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教師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探索教育教學方式改革或者調整,希望借此來提高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效率。合作學習模式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廣受關注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具有較高價值,是活躍課堂氛圍、優化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為了將合作學習模式的教育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本文則對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展開了研究,希望對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幫助,僅供參考。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分組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9-007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24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教師推進教學活動、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構成部分,所以抓好課堂教學對有效完成教學目標、保證教學的實效性有重要意義。新課程改革提出了關于課堂教學的很多新理念,主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所以近年來合作學習模式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也備受廣大教師的關注。事實證明,采取恰當的教學舉措確實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年齡尚小,天性好玩、愛動,這一發展特點會使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靜下心思考、解決問題,而數學這一門課程本就需要學生參與到數學思考、分析與處理中,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在這種環境下,傳統教學模式自然無法滿足小學生身心發展訴求,而合作學習模式則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所以本文也就其實踐展開了如下探索。
一、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價值
小學數學學科本身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和工具性學科。打好小學階段的數學基礎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也會對學生未來的自然科學的相關學科和人文科學的學科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廣大教師必須重視數學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有效融合。相對于之前數學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更加強調知識的靈活應用,這會使學生感覺到數學所學內容的難度在增加,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做出相應的改變。
而從現實來看,傳統的教學方法依然存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大多是以灌輸式教學方式展開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他們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同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探究意識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進而會影響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教師要在課堂上改變傳統被動式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多引導學生動手、思考與探究,同時還需要強化對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具備自主獲得新知識的能力。
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則能有效實現這一目的,其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同時也是優化數學教學、提升數學教學效果的關鍵,應用價值較高。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能夠有效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只需要扮演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內驅力。第二,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合理分組,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基本單位來合作完成任務的形式展開學習,這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互幫互助,在思維有效碰撞與交流中發展學生內在潛能與動力。特別是它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主動地參與進來,互相幫助、互相影響,從而實現學生人人能夠學習數學、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收獲的教學目標。第三,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還能有效促使學生的互動能力、交際能力、組織協調以及合作能力獲得發展。合作學習是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所以對于學生主體意識的激發以及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理念。
二、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措施
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教育改革與創新,也是提升數學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價值,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關鍵,因為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不僅需要設計課堂、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還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況,成為學生有效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這既需要教師更新觀念,也需要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技能。更新觀念是提升教師素質的首要條件,因為教師的教學思想觀念直接影響其教學行為。這是教師接受并且正確開展合作學習的思想準備。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研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理念,尤其是對于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研讀,要做到心中有數、成竹于胸。其次,要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技能。合作學習方式與傳統學習方式有很大的差別,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把控程度更高,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生成不確定性更強,這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即對學科教學的準確把握,切實在教學中落實課程標準的精神,同時在面對學生合作學習中出現的新問題時能夠及時解決,從而為合作學習的開展做好準備工作。
(二)提高分組合理性
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在實施的時候,首要任務就是進行分組,只有提高分組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才能為之后合作學習活動實施打好基礎。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分組較為隨意,注重的只是形式,很少考慮各個小組劃分是否合理,這往往會導致合作學習效率較低,使合作學習目標與價值無法有效實現。以往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分組的時候大多使用“填鴨法”,具體而言就是學生之間展開互動與討論,這種合作學習是流于表面的合作,也無法有效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合作學習。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先確保分組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分組之前綜合考慮學生學習能力、基礎、性格,然后每一個小組都需要包含不同能力的學生,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碰撞以及互動交流效果,真正有效提升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效。例如,在為學生講解“統計”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學生合作學習之前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然后確保每一個小組之中都有動手能力較強、思維較為敏捷的學生,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促進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有效應用。
