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黎
摘要:眾所周知,閱讀可以豐富人的視野,使人在閱讀中不斷成長。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被重視,而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講,如何更好地實現高效課堂是當今教育工作者追求的共同目標。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從閱讀教學改革開始打造高品質的課堂,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實現深入理解、探索,領略語言文字的藝術性和美感,同時在閱讀中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深入思考,促進學生既豐富自己的語文素養和知識,又能夠提高道德品質,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優化策略
引言:
語文是一個綜合性學科,它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情感體會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以及核心素養,那么如何提高當今語文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時陶冶個人的情操,提高個人的道德水準與素養,除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讓學生領悟語言的魅力,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與理解能力。同樣,在語文學習中,寫作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閱讀有利于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增加學生的所見所聞,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與語言運用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一、重視閱讀方法的訓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規定,7~9年級的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朗讀、默讀和略讀的閱讀方法,能準確地閱讀,養成默讀的習慣,熟練地運用略讀、瀏覽等方法擴大閱讀范圍。語文教材的選擇是教師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依據。以部編版教材七年級語文上為例,在初中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有三種訓練方法:朗讀、默讀和快速閱讀。教材中每個單元的閱讀前都提示、建議了閱讀方法。以《植樹的牧羊人》為例,讓學生默讀文章,然后圈出關鍵詞并畫出象征性的句子。此外,要選擇合適的段落引導學生默讀。這篇課文閱讀訓練不僅注重閱讀方法的教學,還培養了學生的默讀能力,提高了理解和記憶的效率。
二、開展情境教學,提高閱讀興趣
如今情境教學被廣泛應用到各個學科并起到了顯著的效果。情境教學顧名思義就是運用已有條件,為學生創造一個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更優化的環境,讓學生在特有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融入課堂,通過情境教學的開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學習的欲望,從而拉近學生與文章的距離。例如,在學習《消息二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戰爭中的緊張氛圍,讓學生認識到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具體的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小視頻,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體會當時那種緊張的氛圍,使學生充分投入課文的學習中,這種情境教學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互動化課堂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數學需要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語文需要師生之間多交流,鼓勵學生抒發自己的觀點,同時要注意不斷優化教學互動的環節,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處于一個被動學習的狀態,要讓學生愿意主動去閱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初中閱讀教學開展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藤野先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了解課文,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文章是怎樣通過回憶以及記錄作者留學過程中的事情來描寫藤野先生的?揭開這一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通過對文中段落的分析與理解,可以認識到作者是通過藤野先生的外貌、批改作業的仔細等事情來描寫藤野先生的優良品質的,作者通過回憶與藤野先生告別時決定學習生物學的事情來表現藤野先生對“我”的教誨以及“我”的思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多與學生溝通與交流,開展高效的互動化課堂。
四、開展整體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成長階段,他們的心智等不夠成熟,但又在向成熟的方向發展,而且他們的性格也是多變的。很多學生在閱讀時會存在心思靜不下來、對材料的選擇不夠科學以及閱讀浮于表面等問題。主要表現在傾向于網絡上娛樂類的網文、小說,而對具有較強藝術性、哲理性以及文學性的優秀作品缺乏深入閱讀的興趣。一方面是因為學生沒有感受到文學的魅力,缺乏深入思考的習慣,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和家長的不科學引導,導致他們出現叛逆心理。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整本書閱讀活動吸引學生的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從整體意識上去分析文本的內涵,提升其閱讀素養,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學意識,促進其閱讀思維的深層次發展,讓其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比如,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名著導讀部分推薦了《朝花夕拾》,其中詳細介紹了小說的背景和內容,同時還對學生進行了讀書方法的指導。通過專題探究為學生指明了閱讀的方向,也推薦了類似的文本,如《城南舊事》和《湘行散記》。教師可以從整體閱讀上去引導學生對魯迅先生以及相關作品進行閱讀和探究。比如先讓學生通過一些魯迅的書籍和資料了解其思想和人格,如《魯迅自傳》《走近當代魯迅》等,還可以結合新文化運動、新青年等歷史事件向學生普及魯迅先生的故事,讓他們更加了解作者,從而激發閱讀興趣。其次,可以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文本的活動,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總結閱讀方法,提升鑒賞能力。可以從《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著手,通過粗讀的方式整體把握魯迅作品的主要風格和語言特征。再從選篇精讀的方式去組織合作探究,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作品,從主題思想、藝術特點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在共同探討和解決各自疑惑的過程中完成閱讀。最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交流,展示學習成果,營造積極的閱讀氛圍,讓他們根據自己對魯迅先生的研究,從整本書的角度去鑒賞作者筆下的人物和表達思想,從而實現深入探究。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應用創新的閱讀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從多元化閱讀的學習中實現能力的提升,從而在閱讀中實現心靈的洗滌,豐富其內心世界,真正實現深入閱讀。
參考文獻:
[1]程枝桂.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課堂[J].新課程,2020(14):149.
[2]李宗龍.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與實施[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7):63.
[3]李石芬.解析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