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杜月云
摘要:結合當前高職汽車類專業的相關特點,有效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養新時期汽車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充分地發揮高職院校教育優勢院校,與社會企業相互協同,創建企業學院。通過學校環境與企業環境的相互融合,給學生構建新的學習環境,提供新型教學資源,有助于推動學生的綜合性成長,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將每一個學生培養成為企業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實現企業、崗位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高職汽車類專業 ?校企合作 ?綜合發展 ?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5(b)-0000-00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研究項目《新時代下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途徑和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1A880015);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培育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2B880032)。
作者簡介:陳磊(1985—),男,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為工程機械。
杜月云(1975—),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學理論、教學法。
Research 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or Automobil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Lei DU Yueyun
(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ngqiu,?Henan Province,?476000 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th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automotive major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effective ways to train automotive professionals in the new era.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advanta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operate with social enterprises to create corporate colleges. Through the mutual integration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and the corporate environment, a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constructed for students, new teaching resources are provided, the comprehensive growth of students is promot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is improved. Train every student to become a high-quality talent required by the enterprise, and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 posi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Key Words: Automobil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隨著我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當前的經濟發展新態勢,為高職汽車類專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并且對于高職汽車專業的人才培養有了更高的需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當前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構建職業型教育重要方式。
1 ?高職汽車類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協作的現狀與意義
職業院校與企業相互協同構建新型的教育模式已逐漸成為國內外教育發展的新態勢并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認同,要構建產教融合的新型院校,需要知名企業與學校相互協同,從而有效地提高高職院校的整體教學水準,確保教育質量。讓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于實踐,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這種教學方向得到了院校和企業的一致認可。當前國內外許多高職院校與知名企業相互協作構建校企院校,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共同努力,培養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實踐性人才[1]。
高職院校汽車的專業與校外企業相互協同,構建新型的教育環境,是校企合作的新發展機制。不僅實現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共同辦學,也是推動學歷院校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也是職業類院校教育發展改革的新動向。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實現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滿足綜合性人才培養標準。不僅滿足了學生的發展需求,也提高了院校教師的教育能力。正常情況下院校與較為知名的汽車類企業合作,并且院校畢業的學生大多都會選擇進入相應的企業就業。從學生的方面進行分析,在院校和企業的共同教育過程中,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企業的導師指導,獲取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學會對理論知識的有效運用。這部分學生畢業之后也更受企業的歡迎,能迅速地進入崗位就業,提升就業質量。從企業方面進行分析,由于企業與學校進行了深度的合作,所培養的汽車的人才也符合企業的人才需求。因此企業能獲取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并且也降低了企業新人才培養的成本,滿足了企業的人才供應需求[2]。通過學校與企業相互協同,可以將學校、企業、學生有效結合,實現各方共贏。5C7DA51F-BF08-463D-BF0C-6E398AB77E93
2 ?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構建
2.1 ?結合企業崗位標準,校企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方面可以有效結合現階段國內汽車行業發展的需求,將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相互結合,將學生的教學內容與企業的工作內容相互結合,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效融合,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操作相互結合。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結合企業的發展狀況以及企業崗位需求,聯系當前國內汽車專業教學標準。學校與企業之間相互合作,構建新型的課程教學體系,為學生設計典型的學習內容。學校方面也需要邀請企業的汽車專家進入學校,為學校的教育發展建言獻策,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式[3]。
2.2 ?構建綜合性育人模式
在產教融合校企協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發揮專業課教師、企業教師和班級輔導員的作用。學校方面需要打造更為優秀的專業師資團隊和輔導員團隊,并積極地與企業溝通,邀請企業教師擔任學生的實踐導師。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教育模式,從學生的思想、生活、就業等環節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培養和引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發展成為綜合性的人才。
2.3 ?構建更為科學的學分認定制度
職校方面需要聯系學生的發展特征,給學生劃分專業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并且不同的學習內容都包含相應的學分。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可以結合自己的發展需求和興趣愛好選擇對應的課程。在完成必修課程的前提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類型進行學習。學校制訂相應的考核方式,給學生認定相應的學分。如此使學生能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了解更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內容[4]。
3 ?提高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質量
3.1 ?根據崗位的核心能力,推進專業核心課程的發展
