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重心逐漸向發揮學生課堂主體性轉移,教師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加強實施問題導學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問題導學策略不但契合小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和心理特征,也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索數學世界的內在動能,使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數學核心素養得到多維度的強化。本文主要論述了問題導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途徑,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從而為學生營造更加靈動的數學學習氛圍,彌補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加快我國教育體系創新與改革步伐。
關鍵詞:問題導學;小學數學;三維目標;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9-005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20
在過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單向的知識技能教授關系。在這種條件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非常低,思維活性也無法被充分喚醒,導致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培養質量并不理想。實施問題導學策略可以有效改善上述不良局面,科學的問題導學不僅能重塑師生課堂角色,也能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數學探究,進而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消除學生數學思維的發散阻滯?;诖?,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實踐問題導學策略,將數學教學“問題化”,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質疑精神,助推數學課程三維目標的順利實現。下面我們就針對問題導學策略的運用路徑展開分析。
一、問題導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問題導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將其引入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不但可以滿足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和發展需求,也可以改善單一化的數學教學格局,對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發揮著卓越的推進作用。經過深入的分析研討,我們將問題導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意義總結為以下兩點:第一,實施問題導學策略可以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點燃學生探索數學世界的熱情。小學生的數學基礎和認知能力都比較薄弱,對于數學課程的參與態度通常源自興趣,而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最大的缺陷就是趣味元素不足,很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實踐問題導學策略,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學手段的趣味性和創新性,從而點燃學生探索數學世界的熱情,使學生充分地融入數學課堂、吸納數學知識。第二,實施問題導學策略可以增強數學課堂的探究性,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構建和發展。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打造自主、合作、探究化的數學課堂,這與問題導學策略的核心思想不謀而合。實施問題導學不但可以引領學生主動思考問題,也能顯著增強數學課堂的互動性和探究性,從而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構建和發展。
二、問題導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路徑
(一)明確問題導學方向,精心為學生設計數學導學案
一個科學完整的導學案不僅是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策略的基礎保證,也有助于增強問題導學策略的實踐效果。但是就小學數學教學的現實情況而言,大部分教師對導學案的編制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在編制導學案的過程中沒有滲透問題導學思維,不但降低了導學案的編制質量,也會給問題導學策略的高效應用造成不利影響。面對這種不良局面,教師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樹立明確的問題導學方向,精心為學生設計以問題為引領的數學導學案,將問題導學策略貫穿于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流程,這樣一方面可以整合數學教學目標,擴展學生的思維容量,順利實現數學課程三維目標,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學生沿著問題路線圖、循序漸進地進入深度探究狀態,發揮導學案的導學、導思和導做功能,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打造堅實的數學基礎,實現問題導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1]。
在具體的實施策略上,教師編制數學導學案時,既要以問題形式為學生規劃數學課堂教學每個流程的學習內容,也要優化教學時間管理,合理安排每個教學流程所花費的時間?;趩栴}導學策略的數學導學案,大體上可以劃分為新課導入、新知講授、學法指導、自學釋疑、師生評析以及拓展練習六個環節。其中新課導入環節和拓展練習環節時長設置在五分鐘左右,其他環節時長設置在九分鐘左右。在導學案每個環節實施過程中,教師都應該利用問題鋪陳教學內容。如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結合上一課時所學知識,向學生提出復習問題或是在黑板上出示幾道舊知練習題,通過學生解答問題和練習題喚醒學生的舊知經驗,同時利用新舊課程知識之間的關聯之處揭示和引出新課主題內容,從而以問題激活學生吸納新知的興趣。再或者,實施數學導學案的自學釋疑環節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出示課程主要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結合之前吸納的知識經驗、掌握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模式對問題展開自學釋疑,鍛煉學生合作互動學習以及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的內化效率,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問題意識,發揮問題導學案在數學教學中的編制和應用價值。
(二)采用設疑導入,喚醒學生對新課程的探索熱情
課堂導入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采取科學、創新的導入手段,不但可以集中學生渙散的思維,也可以活化學生的生成狀態,進而使學生對陌生的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烈,注意力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這對教師優化課堂導入環節以及應用問題導學策略來講,都是極其有利的學情。教師只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上尋求突破口,就能大幅提高問題導學策略的實踐質效?;诖耍谛抡n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課堂導入環節,并積極采取設疑導入手段。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導入形式,實現問題導學策略的初步應用,另一方面也能借助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喚醒學生對新課程的探索熱情,為后續深度教學做好鋪墊工作,確保數學課程三維目標高質量、高效率達成,從而實現問題導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上,除了上文我們談到的利用舊知識設疑導入以外,教師還可以整合其他教學資源和手段開展設疑導入。如教師可以應用口述或多媒體情境創設的方式,在課堂上為學生再現與數學理論知識相關的生活場景,然后向學生設置疑問: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經歷嗎?這其中潛藏著哪些數學奧秘?這種設疑手法不但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和親近感,也能促使學生基于日常生活去發現和解析數學問題。再或者,教師還可以應用故事情境或者謎語情境為學生設計導學問題,如教師可以將重要的數學知識點編排到學生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中,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在故事里你能發現哪些數學現象?請你和同桌互動討論。學生合作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討論結果匯總起來,引導學生自主歸納總結故事情境中隱藏的數學知識要素,這樣也能順利揭示新課題,并促使學生更加踴躍地參與數學新課程探索,從而優化和創新問題導學策略實踐方法。
