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陳春娜 蘇弗嫻

【關鍵詞】口腔正畸;器械清洗質量;獨立危險因素;解決對策
正畸屬于口腔科常見治療方案,主要用于矯正牙齒、解除錯牙與畸形。但正畸所使用的器械復雜多樣,形狀各異,結構精細,治療時使用頻繁,加之正畸時器械會直接接觸患者口腔的唾液、血液等,如若口腔正畸器械復用前清洗消毒不合格,則極易導致口腔正畸器械成為血液傳播性疾病的傳播媒介。調查發現,正畸前多數患者未進行完善口腔生化檢查,從而無法明確患者是否為乙型肝炎病毒或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攜帶者,因而如若口腔正畸器械清洗消毒不合格,則會增加院內感染的風險性,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為避免口腔正畸患者出現院內交叉感染,提升就醫的安全性,本次研究就口腔正畸器械清洗質量的獨立危險因素詳加調查,并分析危險因素的解決對策,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本院口腔科正畸器械82件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器械類型:正畸鉗24件、支抗手柄10件、定位器8件、鉆銼12件、金冠剪12件、鑷子16件。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10例,年齡26~40(29.65±2.31)歲,科室中護理人員3例,其他工作人員7例。82件正畸器械經過檢驗,有12件不符合《醫院消毒技術規范》與《醫院內感染管理規范》中制定的相關標準,其余70件符合,因此將82件正畸器械分為兩組,合格組(70件)、不合格組(12件)。
1.2方法
統計調查納入因素。由口腔醫務工作者與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聯合統計調查納入因素,即清洗方法(直接機洗、手工聯合機械清洗)、質量監測方法(目測聯合鏡檢、ATP生物熒光檢測法)、設備清洗操作(是否正確)、器械本身機構復雜(是與否)、設備清洗工具選擇(合格與不合格)、清洗劑的選擇(合格與不合格)、預處理(規范、不規范)、器械拆分處理(是與否)、包裝時二次污染(是與否)、器械定期保養(是與否)等。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危險因素采用線性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當P<0.05時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口腔正畸器械清洗質量獨立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經調查分析,口腔正畸器械清洗質量獨立危險因素的單因素為直接機洗的清洗方法、設備清洗工具選擇不合格、設備清洗操作不正確、目測聯合鏡檢的質量監測方法、器械未拆分處理、包裝時發生二次污染、選擇的清洗劑不合格、預處理不規范、器械未定期保養(P<0.05)。見表1。
2.2口腔正畸器械清洗質量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直接機洗的清洗方法、目測聯合鏡檢的質量監測方法、選擇的清洗劑不合格、預處理不規范是口腔正畸器械清洗質量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3討論
口腔正畸器械的清洗質量是提升口腔科物品無菌質量的關鍵,亦是控制院內感染的前提。本次研究分析口腔正畸器械清洗質量獨立危險因素,結果發現直接機洗的清洗方法、目測聯合鏡檢的質量監測方法、選擇的清洗劑不合格、預處理不規范是口腔正畸器械清洗質量獨立危險因素的多因素(P<0.05),上述因素的發生原因與解決對策分析如下。(1)直接機洗的清洗方法。①原因,因正畸類醫療器械的種類繁多、結構復雜,多數器械紋路密集,且體積小,伴有孔、勾、槽等,上述形態雖利于正畸操作,但實際操作空間狹小,極有導致唾液、牙體組織碎片、血液等嵌在器械表面的裂縫中,加之操作時細菌粘附于器械縫隙的內壁上,形成菌落,如若直接利用機械的超聲波進行清洗,難以徹底清除器械縫隙深層的菌落,增加器械復用時患者院內感染的風險性。②解決對策,建議使用手工清洗聯合機械超聲波清洗,在流動水、流動清洗劑下使用軟質毛刷進行手工清洗,以此有效清除粘附于器械縫隙中難以機洗清除的棉絮、污物等,且可分解生物蛋白膜,之后使用機械超聲波清洗提升正畸器械的清洗質量。(2)目測聯合鏡檢的質量監測方法。①原因,目測聯合鏡檢是同一工作人員,使用常規雙眼目測方法聯合10倍變焦的放大鏡觀察器械表面清潔后的污漬情況,如若器械表面光潔、無殘留物與血跡、污漬等,且清洗過后功能完好則代表清洗質量合格,但目測聯合鏡檢的方法因個體辨識差異性、判斷差異性,僅可清晰觀察器械表面粒徑超過50um的殘留物與血跡、污漬等,而一般難以觀察到散在的細小污染物,且管腔類醫療器械一般難以直接觀察,從而影響器械復用后患者的安全性。