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新鳳
摘 要:情境式教學有助于吸引學生的關注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有效地理解所學內容。小學語文是一門工具性、人文性、知識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課程。為了引導學生全面有效地獲得語文基礎知識,提高閱讀能力,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師可以選擇情境式教學,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引發學生活動興趣和思考興趣,開展語言實踐活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式教學;興趣;活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5-0144-03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ntextual Teaching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YE Xinfeng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Situational teaching helps to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learning more deeply and effectivel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s a course that combines instrumental, humanistic, intellectual and ideological. In order to guide students to comprehensively and effectively acquire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hinese,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and implement the goals of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teachers can choose situational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substitutio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activities and thinking, and carry out language practice activiti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Situational teaching; Interest; Activity strategy
著名的教育學家李吉林曾經提出:“開展教育活動,可以選擇情境教學法。”在情境的指引之下,能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快進入學習狀態,能進一步拓展心理思維,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小學語文知識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較為緊密,如果能夠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來進行營造氛圍,能幫助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體驗感悟知識內容,深入學習。在參與學習活動有效互動過程中深入理解,積極表達,進而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率,真正培養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法,教師需要始終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力需求狀況,結合實際狀況開展,才能夠更加高效率地營造情境,更加高效率地進行語文學習活動。
1.導入環節營造情境,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導入環節創設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為整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奠定一定的基礎。輕松有趣的導入環境設置,能夠為學習活動的成功開展打下一定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特別關注導入環節去營造情境的相關問題,既可以選擇使用語言渲染、角色表演、頭腦風暴等形式來營造情境,也可以選擇現在多媒體技術手段營造情境。總之,目的是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欣賞活動中來,在一定的情境氛圍之中提高語文學習興趣,深入語文學習內容。
例如,在學習《古人憶讀書》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給學生營造學習讀書的氛圍。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在教室的四周向學生展示關于讀書名言的優秀書法作品,創設物質條件氛圍。在導入環節,公布班級“小書蟲”的評選結果,請獲獎者發表獲獎感言,說說自己的讀書故事,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將自己在閱讀活動中的感悟和收獲與同學進行分享。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讀書的興趣,增強對本篇文章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進行“趣味配對”課堂小活動,讓學生在名言警句配對中收獲體驗,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導入設置,能夠有效地鼓勵學生在讀書情境氛圍體驗之中感悟到學習的快樂,自然而然地進入本節課學習的核心環節。在導入環節創設情境,對于整節課活動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在導入環節設置一定的情境或鼓勵學生通過一定的活動,參與到導入環節情境體驗之中,能夠鼓勵學生增強興趣,加深體驗,也能夠帶領學生在學習感悟的過程中增強理解。因此,研究導入環節情境的創設,對于上好一堂小學語文課來講是非常有必要的。
2.營造活動參與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語文學習知識性和思想性目的的達成,需要通過一定的活動參與才能夠實現。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來講,既需要通過教師專業知識的積淀來為學生講解重點和難點,也需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參與來真正突破重點和難點。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營造一定的活動參與情境,鼓勵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到活動體驗中來,那么本節課就成功了一半。教師需要研究活動參與情境的營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樂于參與活動,樂于在活動體驗中發現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
例如,在學習《太陽》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感受文章如何把事物“說明白”,教師創設多個活動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以提升言語表達能力。活動一,在課程的開始階段,以“學校科技節準備開設太陽空間站”為情境導入,讓學生談談“為了讓太陽空間站更吸引人,需要做哪些準備”,學生從背景的創設、材料的準備等多個角度交流自己的想法。學生在出謀劃策中,儼然成了“空間站”的小主人。活動二,以“太陽空間站招募講解員啦”為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作為講解員,怎么介紹太陽才能‘說明白’?”,以引導學生潛入書中,積極主動地完成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去感受作者語言表達的精妙。當有同學提出“講解太陽的‘大’時可以用具體數據來說明白”時,教師順勢引導學生比較兩個句子——“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太陽的半徑約有696000千米”,學生在辨析中感受到把抽象的知識用相對熟悉的事物來做比較的表達妙語,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營造活動情境,學生進行實踐,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積極參與活動的形式來營造情境、創設情境是一項自然而然的活動,也是一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活動。教師有必要認真研究活動的設計組織與整節課教學之間的聯系,通過有效的組織和引導,來引領學生在快樂地參與體驗之中感悟到文章的精髓,體驗到情境氛圍學習的快樂。
3.渲染文學欣賞情境,促進學生感悟賞析
