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鈺
關鍵詞:巴金 創作風格 轉變
一、巴金創作風格轉變的內外原因
巴金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創作與時代的風云變化息息相關。巴金創作風格的這種轉變可以分為“前期”和“后期”,巴金在談及自己的創作經歷時就已經這樣說過。巴金的創作是一個逐漸走向成熟的必然過程,是一個由熱情走向深沉的過程。本文圍繞巴金小說創作的變化展開探討,并將其分為三個部分:創作轉變的內外原因、從《家》中探討前期的“熱”、從《寒夜》中探討后期的“冷”,然后進行對比總結。
(一)成長環境
巴金的小說具有熱情、樸素、深沉的特點,這些特點與他自身的生活經歷有著莫大的關系。巴金從小是在一個封建大家庭中長大的,他在母親的影響下養成了善良助人的優秀品質,并且被“下人們”身上的忠誠樸實深深打動。但是舊家庭中的封建禮教讓青年巴金感到厭煩并且憎惡,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巴金在“五四”浪潮的鼓舞下,選擇走出家庭,打破舊家庭和舊制度的囚禁,這種新思想的產生為巴金日后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熱情,他筆下的“激流三部曲”和“愛情三部曲”均能反映出他對封建家庭和傳統禮教的猛烈抨擊和反抗。走入社會的巴金看到了更多的不公和陰暗,他決心控訴這種垂死的制度和社會,這對于他的創作,尤其是前期創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二)中外思想影響
一個作家的創作風格不僅與他的性情和氣質有關,同時與他的社會實踐經歷密切相關。巴金是一個人道主義倡導者,他追求無政府主義和人道主義。巴金的政治態度直接影響了他的創作態度,受盧梭、左拉、羅曼羅蘭等文學大家的影響,尤其是受克魯泡特金的影響最大,無政府主義思想在巴金的許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如《滅亡》《愛情三部曲》。但無政府主義在中國是走不通的,對此,巴金是矛盾的、苦悶的。在他的作品中有一些受無政府主義思想影響的年輕人,他們是積極向上的,勇于反抗殘酷的現實,可反抗總是無效的,總是會遭受慘重的失敗,這些人的矛盾和苦悶情緒也是巴金的矛盾和苦悶,巴金直白坦率地把這些情緒在作品中描繪出來。
巴金的藝術功底深厚,盡管他吸收了許多外來思想的營養,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仍然是巴金文學創作的有力支撐。巴金讀書時從古代文化中盡情汲取營養以充實自己,在后來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中國古典小說傳統中世情小說的影子,《家》也被稱作為現代版的《紅樓夢》。
(三)藝術審美觀念
巴金在創作風格上是別具一格的,他的藝術審美觀念對文學創作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巴金的創作語言一直以樸素自然著稱,對此有的學者覺得這是一種缺陷,認為巴金的創作語言過于平淡。巴金習慣以敘述的方式向人娓娓道來,但在這樸素自然的語言之下潛藏著一種巨大的力量。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巴金真實地寫出了人民大眾處于水深火熱的煎熬狀態之中,他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大眾的一員,五四運動在中國掀起巨大的漣漪,《激流三部曲》就是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五卅運動時巴金創作出了《滅亡》《新生》等作品;《寒夜》《第四病室》則深刻地揭露出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黑暗現實。
二、由《家》看巴金創作前期的“熱”
巴金在創作前期按照時間劃分大致是1929 年到1941 年,這段時期是他的感情高漲期。《家》是《激情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
《家》以20 世紀20 年代的舊中國為時代背景,“五四”新文化運動對當時的中國青年沖擊很大,舊思想的腐朽性和新思想的迅速成長矛盾激烈,巴金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創作了《家》?!都摇肥前徒鹨宰约旱纳罱洑v為素材基礎,描寫出一個封建大家庭逐漸腐朽沒落的過程,深刻地折射出近代中國的歷史縮影。
巴金對文學創作總是抱有熱情的,這種“熱情”在他創作前期來看是激情昂揚的?!都摇酚杀姸喙适戮€構成,主要有兩條故事主線,一條是覺慧和鳴鳳的戀愛悲劇,另一條是覺新、錢梅芬和瑞鈺的三角情感糾葛。兩條主線并行開展,又有許多故事穿插,讓故事在高家大院得到全面呈現。《家》的總主題是揭露舊社會舊禮教對人的殘害,從而激勵愛國青年們掙脫枷鎖,奮起反抗,迎接新時代。巴金在創作前期表現出對中國的期望以及迎接光明的巨大熱情。
