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的不斷改革,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已經越來越重要,幼兒園階段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對幼兒的語言培養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在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對幼兒進行有效的、適合的培養教育,從而促進幼兒平穩地向小學學習階段進行過渡。
關鍵詞:幼兒;語言能力;幼小銜接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5-0046-03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Language Ability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of Children From Kindergarten to Elementary School
CHEN Xi(Shengli shengzhong NO.3 Kindergarten, Dongying District,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my country, 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indergarten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Therefore, preschool teacher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hildren's language training, especially in the key stage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provides effective and suitabl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or children, so as to promote children's smooth transition to the primary school learning stage.
【Keywords】 Young children; language abilit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幼小銜接是幼兒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階段的教育過程,同時也是幼兒成長階段的重要轉折點。幼兒教育主要是以提升能力的教學活動為主,而小學教育則是以正規的課業和靜態的教學為主,由于二者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大不相同,幼兒接受知識的方式和學習習慣會進行大幅度轉變,知識的難度也會發生提升,所以幼小銜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進行教學目標制定的過程中,應當把幼小銜接階段作為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采用有效的活動方式來強化幼兒心理素質的全面提升,在融合創新教育理念的過程中實現幼小銜接的有效過渡。
1.幼小銜接階段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幼兒園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培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主要基地。在現階段的幼兒教育中,幼兒還存在著發音不準、表達不清的情況。同時,由于受到不同家庭環境教育的影響,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教育也不同,有的幼兒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有的幼兒則只能磕磕絆絆地說出幾個音節。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對幼兒進行語言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幼兒不但能夠通過正規的教學方式掌握精準的發音方法,而且還能夠與其他幼兒進行良好的溝通,進而實現交流能力的穩步提升。
幼兒語言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培養,還能有效地促進教學環境的創造,將幼兒的活動空間布置成一個充滿童趣、輕松活潑的氛圍,使幼兒在良好的教學空間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從幼兒自身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培養作為出發點,幫助幼兒在這個階段提升強烈的表達意愿,為幼兒的發展創造條件,使幼兒能夠在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提升語言能力。
2.幼小銜接中語言教學的困境
幼小銜接教學是幼兒學習和生活變化較大的階段,在語言學習中幼兒面對難度遞增的學習內容,需要轉變學習策略和邏輯思維,這對于幼兒語言學習具有較大的挑戰性。
第一,在幼小銜接教學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目標,將鼓勵幼兒聽說的語言教學目標轉化為更加具體的語言知識、技能教學,從習慣培育目標轉化為基礎知識教學目標。教育目標的轉變需要幼兒具有更加形象的思維和優質的學習能力,促使幼兒將逐漸收起玩鬧的心理轉向學習知識。