語文學習離不開欣賞。為了上一堂高效率的小學語文課,教師可以選擇情境式教學方法,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渲染一定的文學欣賞情境,引導學生感悟本節課的精髓,體驗文章表達的妙處。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欣賞和評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鼓勵學生在情境氛圍感悟的過程中增強理解。在理解體驗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探究文字背后所蘊含著的思想感情。
學習《桂花雨》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為了引導學生體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這一語文要素,通過選擇情境創設的方法,鼓勵學生賞析本篇文章的精彩部分。教師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細雨中桂花紛紛揚揚落下的場景,引導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能夠進一步感悟文章表達的情境內容,體驗這樣美麗的場景所蘊含著的思想感情。學生在聆聽、欣賞、感悟的過程中仿佛聞到了桂花的香氣,仿佛感受到了作者留戀童年以及思念家鄉的情感。美好的畫面不能只停留在走馬觀花式的賞析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展示來引導學生賞析課文,如“課文中兩次出現的“浸”字有怎樣的寫作特色,這樣表達有什么樣的好處?”,引導學生從“浸”字本身的含義著手,繼而想象著鄉親們不論何時、何地都能聞見桂花香的情境,感受桂花香散發得遠、散發得廣的特點;結合桂花雨的特定場景來進行深入探究,想象著這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氣,仿佛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感受桂花香散發得久、散發得深入的特點,真切地感受鄉親們的幸福感,感受“浸”透著作者對故鄉的喜愛與思念的深情。在這樣的欣賞情境中,學生沉浸其中,讀出情味,領會文章的精妙所在。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想象力被釋放,思維便處于高度活躍的狀態,言意共生,實現真正有意義的學習。
賞析活動不能夠簡簡單單地停留于“有感情朗讀”這個層面,還需要通過情境氛圍的營造來增強心理感悟,在特定的情境中獲得真切豐富的體驗。教師在實施賞析教育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發揮眼睛、耳朵、鼻子、大腦等多種器官的積極作用,在充分協調之下深度感知優美詞句的內涵,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加全面有效地賞析句子和優美詞匯的深層次意義。在有效的賞析中,精妙的語言范式在學生的言語實踐中積累、孕育。
4.給予學生角色體驗,增加情境體驗感悟
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創設體驗中來,就能促進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理解決策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學習的具體情況給予學生特定的角色體驗和行為體驗機會,讓學生在真真切切的體驗感悟之中能夠真正融入課堂中,能夠在與角色深度互動的過程中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通過角色體驗的形式來增加情境感悟,也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將學習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深度學習,在實踐過程中增強體會。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創造性復述故事”。教師要找準“創造”的生發點,落實單元語文要素。例如,《獵人海力布》這篇文章,角色的體驗就是創造性地復述故事的生發點之一。教師在引導學生快速閱讀,利用情節圖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后,借助課后習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入文本,鼓勵學生變換角色體驗的形式,想象著自己就是故事中的角色之一,或是“海力布”,或是“鄉親們”,或是“小白蛇”,或是海力布變成的“石頭”,引導學生就其中一個故事情節練習講述,把學生帶入情境,激發起他們參與的熱情。不少學生紛紛在小組內對故事進行創造性改編,細化故事情節,配上動作和表情,體會創造性講民間故事的樂趣。通過角色體驗,學生學習理解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豐富了語言材料和個性化表達的空間,也在語文學習中實現對此類民間故事的傳承與發展。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角色體驗活動中來,走向實踐運用,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不失時機的情境創設中讓學生多表達、多展示、多體驗。與此同時,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滲透到特定的情境體驗中來,在不斷理解、感悟的過程中形成更加全面有效的認知。此外,參與角色體驗、參與活動體驗也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中理解,在理解中深化認知,繼而全面有效地實現本節課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
5.生活情境介入引導,深化體驗增加積累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生活是實踐的源泉,生活更是語文教學的源泉之一。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憑借生活豐富多彩的內容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體驗感悟的過程中增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深化對生活情境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鼓勵學生以生活為源,將所學知識和生活進行結合,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不斷增加積累,處處留心皆學問,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感悟體驗情感的豐富多彩,引導學生在文章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生活化的思維方式和情感體驗方式來思考問題理解精髓。
例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引導學生在熟悉的情境體驗之中深度感悟北京春節熱鬧繁華的場景。教師可以將自己在春節過程中的一些經歷以照片或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讓學生在回憶的過程中能夠探尋到中華文化的一些元素。僅僅依靠教師的展示只能夠體現教師生活足跡的一部分,如果能夠讓學生都參與到生活化情境創設的過程中來,那么必然會起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因此,接下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在春節中的一些經歷展示給同學看,讓同學在一幅又一幅花花綠綠的照片中體驗春節的快樂,在一個又一個熱熱鬧鬧的視頻中感悟中華傳統節日的魅力,在一個又一個生動形象的故事中體會中華傳統民俗博大精深。社會生活是學生生活學習的園地,也是他們獲取和積累知識的園地。將生活中積累的知識展現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既創設了一定的學習情境,也在特定的情境體驗之中深化了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認知,起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
生活是小學語文學習活動和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知識的重要來源。在實施情境化教學的過程中離不開現實生活,教師和學生都可以使用現實生活中的知識場景來進行情境的營造,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熟悉的情境體驗之中,能夠更加有效地感悟到文章字里行間表達的內容。在特定的情境體驗之中學生能夠更加順利有效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一邊感悟,一邊體驗,一邊活動,增強學習意識深度,感悟場景以有效理解文章內容,從而真正實現學習的高效率、活動的高效率。
綜上所述,情境的創設能夠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無盡的樂趣,也能夠在有效吸引學生關注的前提之下,高效率地開展小學語文學習活動。對于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來講,需要認真學習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探索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方法,將所學內容和情境式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回憶自身經歷、聯系生活實際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快速有效的進入到學習內容中來,在有效心理體驗和想象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悄然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海艷.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