要做到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提高人才培養的效果,學校就需要確立好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并且能夠結合高職汽車專業課程內容,推進核心課程的發展和改革。學校和企業雙方要能夠就核心課程發展進行開發和研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能夠把學生的教室和工作所需的實訓室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從業人員上,也需要把學校教師與企業的技術人員搭配起來進行教學。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把汽車專業理論知識以及技術專業實踐操作密切地結合起來,豐富教學內容。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要能夠進行有效的調整和安排,把學生的課后作業與學生的專業工作內容密切聯系起來展開有效的練習。通過這種方式,在核心課程上體現出有效的產教融合,企業協同育人特點。在此同時,學校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與考核機制,要能夠把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巧妙地結合起來,不斷地推進專業核心課程的發展和進步[5]。
3.2 ?結合工作過程,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進。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準確把握高職汽車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聯系學生的實際工作任務,來進行有效的教學。在授課的過程中要能夠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能夠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在進行汽車文化知識講解的時候,要能夠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安排學生利用課后實踐去觀察汽車文化的特點,并且能夠阻止學生去相關的企業進行參觀和學習,感受到汽車文化在實踐中的表現,尤其是汽車文化如何滲透在具體的細節當中,增加學生的認知。再例如:在學習汽車專業英語課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給學生創設語言交際的環境和氛圍,讓學生能夠了解一些在汽車銷售,汽車維修過程當中常用的英語交流用語。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讓學生模擬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英語表達練習。這就能夠有效地做到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融合度[6]。
3.3 ?為學生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教師要結合汽車專業的特點,根據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優化課堂教學,細化教學目標,為學生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標準,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例如,在Auto CAD機械繪圖課程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教室來進行有效的授課,并能夠利用圖片、視頻、動畫等一些可視性的學習資源來呈現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還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活動教學、小組合作教學等方式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每日學習的巡查,把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納入到考核體系當中。
4 ?高職汽車類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思考
當前,在高職教學過程中,產教融合和校企協同育人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通過校企合作,能夠有效地提高高職教學的質量,促進汽車類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這也是當前高職汽車類專業教學的一個重點。
4.1 ?要建立有效評價機制
校企合作是一個雙贏的過程,能夠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通過有效的校企合作能夠提高企業自身的發展和知名度,也能夠增強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讓它們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工作崗位的發展需求,提高學生適應工作的能力。在當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有效的績效評價機制,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也能夠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熟悉企業運作的環境和流程,理解企業文化,了解行業知識和運作模式,使其能夠有機會和平臺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在具體的工作生產實踐當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2 ?重視校企之間的交流溝通
在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有效的產教融合,學生有機會去了解專業相關企業的文化。掌握一些最新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這是傳統的學校教學模式所無法達到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深入探究的機會。因此,通過有效的校企合作,學生進入在企業當中進行實踐,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和吸收相關的實踐知識,能夠更快地融入企業的工作流程當中。而企業的需求就是培養能夠勝任工作崗位的優質人才,提高生產效率。這種創新的教學理念,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也能夠實現企業的發展。因而,學校需要加強和企業之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要能夠多提供機會,讓學校的專業教師和企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有效的對接和溝通。就培養學生方面展開討論,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構建二者有效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保證教學過程中知識和技能的同步更新。5C7DA51F-BF08-463D-BF0C-6E398AB77E93
4.3 ?加強校企雙方的約束力
要實現產教融合,學校和企業要進行深度的合作。因此,雙方都需要清楚自身的責任和義務,要能夠受到法律以及道德的有效約束,因此,校企雙方需要簽訂合理的合作協議。協議的內容要受法律的保護。在協議當中,應該寫清楚雙方的責任以及合作的程度,要明確學校和企業在協同育人過程中分別需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以及如何在學生的實習階段落實好學生的培養計劃和培養目標,如何能夠通過有效的合作,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參與實踐的主動性。在合作雙贏的背景下,加強對學生有效的引導,從而使學校和企業能夠成為密切合作的利益共同體,能夠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4.4 ?保障學生的權益
在高職汽車類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校還需要切實地保障學生的權益。在這種培養模式下,受益的不僅是企業和學校,同時也是學生。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和優秀企業的合作,為學生的實習和未來的就業提供好的機會。從而激活學生學習和實踐的積極性,保障學生的權益,提高校企協同育人的效果。
5 ?結語
總而言之,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環境下,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教育和管理可以得到有效的延續。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相互協同,構建高效育人模式,每一個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地了解未來就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學生將擁有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修養。如此學生的學習更有目標,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將每一個學生都發展成為擁有豐富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性人才。高職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方式,可以充分地調動學校以及企業的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實現實踐與職業教育有效融合。讓學生在學校與企業兩種環境中學習,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從而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綜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陶陽.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廣東蠶業,2017,51(5):41-42.
[2] 姜浩.高職教育汽車專業企協同育人的探索與實踐[J].時代汽車,2019(18):39-40.
[3] 李云松,盧珊,張國鋒.高職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有效途徑研究[J]. 職業技術,2021,20(10):72-76.
[4] 李杰.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15):73-77.
[5] 吳明暉,劉珊珊,顏暉.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推進情況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10):35-40.
[6] 張鈞煜,丁晨.產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優化策略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0):265-266.5C7DA51F-BF08-463D-BF0C-6E398AB77E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