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軍雄
摘要:蘭州太平鼓歷史悠久,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文化藝術體現,也是民族藝術的結晶。蘭州太平鼓外觀較為特殊,且聲音渾厚,是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地方民族藝術表現形式。蘭州太平鼓有著完整表演體系與服化道內容,是蘭州展現自身歷史與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蘭州太平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對其進行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遭遇了一定的問題,也出現了相應的發展性危機。因此,本文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的蘭州太平鼓進行分析,對蘭州太平鼓未來的保護與傳承進行深入研究,幫助蘭州太平鼓在未來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蘭州太平鼓;保護
前言:
蘭州太平鼓是我國西北部省份甘肅的一種民俗舞蹈表演形式,主要分布在蘭州市區以及周邊縣市,太平鼓因為其豐富的表演方式以及出彩的舞蹈動作,被良好的保持與傳承下來,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蘭州太平鼓現如今已經正式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早年間對蘭州太平鼓的分析與研究多體現在舞蹈已經民族藝術方面,而現如今隨著社會民眾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性越來越高,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對蘭州太平鼓進行分析就顯得極為必要,但當前從保護視角分析研究蘭州太平鼓的文獻資料較少,本文將極可能的從多種保護角度來對蘭州太平鼓進行分析與研究,為今后的蘭州太平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蘭州太平鼓的歷史發展背景
1.蘭州太平鼓的起源
蘭州地處我國西北部,由于自古以來的地域特點以及氣候情況,催生出了當地的獨特文化,鼓舞文化表現出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精神與思想,并逐漸發展到了民間,蘭州太平鼓能夠充分反應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農耕文化,通過太平鼓的外觀以及聲音韻律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太平鼓鼓身往往描繪著祥龍瑞獸,人們相信應這種方式能夠讓上天在具有干旱特點的西北地區降下充沛的雨水。據文獻表明,我國西北部的甘肅地區,正是我國傳說人物——伏羲的誕生地,蘭州太平鼓不論是在制作還是表演上,都與伏羲所推崇的八卦符號的思想相契合,也正因如此蘭州太平鼓也被古人認為有著與上天交流的能力。
蘭州太平鼓的起源知道現如今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但是根據相應的歷史資料與歷史文獻,能夠找到蘭州太平鼓的兩種較為合理的起源,首先來自于民間人們口口相傳的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經派軍隊收付西北部城池,但是到了蘭州地域卻受到了頑強抵抗,隨后將領命令士兵在鼓中藏匿兵器,喬裝進入城池后與外面的軍隊里應外合,終于拿下了蘭州地域的城池,于是民間百姓為了紀念給自己帶來和平的日子,于是將鼓喚作“太平鼓”,直到如今蘭州地界的人們仍然口口相傳。以此一種說法是在原始社會時,甘肅地區的遠古人便已經制作出了陶鼓,并流傳演變成今天的“太平鼓”。
2.蘭州太平鼓的發展
根據相關的歷史文獻,在民國時期,蘭州太平鼓每當新年時節就會有精彩的表演,蘭州太平鼓在當時是民間社火中的一個重要表演內容,有著祈福消災的作用,在民國時期蘭州太平鼓并沒有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時間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蘭州太平鼓因為發展與傳承過程中的問題,導致表演者所表演的打法各有不同,于是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逐漸將蘭州太平鼓的表演方式規范化。也正是從此時起,蘭州太平鼓正是為今后的良好發展奠定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隨著國內知名度的提升,蘭州太平鼓不僅參加了國慶50周年活動,還參加了2008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直到如今蘭州太平鼓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
二、蘭州太平鼓在保護與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1.現代社會的發展影響傳統藝術的進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蘭州太平鼓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了生計背井離鄉來到了大城市發展,而老家的傳統文化除了老一輩人的堅守之外,已經沒有了傳承發展的新鮮血液,這導致蘭州太平鼓這個傳統藝術正在不斷消磨。
2.傳承保護蘭州太平鼓的理念有所不同
在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傳承人的身份往往會成為當地權利與關系交易的衍生品,利益與文化傳承之間有著明顯的隔閡,在這種情況下就使得傳承人的確定存在問題。此外,當前民間藝術的傳承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傳承人理念上的差異使得蘭州太平鼓后繼無人。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蘭州太平鼓的發展策略
1.以國家為主體的保護與傳承發展策略
首先,若想從根源上保護傳承好蘭州太平鼓,國家方面就需要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政府方面需要通過自身的影響力與傳播力將蘭州太平鼓從地方走向全國,通過這種方式來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并且通過官方的力量來提升蘭州太平鼓民間組織以及民間文化傳承的結合。當前能夠有效保護蘭州太平鼓的方式只能從官方的法律條文中有所體現,在未來已經繼續提升保護力度,建立以蘭州太平鼓民俗文化藝術的非遺保護基地,投建相應的民俗文化旅游建設,通過這種方式來進一步保護蘭州太平鼓的發展與傳承。
2.以地方文化為保護與傳承的本源力量
除了依靠官方力量,人民群眾對于民俗文化的認知與理解也是極為重要的,人民需要做到文化自信,自覺的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為此,應該充分掌握人民群眾的思想與觀念,通過將蘭州太平鼓與全民健身的理念結合在一起,通過這種方式來讓人們加深對蘭州太平鼓的印象,讓非遺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激發人們以地方文化為保護與傳承的本源力量。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國家與人民群眾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承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它能夠放映出中華民族在一定時間內發展的特點,同時也是聯系當地人民群眾的一種重要藝術表現形式。蘭州太平鼓作為我國為數不多傳承下來的傳統鼓舞,已經成為蘭州的一個藝術標簽,但是蘭州太平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往往會遭受到傳統藝術與現代發展的互相碰撞,如何更好的將蘭州太平鼓保護與傳承下去,是當前面對的重要問題,也是中華民族如何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1]茍曉飛,張潤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保護探究——以蘭州太平鼓為例[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05):12-19+137.DOI:10.13805/j.cnki.2095-7009.2021.05.003.
[2]康曉,林勝.金城鼓韻仍猶在?——蘭州太平鼓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藝苑,2021(03):83-87.
[3]趙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的蘭州太平鼓[D].南京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