若干層級,如甲、乙、丙三級等,所處層級越高,學生地理綜合素養越強,反之則越弱,這為層級化調配協同育人資源提供了依據,不僅可挖掘高層級學生的潛力,還可幫助低層級學生奠定深入學習的基礎,以免學生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微課是教師基于分層教育理論加強家校共育的重要載體,教師可從難到易分設三類微課,將地理圖表、基礎知識、實訓等內容引入不同難度的微課,供學生在線瀏覽或下載自學,保障微課可成為學生強化識圖能力的有利條件。因為微課學習需要用到電子設備,雖然電子設備幾乎覆蓋每位初中生,但初中生自律能力有待提高,存在影響其信息化學習成效的問題,所以教師需指引家長協助學生完成微課自學任務,微課時間短、便于理解、目標明確且具有生本性,不會耗費學生過多時間,家長應結合學情調控學生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長,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繼而幫助學生自主強化識圖能力。
(3)綜合性原則
學生增強識圖能力不僅需掌握地理知識,還需具備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綜合素養,這就需要初中地理教師提高教學活動的綜合性,達到通過家校共育培育學生識圖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教學時,可在引導學生課前預習的階段指引學生在家里收集與世界地圖相關的信息,書籍、網絡、電視節目等均可作為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為的是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為學生從大陸漂移學說、地殼變動、火山與地震帶的分布等角度出發從世界地圖上獲得啟示給予支持,使學生對地圖的判讀更為全面,在此過程中發展識圖能力。因為教材篇幅有限,所以家長協助學生收集整理學習所需資料對學生強化自學能力、擴充教材內容有益,雖然源自家庭的內容可能與地理教學目標不符,但學生用綜合思維辨析世界地圖的過程極為重要,是提高自身識圖能力的關鍵一環,同時可在課上提出問題,這利于師生互動,為教師有指向性地培養學生識圖能力提供了著力點,繼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3.初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家校共育提高學生識圖能力的路徑
(1)基于作業管理,通過家校共育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作業是助力學生提高識圖能力的重要教學工具,在以往的地理課上,作業設計存在題量過多、類型單一、功能異化等問題,使學生不僅較為排斥完成作業,還存在無法通過作業鞏固知識、拔高技能、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問題?;诖耍踔械乩斫處熜柙凇半p減”背景下踐行作業管理規定,將作業看作家校共育的紐帶,通過設計優質的作業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例如,教師在指引學生了解地圖、運用地圖的過程中可設計歸納總結類的作業,鼓勵學生回顧所學內容,并結合學習實踐經驗歸納地理識圖技巧。以結構圖的判讀為例,學生通過反思與總結會發現認識結構圖要素及要素的比例關系是要點之一,還需運用對比法分析地理事物結構特征,從縱向、橫向兩個角度切入發現地理事物的聯系或差異,學生還會從餅狀(扇形)結構圖、柱狀結構圖、矩形結構圖、金字塔圖及其他結構圖的角度出發歸納總結,繼而系統性地掌握地理結構圖識圖方法,在做作業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為做到學用結合,教師需在安排歸納總結類作業的過程中引領學生舉例說明,例子不局限于學生在書本上回答過的問題,其目的是引導學生自創地理圖表,學生在創繪圖表時更容易發現知識盲區,這對學生針對性地補全識圖能力短板有益,從而達到學生個性化發展識圖能力的目的。
(2)創新基于家校共育的識圖能力培育方法
為使初中地理教學中家校共育水平得以提升并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教師要創新育人方法,拓寬學生基于家校共育提高識圖能力的渠道。例如,教師在進行“地圖的判讀”教學時,可采用“思維導圖+家校共育”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完善思維導圖,將地面高度的計算、地形圖的類型、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陸地基本地形視為關鍵詞,在關鍵詞的指引與啟發下細化導圖,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以扎實掌握地理基礎知識為出發點,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在學生完善導圖的同時,教師指引家長提問,將問題視為家長與學生互動的橋梁,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識圖問題。為減輕家長協助教師培育學生地理識圖能力的負擔,教師可將家庭輔助教育所需資料上傳至微信群組,家長只需按照表格內容提問即可,如“看圖判斷坡度的陡緩”“圖上各點的垂直距離分別是多少”等,而后反饋學情,便于教師統計學生“地圖的判讀”相關知識學習情況,為在課上找準地理知識及識圖問題講解的突破口提供依據,這不僅可高效完成育人任務,還可利用家庭提供的生成性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為避免家長在家庭輔導環節壓力較大,教師需在輔助教育資料的篩選上下功夫,保障問題要精、準、全,同時問題需易于理解,鼓勵家長結合實踐經驗提出延展性的問題,家長與學生問答時間以10~15分鐘為宜,家長可靈活選擇時間提問,通常情況下,問答互動資料一周內有效,為的是保障教學進度與家庭協助教育進度一致,繼而達到共育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思維導圖+家校共育”教學法的有效應用對鞭策教師育人活動提質增效有益,繼而在教法優化升級的基礎上落實提高學生識圖能力的素質教育目標。
(3)抓住課后服務機會,強化學生的識圖能力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院校提供課后服務,地理教師應抓住課后服務機會,通過展開實踐活動的方式強化學生的識圖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后服務過程中可組織學生參與“中國山脈知多少”“分析氣溫圖”“等高線問題大賞”等主題活動,將與主題有關的地理圖表展示在電子白板上,還可制成校本化教材供學生延展性學習,在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綜合全面的學習活動中增強識圖能力。地理教師可將延展性學習內容置于資料包并在線共享,學生可根據學習需求有選擇性地下載,為學生居家學習提供條件。課后服務是學校幫助家長減輕家庭輔導負擔的有力舉措,亦是家校共育的手段之一,地理教師應把握機會高效育人,貫徹執行“雙減”理念,繼而實現助力學生提高識圖能力的教學目標。
4.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學通過家校共育可強化學生的識圖能力,為使學生有效增強識圖能力,地理教師需將明確各方責任、統一育人目標、共享教育資源視為要點,還要在家校共育中踐行生本性原則、生活化原則及綜合性原則,在此基礎上,基于作業管理,通過家校共育培育學生的識圖能力,創新基于家校共育的識圖能力培育方法,抓住課后服務機會強化學生的識圖能力,使學生可在發展識圖能力的同時,掌握地理知識并優化綜合素養,如自學能力、思維能力等,繼而提升初中地理素質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治紅.探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識圖能力的策略[J].讀與寫,2021(18).
[2]杜秀遠.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識圖能力培養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2021(11).125201EB-C12E-40D8-8BA6-F0161D319E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