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瑩瑩
摘 要: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文件要求,幼兒園要積極開發、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為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與資源支持,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幼兒園立足于本土文化視域,思考本土文化中具有教育價值的部分,結合幼兒的年齡情況、發展規律與認知水平,靈活運用不同的本土文化資源,設計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育兒游戲、家園活動等,讓幼兒在不同的活動中接觸本土文化,形成對本土文化的正確認知,從而促進幼兒文化素養、對外認知的發展,讓幼兒在感受本土文化魅力的同時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本土文化;幼兒園教育活動;有機融合
引言
基于本土文化視域建設幼兒園課程,就是將本土各類資源作為幼兒教育資料,設計符合幼兒認知水平與能力水平的育兒活動、游戲活動。通過組織這種本土化的課程活動,幼兒能夠更多地體會本土文化魅力,感受家鄉發展與自然環境,讓幼兒從小對自己的家鄉形成正確認知,更多地認識外界事物,促進幼兒認知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的發展。
一、當前幼兒園本土文化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間題
通過對當前幼兒園的教育分析發現,幼兒教育逐漸偏離了本質特征,逐漸趨向小學化,這是因為受應試教育影響,許多家長和教師都過于重視幼兒的智力發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偏向于學科知識的教育,忽略了本土文化資源開發的重要性,雖然教育部門下達了明確的規定,要求教師對本土文化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概念和目標,教師對文化課程資源的認知模糊使得大部分幼兒園本土文化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形式化現象嚴重,無法發揮課程的實際作用。
二、解決當前幼兒園本土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的策略
(一)豐富幼兒園本土文化課程教學內容
我國國土面積較大,在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包含了眾多的文化類型,大到國家級別的,小到地方層面的,為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不斷豐富本土文化課程教學內容,充分挖掘其中符合幼兒認知的教學資源,要突出地區的特色文化,注重為幼兒營造本土文化的學習環境,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要充分了解幼兒身心發育規律,制定符合幼兒的課程目標,進一步突出幼兒主體地位,使幼兒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確保幼兒園本土文化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有效性。此外,教師要增強與家長的互動和溝通,開啟“家園聯動”模式,發揮教育的最大作用,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進而實現最終的教育目標。
(二)本土文化資源運用在幼兒美術課程中
本土文化資源為幼兒的美術活動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青芝山的壯美瑰麗、云居山的巍峨雄渾、敖江的蜿蜒流長、湯嶺古驛道的盤旋逶迤……山川蘊秀,古跡悠久,展示著多嬌的自然風光,濃縮著的風土人情,本土審美資源的提取為幼兒美術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幫助幼兒了解本土藝術的精髓,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此外,我們還充分挖掘豐富的歲時節日風俗,如元宵踩街、重陽登高等,多樣的民間文藝,如三月三烏飯節等,為人稱道的飲食文化,如鼎邊糊、肉燕等,開展各種美術創作活動。經過審視、篩選之后,最后確定的“本土文化美術課程”有沿海風光、海洋生物、山鄉風情、本土材料等四個系列十五個主題內容。
(三)本土文化資源運用在區域活動中
將承德風光和非遺剪紙融合運用到區域活動中,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曾揮詩贊美:“手中一小剪,裁云鏤月,方寸上下包容天地萬象。眼外五大洲,跨海越山,萬里縱橫傳播中華文明。”剪紙迎新春,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在幼兒手中輕巧翻轉,變換出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將世間萬物刻畫得栩栩如生,不僅愉悅了身心,陶冶了情操,更豐盈了幼兒園的文化內涵。幼兒對“非遺”文化的了解,需要在親身體驗中感知,在實際操作中內化,在探索嘗試中升華。將“非遺”文化與傳統節日相結合,可以讓幼兒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增進對“非遺”文化的了解,同時將流傳千年的“非遺”文化轉化為可操作的文化傳承。傳統節日與“非遺”文化的一次次相遇,是小小“非遺”傳承人與“非遺”文化的一次次相約,既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同時也提高了傳統文化的可見度,既是一種創新,也是一種傳承。我園將“非遺”文化與傳統節日相結合,讓體驗與傳承相呼應,全方位調動幼兒的眼、耳、口、心、手、足,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學習、體驗、感受這些文化財富,更充分地浸潤于傳統文化的魅力中。
(四)搜集地域特色文化資源,設計多彩主題
幼兒活動本土文化視域下構建幼兒園課程,建議要關注課程本身。幼兒園中的課程,主要是以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呈現出來的,比如:幼兒體育活動、具有文化特色的幼兒區域活動、不同主題的幼兒交際交流活動等。因此,本土文化視域下建設課程,核心就是要利用搜集到的地域特色文化資源設計幼兒活動,形成豐富有趣、具有啟發性質與教育意義的幼兒活動。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需要教師盡可能深入、廣泛地了解,對本土特色文化精神形成深刻理解,再將當地人的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融合起來,選擇符合幼兒實際生活環境的本土文化資源。在課程建設環節,教師需要考慮幼兒的特點與興趣愛好,思考不同的本土特色文化是否適合幼兒接觸,從而選擇更合適的文化資源,保證課程的幼兒教育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土文化視域下構建幼兒園課程,一方面需要深入發掘本土文化資源,利用這些資源組織游戲活動、教育活動、聯合育兒活動;另一方面需要考慮課程的展開需要,從課程資源、課程體系與課程管理等角度入手,構建相應的保障機制,為課程的有序開展、本土文化的合理利用提供保障措施。在今后的本土文化視域下課程建設中,幼兒園要兼顧文化資源利用與幼兒教育,把握傳統文化符號、本土特色文化資料、本土社會教育力量等,形成能夠滿足幼兒成長需求的課程內容,為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宋秀梅,張俊霞.淺談本土文化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有機融合[J].新課程,2021(42):38.
[2]萬曉慧.本土文化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有機融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