(三)確保組內分工合理性
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要想順利推進,教師在實踐期間還需要保證組內分工的合理性,畢竟只有做好這一項工作才能真正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之中,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自覺性,為學生合作學習提供良好保證。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合作任務實踐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能力和潛能,同時在知識探索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一同與小組同伴進行互動與分析。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實踐中形成有效理解和認知,從而真正優化合作學習實施效果。縱觀傳統數學教學課堂,教師在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時候大多是單純分組,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沒有對組內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與引導,導致此教學形式流于表面,很多學生在小組內無法發揮出自己存在的價值。這不僅無法提升數學教學效果,還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參與度。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合作學習實踐期間一定要意識到組內分工的重要性,在分組之后結合學生能力與特點來進行合理的分工,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各司其職、發揮出自身存在的作用,避免合作學習流于表面,進而真正優化數學教學。例如,在講解“時間計算”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在科學小組劃分之后,結合學生能力來為各個小組成員合理布置任務以及分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合作學習實踐與互動中,要求小組長做好組織與引導,即引導組內成員辨別與計算時間;而組內其他成員則可以分別記錄、判斷、指出問題、總結歸納。這樣就能讓組內成員在有效分工下推進數學合作學習與探索,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四)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效結合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需要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效結合在一起。新課程改革目標本身就主張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而要想實現這一點,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不僅要為學生講述數學知識,還需要強化對于學生數學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是學生有效學習與思考的重要能力,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只是局限于知識講解,學生能力培養同樣十分重要,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效結合在一起,通過這兩種模式的有效結合來發展學生綜合素養及能力。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得到發展和提升。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長方形與正方形”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即可在課堂上讓學生先自主思索一下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激活學生已有知識體系,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來展開思考與探索,然后再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拓展思維空間,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活躍的合作氛圍中互動與交流,有效突破學生思維局限性,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有效發展。
(五)合理選擇合作學習實施時機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還需要合理選擇合作學習實施時機,這也是提升教學實施效果的關鍵。通常情況下,合作學習并不會單獨使用,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課程實踐期間結合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來選擇究竟要不要展開合作學習。為了有效提升合作學習實施效果,教師在實踐期間可以在以下幾點展開合作學習:第一,在操作性實驗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實踐過程中,不少數學知識都需要學生動手操作與實驗才能完成,這時教師可為學生組織合作學習活動,使其在動手與合作探究中有效掌握數學相關概念與內容,從而真正優化小學數學教學。例如,在為學生講解“角的度量”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即可讓學生分組合作使用量角器,在實踐過程中自主探索、互動探究,進而深入把握知識的內涵。第二,在教學重難點時開展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重難點知識,教師即可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這能有效突破學生重難點知識理解程度,有效優化小學數學教學。例如,在為學生講解“分數的產生與意義”的時候,教師即可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重難點“1”利用教學道具“一捆鉛筆”分給不同合作學習小組,然后讓各個小組談一談如何使用分數表示,這樣就能有效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將整體有效劃分為不同分數,從而促進學生知識把握和理解。第三,還可以將合作學習應用于梳理與總結階段。例如,在數學課堂復習與總結過程中,教師即可組織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梳理知識點或者合作繪制思維導圖來整理知識點,這樣就能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知識體系。第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就開放性問題進行合作探究。這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得以發展,是有效優化小學數學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解題本就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檢驗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師在開放性問題解題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應用合作學習來指導學生探究與分析,逐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題能力。例如,在講解完“乘除法簡便運算”之后,教師即可讓各個小組合作探討“25×36=?”這種開放類題型,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解題,逐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提升與進步,最大限度地優化合作學習模式應用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實踐過程中,合作學習模式是十分有效的一種教學模式,其能有效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課程實踐期間一定要充分意識到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價值,在課堂上立足于數學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情來合理組織合作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小學生今后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何福娜.基于合作學習模式下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
[2] 吳良桂.基于小組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7).
[3] 陸軍.合作學習模式上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7(9).
[4] 張海.淺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活力,2019(20).
[5] 劉春紅.“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數碼設計,2019(13).
[6] 蘇進林.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速讀(上旬),2019(5).
作者簡介:王國兵(1978.7— ),男,漢族,甘肅天水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