(三)優化提問技巧,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
問題導學策略本身具有較高的趣味性和啟發性,但是教師在設計問題以及向學生提問時,也應該講究科學的方式和方法,這樣才能增強問題導學策略的實踐質量,持續提升小學數學整體的教學水平。基于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策略時,應該發揚開拓創新的精神,積極優化提問技巧。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展問題導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空間,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從而彰顯問題導學策略卓越的實踐價值。首先,教師在為學生設計問題時,應該加強生活元素的滲透,這樣不但可以緩解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壓力,也能開發學生已經積累生活經驗,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奧秘,從而培植學生的生活實踐意識,增強問題導學策略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其次,教師在向學生提問時,應該積極引入多媒體技術資源輔助教學,這樣不但可以為學生打造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抽象思維和直觀想象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也能使學生的思維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師提出的問題上,通過思考、解答問題的過程有效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問題導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高效運用[2]。
(四)提煉核心問題,引領學生突破數學課程重難點
每一節數學課程都有重點的知識技能目標,教師在實施問題導學策略時,必須著力帶領學生探究課程重難點知識,嚴格落實知識技能目標,為學生構建更加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但是就問題導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在規劃導學問題時都缺乏條理性和系統性,且問題內容和課程要點聯系不夠緊密。這樣不但會削弱問題導學策略的實踐質量,也會導致學生對重要知識點認知不清,從而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的內化和吸收。面對這一教學弊端,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策略時,必須根據課程內容為學生提煉核心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數學教學方向不偏離“主線”,將松散的教學內容以問題集中起來,另一方面也能通過核心問題探究,引領學生突破數學課程重難點,從而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多層面完善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
(五)實施問題跟進,幫助學生揭示數學概念的本質
數學教學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問題導學策略在數學課堂上運用強調的是循序漸進原則,教師如果一股腦地向學生拋出多個問題,很容易加劇學生的思想壓力,使學生對數學問題探究產生抵觸情緒;教師如果一味地沿用“一問到底”的導學模式,也可能導致學生滋生依賴心理,阻礙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和諧發展。為了避免上述不良局面,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策略時,應該高度重視實際學情以及學生的心理需求,加強實施問題跟進策略。這樣一方面可以優化問題導學流程,幫助學生逐步揭示數學概念的本質,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在問答之間促進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順利將學生思維引向深度探究,為學生構建個性化思維模式以及思維對話式數學課堂,從而實現問題導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科學運用[3]。
在具體的教學策略實施上,教師應該避免一次性地向學生提出多個數學探究問題,而是在學生解決基礎性問題后,再跟進提出難度更高的問題,使學生的探究思維始終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地構建和完善數學知識模型。如在學生閱讀和分析數學學習資料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合作探索學習資料中的數學知識點,待各組學生都解決這個問題以后,再跟進第二個問題:同學們,這些知識點還可以應用在哪類題型或者哪些生活場景中?教師跟進的問題更具拓展性,有了解決基礎性問題的經驗,學生的思維活性更高,也能順利投入對新問題的探究和解析中。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探索思維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以及日常練習中接觸到的各類題型,為課程知識要點找到更多運用場景,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技能以及數學實踐能力。
(六)科學評價總結,培育學生的質疑和反思精神
質疑、反思精神不僅是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要培育的重點。評價是一個關鍵的教學環節,不但是培養學生質疑、反思精神的最佳契機,也直接關系到問題導學策略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質量。教師運用問題導學策略并初步達成數學課堂教學目標之后,還應該落實課堂評價,使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能力短板,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彌補和強化,從而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不斷的自我完善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實踐問題導學策略時應該延展思路,對學生思考、探究、交流展示問題解決成果的過程進行科學的評價總結。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開展組間互評和自我評價,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也能培育學生的質疑和反思精神。接下來,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問題探究成果作出客觀的總結評價,委婉地點明不足,和學生共同探討改進方案,消除學生的知識死角,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實現問題導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全面運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著力實踐問題導學策略,不但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點燃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也能打造探究化數學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基于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精心為學生設計問題導學案、采用設疑導入、優化提問技巧、提煉核心問題、實施問題跟進、科學總結評價,將問題導學策略貫穿于數學教學全過程,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彰顯問題導學策略卓著的教學功效。
參考文獻
[1] 王家甫.淺析問題導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21(24):95.
[2] 雒紅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問題導學的有效實施策略[J].學周刊,2021(25):119.
[3] 蘇振飛.問題導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56):84.
作者簡介:羅翠玲(1972.5— ),女,漢族,甘肅張掖人,副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