第二,在幼小銜接教學中教師逐步強調班級規則,教學形式逐漸脫離以往游戲活動的形式,逐步向系統、科學的授課演變,課堂教學氛圍逐步沉穩下來,需要幼兒配合教師的節奏逐漸發展。這一過程對于適應游戲活動的幼兒來說較為枯燥,因此學生的語言學習積極性逐漸降低。
第三,幼小銜接教學環境將逐步向小學課堂靠攏,打破了以往幼兒熟悉的美觀、富有童趣的學習環境,固定座位和減少活動區域必然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總而言之,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的轉變提升了語言學習的難度,需要幼兒心理和學習中的雙重改變,因此對于幼兒是一項難度較大的轉變過程。
3.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1)創設生活情境,引導表達意識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也是對幼兒開展語言訓練的關鍵。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時,可以針對幼兒感興趣的領域或者內容去創設幼兒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專項活動的方式來增加幼兒之間的語言交流頻率,完成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對幼兒進行“10以內的數字的認識”的活動中,教師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這些數字的含義,就把活動室布置成了一個“超市”。首先,在活動的開始,教師對幼兒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出門太慌張了,要給小朋友們帶來的東西落在家里邊了,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幫忙去超市買一下這些東西,好不好?”在幼兒熱烈的回應下,教師給幼兒講述了“購物”規則。讓幼兒扮演“顧客”,教師為每一個小朋友準備了10以內的卡片數字,作為“現金”,幼兒拿著對應數字的“現金”,可以購買相應“價格”的物品。這種生活情境的創設,會讓幼兒感到熟悉和有趣,幼兒在“購物”的過程中既能夠獲得知識,又能得到交流能力的鍛煉。再如,教師還會在日常對幼兒的教育活動中進行生活場景的再現,帶領幼兒學著媽媽做飯的樣子進行“烹飪”,在做飯的過程中了解各種食材的名稱和烹飪方法,與幼兒一起洗菜、切菜、做菜,在這一系列的生活化活動中讓幼兒在體驗生活樂趣的同時學習生活本領,不斷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以闡述自己的需求、表達自己的意識,使生活走進課堂,從而也是為幼小銜接階段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而注入活力。
(2)利用游戲教學,激發表達欲望
為了更好地帶動幼兒的活動興趣,即時在教學活動中融入游戲的元素,制定符合幼兒天性的游戲內容,除了幫助幼兒進行語言表達外,還要提升幼兒的思維邏輯性。同時,游戲氛圍還有利于幼兒之間的交流,這是幼兒在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必要的過程,也是利用游戲教學對幼兒進行交流能力鍛煉的核心所在。
例如,在對幼兒進行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課程活動設計時,教師就將游戲活動融入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在活動的開始讓幼兒分別做自我介紹,介紹的內容包括自己的姓名、年齡、愛好等。然后,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游戲活動,教師說:“我們現在每一個小朋友都已經做完了自我介紹,請問大家都相互記住對方的名字了嗎?”幼兒說:“記住啦!”教師又說:“好!那接下來就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老師說可以睜開眼睛的時候才可以睜開哦。”之后教師讓其中一個幼兒躲到桌子后邊,然后說,“好啦,現在小朋友們可以睜開眼睛了,大家現在找一找,有哪一位小朋友不見了呢?他是誰?他叫什么名字?大家找一找吧!”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尋找“消失”的小朋友,當小朋友確定是誰了之后,教師邀請這位躲起來的小朋友出來,其他幼兒大聲說:“是×××躲起來啦!”然后繼續進行這個游戲。通過幼兒的自我介紹以及躲藏游戲,讓幼兒在這種有趣的氛圍中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不僅能夠使幼兒記住對方的基本信息,還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記憶力,這對幼兒步入小學生活之后,認識新的同學和教師并記住他們有著重要作用。
(3)巧用繪本閱讀,培養語言習慣
幼兒繪本不僅文字內容較少,而且還有生動、明艷、具體的圖畫內容,能夠給幼兒帶來獨特的閱讀體驗。在小學階段,閱讀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因此,幼兒教師在繪本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使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培養自身的語言習慣,對幼兒進行專項的語言訓練。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相對于中班幼兒以及小班幼兒,他們的表達能力相對要強,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為幼兒實際繪本閱讀教學時,也會為他們提供一些閱讀難度稍大的繪本進行閱讀活動。例如,在進行《好長好長的名字》這本繪本的閱讀活動中,在幼兒閱讀活動進入到尾聲的時候,教師就引導幼兒給教師進行繪本的講解,讓每一個幼兒說一說自己從繪本中讀到了什么,通過這本繪本的閱讀使自己知道了什么知識,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繪本,再次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在這種閱讀活動過程中來不斷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從而為步入小學之后的學科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再如,教師在日常的繪本閱讀活動中,還會為幼兒組織一些朗誦活動,讓幼兒以自己閱讀的繪本為基礎進行朗誦,為其他幼兒朗誦自己喜歡的繪本并且不限制幼兒的閱讀以及朗誦范圍,使幼兒在一種開放性的朗讀環境中進行情感的抒發和語言表達的鍛煉。