②解決對策,建議質量監測時直接使用ATP生物熒光檢測法,即手持ATP測試涂抹棒在正畸器械表面、縫隙,或管腔類器械內壁反復3次涂擦污染部位,后涂置于生物熒光檢測管中,在檢測管中加入裂解液、熒光素酶,混勻后讀取數值,如若數值<2000,則可判定器械清洗合格,此質量監測操作便捷、結果準確。(3)選擇的清洗劑不合格。①原因,醫般醫療器械的清洗劑包含酶、酸、堿、表面活性劑、絡合劑與螯合劑、磷酸鹽、防銹劑等,加之同類型清洗劑不可能包含上述全部成分,因此如若選擇的清洗劑不合格,則難以有效去除物,導致器械清洗質量不合格。②解決對策,建議使用多酶清洗劑,其可有效分解去除器械表面與紋路中的污物,但需注意使用應配置好含酶清洗劑的比例,以強化分解、去除污物的作用。(4)預處理不規范。①原因,臨床大多數醫護人員在器械操作使用完成后受工作量、聯合治療的操作較多等因素影響,難以及時清洗正畸器械,致使表面血液、唾液、膿液等污物干涸,增加清洗困難度,因而增加清洗質量不合格的風險性。②解決對策,建議規定污染的正畸器械或其他器械的放置時間≤2h,如若難以做到2h之內回收,則必須使用合理的預處理放大,如預沖洗,清除器械上殘留物,以確保清洗質量與后續消毒效果。醫院需加強對器械清洗質量的監管,建立成立質控小組,由消毒供應室、醫院感染科及口腔科等相關科室共同負責,在醫院內建立動態監管系統,定期在全院內對復用的醫療器械抽檢,據抽檢結果總結分析影響因素,加強醫務工作者、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培訓與清洗、操作技術的指導,定期考核消毒供應室的工作人員,如若出現反復清洗質量不合格的現象,則追究清洗人員的責任,行扣除獎金的處罰,以此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口腔科器械因數量種類繁多,且多為小器械,精密度高,器械結構相對復雜,因而使用后處理起來具一定難度,且使用中會接觸患者的血液與唾液等,如若復用前清洗消毒滅菌不徹底,會增加院內交叉感染風險性。加之部分患者口腔存在一定程度的黏膜損傷、牙齦出血癥狀,混合唾液可能會攜帶大量細菌、真菌、乙肝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如若口腔正畸器械未徹底清洗消毒滅菌,則會導致醫源性感染,導致難以挽回的后果,因此對口腔科器械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管理方案是提升器械清洗消毒滅菌效果的關鍵,更是降低口腔科醫源性感染率的關鍵。石偉偉等在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滅菌中使用PDCA循環管理,通過分析清洗處理不合格、消毒處理不合格、包裝儲存方式不合理的原因,將口腔器械按危險等級分為3類,即高度、中度及低度,后據危險程度分別實施清洗消毒、包裝的處理方式,以期在最大限度上規范優化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裝的處置流程,保障治療需求及滅菌效果,避免潛在的醫療風險及醫療糾紛隱患等。黃麗平等在消毒供應室中清洗口腔器械時制定針對性優化流程,對口腔科器械統一回收后分類登記,并由口腔科專科護士對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進行持續兩周的詳細講解,對器械的功能、材質著重介紹,同時通過圖片資料及當面拆分等方式指導工作人員獨立完成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裝等環節。且器械由供應室工作人員每天固定時間回收,如若當日接診量增加,由口腔科聯系供應室人員增加器械回收次數,以保障器械在使用后可及時處理,提升清洗質量及消毒滅菌效果。提升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包裝質量的方案諸多,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需結合當地醫院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分析影響醫院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包裝質量的因素,制定針對性質量控制管理方案,以優化清洗流程,為口腔科及時提供治療所需器械,同時提升口腔科醫護人員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口腔正畸器械清洗質量不合格的因素諸多,但分析發現,直接機洗的清洗方法、目測聯合鏡檢的質量監測方法、選擇的清洗劑不合格、預處理不規范是質量不合理的獨立危險因素,口腔正畸科與醫院消毒供應室需針對上述因素加強改進,明確規范制度,提升器械的清洗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