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騰飛 姜薇 李毅 王娜 陳琦


民以食為天,食品工業是中國支柱產業,讓全國百姓吃上安全、豐富、營養的食品是食品從業者的重要責任。因此,社會越來越呼喚具有高度責任感、職業道德和優秀專業能力的食品人才,課程思政正好順應了社會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紹了食品工藝學課程思政建設情況,接著從強化食品專業教師隊伍思政能力、課程教學目標重構、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和基于課程思政的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對食品工藝學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一些思路。
食品工業在人民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直接關系到百姓吃得健康與否、營養與否、豐富與否,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體現,而食品工業所需要的食品人才多來自我國食品、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
食品工藝學課程是食品專業和部分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它是一門以研究食品加工工藝、食品保藏技術為主的專業課程,對培養具有專業能力、職業道德和責任感的人才意義重大。
1. 食品工藝學課程思政建設情況
各高校各食品專業課開展思政研究時間相對較短,同時食品專業教師思政意識較缺乏,思政能力尚待提升。總的來說,食品工藝學課程思政建設亟待加強。
食品專業課教師多為理工科背景,思政教育意識相對較為缺乏,課程思政能力較弱。專業教師多注重專業知識的教授,而不太重視價值引領,易忽視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到目前為止,食品工藝學課程良好的思政教學經驗較少,而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對專業教師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專業教師對食品工藝學課程思政研究較少。知網等中文數據庫中僅有寥寥幾篇關于食品工藝學課程思政研究的論文,因而需要不斷深入研究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
思政內容融入難,硬融入現象較為突出。少部分教師已著手食品工藝學課程思政建設,但對如何進行思政建設思路比較模糊,缺乏相關的典型與指導,處于課程思政建設的初級階段,必然會出現融入難及硬融入問題突出,導致不能使學生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因此,如何進行食品工藝學課程思政建設仍需進一步研究探討。
2. 食品工藝學課程思政建設方法
2.1 強化食品專業教師思政能力
專業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引領者。只有政治立場正確、業務能力精湛、技術方法嫻熟的“金師”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的食品人才。強化食品教師思政能力是將課程思政建設好的重要保障。
提升專業教師的思政能力可從多方面入手。例如,轉變傳統重教書、輕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專業教師入職崗位培訓中加強對教師的思政能力提高,激發教師課程思政熱情;國家、省、學校層面應積極舉辦相關比賽,讓食品專業教師互相交流,提高課程思政能力;學校、學院進一步重視教師思政水平考核,將其做實做嚴;以教研室為單位,通過培訓、學習、觀摩、探討等諸多方式提升思政素養,提升課程思政能力。總之,應以提升專業教師思政能力為核心制定多種對策。
2.2 重構課程教學目標
要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必須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目標,因而需重構食品工藝學教學目標。
食品工藝學教學目標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體分為知識目標和思政目標兩大方向,并以思政目標為引領。食品工藝學知識目標主要是讓學生獲得專業知識和技能,具體為:1)系統學習和掌握食品保藏和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2)掌握食品生產、流通和銷售過程中食品腐敗變質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3)深入了解食品原輔材料的性質對加工過程產生的影響,明確有關食品生產中主要工藝條件和方法的選擇依據;4)了解食品科學技術的新發展;5)掌握和課程相關的實驗技能等。
食品工藝學思政目標應聚焦在培養愛國情懷并具有高度職業道德、責任感、工匠精神的食品人才。食品行業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心食品、優質食品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體現,在教學目標中凸顯思政目標,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保證,是建設食品強國的重要前提。
在教學目標制定中同時重視課程目標和思政目標,并將兩目標相融合,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是未來食品工藝學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
2.3 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要挖掘其他課程與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從而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因而,要著重從食品工藝學課本與實驗課出發,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具體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見表1)。
實驗教學是食品工藝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場景,并深刻理解理論的重要過程。因而,要注重實驗課中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見表2)。
通過對每一章知識點與實驗內容分析,可找到諸多課程思政相結合的點。如表1第二章食品脫水章節中,通過介紹《齊民要術》《本草綱目》古書中脫水保藏食品,包括徽州當地的傳統干菜(梅干菜、玉蘭片、干豆角、干香菇等),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干制食品(牛肉干、臘肉、臘香腸等),來引入食品干制原理,并在此過程中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對傳統食品的認同與熱愛,激發學生通過科學精神去探索食品保藏的奧秘。
再如,在實驗課程中(表2),以實驗6為例。從目前知名茶飲料如農夫山泉東方樹葉、茶π、維他檸檬茶、阿薩姆奶茶等學生耳熟能詳的產品導入茶飲料市場及生產制作工藝,使學生對茶飲料生產制作感興趣;同時,實驗設計中融入本地特產(徽州祁門紅茶、黃山毛峰)開發一款茶飲料,一方面向學生傳達通過食品科學與工程來助力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培養合格的食品工程人才夯實基礎;同時,飲料生產工藝中大量使用純凈水,從中還可培養學生形成珍惜水資源,充分利用水資源的理念。
2.4 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
課堂是進行課程思政的重要途徑,是專業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的主戰場。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課堂中的課程思政建設,并要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學生們入耳、入眼、入腦、入心。
專業教師作為課堂的第一責任人應精心準備課堂教學。教師應對教學內容的課程思政元素提取后,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價值引導。
在教學手段方面,可選用教師主講、翻轉課堂、雨課堂等多種教學手段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在疫情反復的當下,教師應積極準備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課程思政元素與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在教學方法方面,可采用案例教學、實踐教學、互動教學來傳遞科學思維、科學倫理、工程倫理和大國工匠精神。例如,在食品熱處理和殺菌章節中,可通過案例教學,采用視頻或口述的方法導入科學家巴斯德的生平事跡,從巴斯德的生平及貢獻中向學生傳遞相關知識的同時,傳遞奉獻精神、科學思維及大國工匠精神。
2.5 基于課程思政的考核方式改革
課程思政建設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也應融入到課程考核中,包括作業、論文及考試等。因此,應對現有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
首先,應將思想政治素養考核納入考核評價體系。食品工藝學成績一般由平時成績(出勤、課堂表現、平時作業等)和期末成績(期末考試)構成。因此,可將思政考核融入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中。例如將思想政治素養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項,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過程考核,最終作出一定的評分;或是將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元素納入平時作業、課程表現、課程論文及期末考試中,進行考核。李波等提出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實踐技能、平常作業和期末考核中的態度、道德及專業素養進行過程評價。
但也應注意到,如何對學生在專業課中的政治素養進行量化考核,仍需進一步研究探討。
結語
課程思政是放在各位食品專業課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它要求專業課老師不斷精進專業技能與提升思政能力,爭做大先生與大老師,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出合格的、社會滿意的食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