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中國城市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城市交通現代化事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城市市政道路與鐵路并行的工程數量也隨之逐步增多。在道路布線設計和工程實施方案中應該充分考慮對鐵路的影響,否則將會嚴重影響后期運營環境的安全。該文依托華南地區某市政道路工程與鐵路并行的案例,對類似并行工程設計及實施方案進行分析,為進一步開展市政道路與鐵路并行項目設計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市政道路 ?鐵路 ?并行 ?設計 ?分析
中圖分類號:U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5(b)-0000-00
作者簡介:張玉佳(1995—),女,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道路與鐵道工程。
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經常會遇到道路與鐵路并行的情況,若在前期設計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和分析道路建設與既有鐵路的關系、及對鐵路的影響,將會對后期市政道路同行及鐵路運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基于此,該文將依托某市政道路工程,對市政道路與鐵路并行的設計方案進行分析以及論述,為進一步開展市政道路與鐵路并行項目設計研究提供參考依據,進而促進我國城市道路事業的發展[1]。
1 工程概況
該研究工程(以下簡稱“A工程”)項目路線呈北南走向,設計起點樁號K0+000,設計路線沿規劃線位向南,設計終點樁號K0+572.875,實施范圍主線長度572.875m。該項目擬采用城市支路標準,設計速度30?km/h,道路紅線寬度為19?m,橫斷面為單幅路布置:3.5?m人行道+2.5?m非機動車道+(3.5?m機動車道)×2+2.5?m非機動車道+3.5?m人行道。擬建道路在片區中以服務功能為主,主要起到溝通橫向交通作用,該項目建設主要是將鐵路西側市政道路連接起來,服務道路周邊小區。該項目周邊用地主要為二類居住用地、商業用地、學校,是服務型道路,項目的建設極大地改善了片區的交通運輸條件,為形成網狀交通系統奠定了現實基礎。
A工程道路東側臨近某專用鐵路(某煤礦鐵路),道路設計起終點K0+000~K0+572.875對應鐵路里程為K1+704~ K1+129,其中公鐵并行距離最近處道路樁號為K0+160,最遠處道路樁號為K0+285,道路比鐵路高0~1.39?m,位于平緩路段。
2 項目區域鐵路對項目的影響
A工程項目位于現狀某煤礦鐵路西側。該煤礦鐵路專用線線路全長5.006?km。鐵路正線鋪設50?kg/m鋼軌,設計速度30?km/h。
A工程道路設計起終點K0+000~K0+572.875對應鐵路里程為K1+704~K1+129,其中專用鐵路K1+129-K1+576.24為直線,K1+576.24-K1+704為平曲線r=1?500?m,緩和曲線lo=60?m,公鐵并行間距7.5~10.7?m。
公鐵并行等級為V級,公鐵并行間距7.5~10.7?m,小于或等于V級并行間距最小值10?m,大于極限值5?m,道路比鐵路高0~1.39?m,位于平緩路段。A工程道路與鐵路之間的夾心地帶地勢較低,并且里程K0+180~K0+240和里程K0+420~K0+500地段與鐵路距離較近。由于擬建道路工程項目處于鐵路西側且與鐵路并行,因此如何做好鐵路臨邊防護措施,避免侵入鐵路用地界影響鐵路運營,將是道路設計及施工需要妥善解決的問題。
3 市政道路與鐵路并行的工程設計方案
3.1 方案說明
A工程道路東側臨近專用鐵路(某煤礦鐵路),為保證專用線運營安全,道路東側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防撞護欄等安全防護設施。距離鐵路用地界近的地段,坡腳設置樁板墻和衡重式路肩墻收坡避免侵入鐵路用地界。