(4)培養傾聽習慣,提升幼兒的專注力
良好的傾聽習慣的培養,對于幼兒語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格意志有著積極作用,同時也能夠幫助幼兒樹立尊重他人的優秀品質。認真傾聽也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交往的必要行為,傾聽習慣的養成也是體現良好修養的重要標志。所以,在幼小銜接的重要階段,幼兒教師要注重對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安靜地傾聽、不隨意打斷,在于幼兒交流的過程中盡可能地給予積極反饋,放慢語速,努力讓幼兒聽得懂、聽得清,從而有效培養幼兒的專注能力。
例如,在對幼兒進行傾聽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首先,筆者在活動的開始給幼兒提出了一些要求,讓幼兒閉上眼睛,聽一聽筆者放出來的聲音都是由什么物體發出來的。筆者在音頻中融入了各種大自然的聲音,如鳥叫鳴啼、山川河流的聲音;還有許多在生活中常常聽到的聲音,比如火車的鳴笛聲、汽車的喇叭聲、游輪的啟航聲等,讓幼兒通過聆聽這些聲音進行分辨,并且說出相應的答案。然后,筆者再次讓幼兒閉上眼睛,給幼兒播放一段教師講的故事,讓幼兒來猜測是哪一位教師。筆者讓幼兒慢慢睜開眼睛,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猜測的教師。最后,筆者將活動進行了升級,簡單地說就是傳話活動,由幼兒排成一排,教師從第一個幼兒開始跟幼兒說一句話,之后幼兒依次進行傳話,看看最后一名幼兒能不能將這句話完整地表達出來。通過對幼兒傾聽分辨能力以及重要信息捕捉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步入小學階段認真地聽講奠定良好的基礎,在促進幼兒表達能力提升的基礎上提升專注力。
(5)設計交流活動,提升理解能力
當幼兒步入小學階段時,需要接觸更多的新朋友,也需要跟新的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所以,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語言活動的設計時,要為幼兒創設相應的交流活動場景,讓幼兒在交流活動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讓幼兒能夠以一種良好的交往能力進行語言溝通,幫助幼兒盡快地適應小學生活,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例如,在對幼兒進行交流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就借助家長開放日為幼兒設計了一場交流活動。首先,在活動的開始教師以游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引導,教師說:“今天,我們班里來了許多新的朋友(幼兒家長),他們呀非常的害羞,需要小朋友們說一句好聽的話才肯出來,這些好朋友都躲在這塊大布后面,接下來就由小朋友們一起把他們邀請出來吧!”有些幼兒不知道該怎么把他們請出來,教師提示他們說:“你們可以想一想,在平常生活中見到好朋友會和好朋友做什么動作?會說什么話?”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的對新朋友說了一些好聽的話,有的幼兒與新朋友拉拉手等,很快地,幼兒就把自己的新朋友都請了出來。然后,教師對幼兒說:“接下來,老師要給大家播放一段音樂,小朋友們的好朋友也會融入音樂中,我們一起來玩‘碰一碰’的游戲吧!”幼兒在日常的園內活動中已經熟悉了“碰一碰”的游戲規則,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會引導著自己的家長進行游戲,也會在音樂活動中更加體現出自己的主導作用。最后,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引導幼兒以及他們的家長一起聊聊自己通過家長開放日的各種活動的參與,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并且請幼兒逐一進行發言。在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幼兒教師更是要利用一切能夠讓幼兒表達的機會給他們充足的表達時間,為他們設計表達機會,讓幼兒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融入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中。
4.結語
總而言之,語言是幼兒表達自己意見、發表見解、抒發情感態度的重要工具,幼兒教師在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要注重提升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表達和傾聽習慣,幫助幼兒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讓幼兒盡早適應小學的學習方式,使幼兒更好地融入小學學習生活中,幫助幼兒順利地進行過渡。
參考文獻
[1]王瑩瑩.幼兒園教學中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