A工程公鐵并行間距7.5~10.7 m,道路比鐵路高0~1.39 m,位于平緩路段,根據《公路鐵路并行路段設計技術規范》(JT∕T 1116-2017),該項目公鐵并行等級為Ⅴ級,在道路東側人行道(鄰近鐵路側)設置HA級鋼筋混凝土防撞墻及防拋網[2]。
3.2 橫斷面設計
根據項目功能定位及交通預測,結合規劃情況及周邊已實施道路橫斷面,擬定道路橫斷面布置方案。該項目標準橫斷面寬19?m,采用雙向2車道。擬定橫斷面布置方案如下:
采用單幅路布置:3.5?m人行道+2.5?m非機動車道+(3.5?m機動車道)×2+2.5?m非機動車道+3.5?m人行道=19?m。
根據鐵路相關規范,需在道路左側設置HA級鋼筋混凝土防撞墻,設置在人行道外側,人行道凈寬為3?m,由于該項目道路東側緊鄰鐵路,無生產生活用地,過往的行人較少,3?m可以滿足需求。
根據規劃用地資料,道路紅線寬度為19?m,其中K0+180~K0+240;K0+420~K0+500地段與鐵路距離較近,紅線寬度分別為17?m、18?m。為使道路紅線不侵入鐵路用地范圍,該次設計按原規劃紅線邊界控制,僅縮減道路東側(靠鐵路側)的人行道寬度分別為1.5?m、2.5?m(凈寬1.0?m、2.0?m),機動車道及非機動車道寬度不變。
3.3鐵路營業線路臨邊防護設計
A工程道路東側臨近專用鐵路,道路設計起終點K0+000~K0+572.875對應鐵路里程為K1+704~K1+129,為保證專用線運營安全,道路東側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防撞護欄等安全防護設施,并做好邊坡支擋及排水設施。295340AC-39AD-47A2-BB1F-CC96F1E46CE1
臨近無特殊光源、噪音控制點,不需增加防眩設施和聲屏障。由于臨近的專用線鐵路貨運量及等級較低,設計采取的道路防撞墻、防拋網及邊坡支擋已滿足防護要求,不新增隔離柵欄、護軌等設施。
3.3.1 安全防護設施
A工程公鐵并行間距7.5~10.7?m,其中公鐵并行距離最近處道路樁號為K0+160,最遠處道路樁號為K0+285。道路比鐵路高0~1.39?m,位于平緩路段,根據《公路鐵路并行路段設計技術規范》(JT∕T 1116-2017),該項目公鐵并行等級為Ⅴ級[2]。
(1)道路防撞設施:在道路東側人行道(鄰近鐵路側)設置HA級鋼筋混凝土防撞墻。
(2)防拋網:公鐵并行位于平緩路段,為鐵路安全需要,優化公鐵安全設施的設置和功能組合,在HA級墻式混凝土防撞護欄上一體化設置防拋網。
3.3.2 ?鐵路營業線路臨邊邊坡支擋加固
A工程道路路基多為填方路堤,最大填方約為2.4 m;且道路左側為既有貨運專線鐵路,受鐵路用地界限制并保證鐵路運營安全,該項目于臨鐵路側設置路肩擋土墻收坡。該項目公鐵并行間距7.5~10.7?m,道路比鐵路高0~1.39?m,公鐵并行距離最近處7.5?m,道路樁號為K0+160,最遠處10.7?m,道路樁號為K0+285,上述段落與鐵路距離位置及路基防護典型斷面見下列圖。
3.3.3 ?鐵路營業線路臨邊排水
根據現場調查,鐵路排水系統暢通,未發現病害。道路給排水系統不影響鐵路專用線既有排水系統,未惡化鐵路排水條件。由于該項目邊坡較緩,故在道路臨鐵路外側沿地表全線設置排水溝。通過排水溝將雨水集中排放,在鐵路與道路間較為低洼處,即里程K0+240、K0+470處擋墻預留橫向排水口,經與排水專業對接,在里程K0+240、K0+470處設置雨水檢查井,排水溝水經預留管道橫向排入雨水檢查井,經道路雨水管排入市政管網。
3.4涉鐵市政道路的施工注意事項
施工前務必與產權單位聯系,以便得到鐵路有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按照有關規定簽訂協議。施工期間應遵守鐵路各項規章制度[3-4]。
邀請施工單位參與大臨設施及施工方案編制中來,綜合多方建議最終確定大臨設施和施工方案。由于工程施工而受到損壞的鐵路設備設施應按不低于既有標準及時恢復。
(1)精細化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管理,避免施工設備、料場、棄渣、施工通道等靠近鐵路既有構筑物或侵入鐵路限界內[5]。
(2)施工過程中嚴禁在鐵路兩側50?m范圍內堆載,以避免因堆載而引起鐵路的沉降或變形。
(3)當影響到鐵路設備時,可設置支擋建筑物。在施工前應確定其具體位置,制定具體的安全防護措施,與產權單位簽訂書面協議并報產權單位批復后,方可施工。施工時間,應有鐵路局各站段的人員在現場進行防護配合。確保工程施工與鐵路支擋結構物間具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并采取措施避免工程施工損壞鐵路支擋結構物和破壞鐵路邊坡、道路邊坡穩定性。施工和運營期間不得在鐵路兩側200?m范圍內抽取地下水[6-7]。
(4)施工機械作業前必須再次核查機械的外輪廓尺寸以及距離既有鐵路構筑物的凈距,嚴防施工機械碰觸,禁止采用大型施工機械作業。
(5)施工前應進一步探明地下管線位置和標高及權屬單位情況,管線遷改防護應征得相關權屬部門同意并制定詳細的處理措施后方可施工,涉鐵施工全過程應邀請鐵路相關站段熟悉現場管線的專業人員配合,嚴禁因盲目施工而危及各類管線安全,進而危及鐵路的運營安全。
(6)施工棄土、棄渣、廢料等要及時妥善處理,嚴禁亂取亂放,渣土外運應采用專用車輛,防止揚塵揚沙。
(7)施工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對周邊自然環境的破壞,施工臨時用地、綠化用地完工后必須恢復原貌。
(8)施工方法和施工順序不正確往往更易引起鐵路既有結構物出現問題或病害,必須高度重視,加強施工過程安全監控措施。盡量避免開挖鐵路邊坡,排水溝或管線,并應做到邊監測邊施工,同時根據監測信息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前采取措施,確保既有鐵路、公路的行車安全[8-9]。
(9)上跨鐵路橋梁應設置告示牌、標線、限速、減速帶等安全警示標志,提醒駕駛員注意前方跨越鐵路,應慢行,嚴禁變道、超車。
(10)設備單位要與施工單位聯防互控,密切協作,簽訂相關配合協議并嚴格執行。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規程、指南及相關要求執行。設備管理單位應制定詳細監護方案,現場檢查、監護及視頻監控中,發現晃車、施工存在違反作業程序、違章作業及安全措施不落實、施工質量缺陷等,要立即通知施工單位停工整改,并及時上報鐵路局集團公司相關部門。影響行車安全的施工工序應派人現場全過程監控。駐站聯絡員、現場防護員應實行準入制,取得資格后方可進入防護地點執行防護。
4 ?結語
市政道路與鐵路并行的設計方案分析將有利于促進我國城市道路事業的發展,為切實保障道路與鐵路并行段的行車安全,在開展市政道路與鐵路并行項目設計時,應該在項目設計前期就充分考慮并分析擬建設道路與并行鐵路之間的關系、相互影響等問題,在設計階段嚴格按照相關行業設計規范、地方規定進行設計,還要結合高新的技術和科學的方法仔細進行項目研究。
參考文獻
[1] 徐晶.城市道路與鐵路并行路段的設計要點[J]. 綠色環保建材,2019(6):125.
[2] 汪雙杰,劉建蓓,王佐,等.公路鐵路并行路段設計技術規范:JT/T 1116-2017[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2017.
[3]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JTG D81-201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4] 李克強.鐵路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39號)[EB/OL].(2013-09-06)[2010-10-18].http://www.gov.cn/flfg/2013-09/06/content_2482653.htm.
[5] 晁升,丁曉麗,趙敏,等.基于BIM技術的面板堆石壩施工進度管理研究[J].治淮,2021(4):34-36.
[6] 余陽.鳳凰梁隧道夔門端路基邊坡穩定分析及施工技術管理[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8.
[7] 蔡建兵.填方路基縱向開裂變形機理及其防治對策研究[D].福州:福州大學,2018.
[8] 白海衛.基于脆弱性的穿越工程中既有地鐵線風險評估與控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20.
[9] 劉詩音.位移反分析法研究開挖過程中微風化隧道圍巖安全系數變化規律[D].青島:山東科技大學,2020.295340AC-39AD-47A2-BB1F-CC96F1E46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