《 家》的語言特色是簡潔生動的,但意蘊深厚,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風止了,空氣還是跟先前一樣地冷。夜來了,它卻沒有帶來黑暗。上面是灰色的天空,下面是堆著雪的石板地。一個大天井里鋪滿了雪。中間是一段墊高的方形石板的過道,過道兩旁各放了幾盆梅花,枝上積了雪。”這段話中,作者的語言雖然簡單但包含著十分深刻的意義,梅花枝上的積雪,雖平平無奇卻又不乏生動?!耙顾懒?。黑暗統治著這所大公館。電燈光死去時發出的凄慘的叫聲還在空中蕩漾,雖然聲音很低,卻是無所不在,連屋角里也似乎有極其低微的哭泣。歡樂的時期已經過去,現在是悲泣的時候了。”“夜死了”,簡潔至極,卻給讀者內心帶來最直接的沖擊。電燈光是無法死去的,作者卻說它在凄慘地叫,讓讀者深切地體會到光明失去而黑暗來臨時的悲痛。
在語言的意蘊深厚方面,梅在向瑞玉訴說自己的遭遇時曾說道:“如果真有所謂‘ 薄命女兒’的話,我便是一個。在我家里沒有一個人了解我。我母親只顧想她自己的事。弟弟又小,我的苦楚誰知道……有時我心里實在難受,便一個人躲在房里哭,或者倒在床上……沒有愿意聽我訴苦的人。我的眼淚只有往肚里吞?!边@段話深切地表現了當時女性的悲哀和不幸,對于無法掌控的命運,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哭泣,甚至連哭還要躲起來。梅的訴說表現了一個女子悲劇的人生,深刻地表現出封建家長制對于女性的殘害。
《家》中的人物形象立體、性格鮮明,有代表著封建最高統治權的高老太爺、敢于打破封建制度的新青年覺慧、新舊摻半的矛盾人物覺新,等等。巴金在《家》的人物塑造方面充分表現出他的愛憎分明。
高老太爺是一個反叛形象,他是封建權威的代表人物,在高家他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覺新、梅和瑞玨的悲劇結局就是由他一手策劃導致的,在高老太爺身上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封建勢力的丑惡嘴臉,巴金不遺余力地描寫這樣一個封建古板的人物形象,充分表達了他對封建社會的憤恨和厭惡。覺慧在《家》中是青春希望的象征,他雖然從小在高家受到了封建教育,但是這并不妨礙他汲取外來先進的思想文化。不管是沖破等級觀念與丫環鳴鳳戀愛,還是上街示威反對北洋政府的暴行,覺慧都是那個時代的逆行者。覺新在《家》中是一個矛盾體,他是一個生下來就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一方面他受到“五四”思潮的影響,另一方面他是高家的長房長孫,需要承擔大家族的責任和擔當,最終讓他成為一個受過新式教育卻奉行舊式生活傳統的矛盾體。高老太爺、覺慧、覺新是《家》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巴金的感情傾向在這時候的創作是鮮明具體的,表現出對封建禮教戕害人心的憎惡,呼吁青年勇于反抗渴望光明與新生。
三、由《寒夜》看巴金后期創作的“冷”
《 寒夜》是巴金創作后期的佳作,這時候的巴金已經進入中年,目睹了戰爭和社會的腐敗,他的創作更趨于成熟,創作風格逐漸轉向深沉,由“熱”轉“冷”。《寒夜》這部作品正如他的名字一樣,使人感到一種夜的寒冷。
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樹生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選擇自由戀愛,勇于跳出“家的枷鎖”,可戰爭把他們逼向“死胡同”,結局同樣是悲劇的。《寒夜》是巴金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創作的一座高峰,這部作品描寫的是發生在國民黨統治下一個生活在重慶的普通知識分子的家庭故事。故事圍繞汪文宣、曾樹生、汪母之間的矛盾展開,書寫了自由戀愛的知識分子家庭在現實生活的重壓下慘遭破裂,深刻地寫出了抗戰時期勤懇、忠厚、善良的小知識分子的命運,揭露了病態社會的黑暗腐敗,為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發出了痛苦的呼聲。
《寒夜》在語言的塑造上比起創作前期更加穩重內斂,讓讀者深刻地感受到《寒夜》的“冷”,沉穩壓抑是整部小說的基調。這種語言描寫的壓抑具體表現在三方面,分別是環境氣氛的壓抑、人物內心活動的壓抑、人物言語的壓抑。
關于環境氣氛的壓抑描寫,在開頭描寫汪文宣看向天空時,“天色灰黑,像一塊褪色的黑布,除了對面高聳的大樓的濃影外,他什么也看不見”。仰望天空一般會帶給人希望,但作者將天空比作黑布,開篇就帶有絕望的情緒,這就預示了小說的悲劇基調。當汪被發現吐血躺在床上時,“電燈光孤寂地照著這個屋子。光線暗得很,比蠟燭光強不了多少。那種病態的黃色增加了屋子的凄涼。他閉著眼,半張開嘴,一張瘦臉好像涂上一層蠟,顯得十分可憐”。作者用“病態”來形容電燈光線,更呈現出病態壓抑的氛圍,讓人看不到希望。
關于人物內心活動的壓抑,曾經對生活充滿激情的汪文宣受到現實的殘忍打擊,拿著微薄的薪水養家,每天都活在矛盾之中,他面對上司時只是敢怒不敢言。“你年終一分紅,就是二三十萬,你哪管我們死活!要不是你這樣刻薄,樹生怎么會跟我吵架?”“可是他都不敢呼吸一般,不敢發出一點聲音,怕周主任會知曉他心里的不平?!眱刃纳钐幍膽崙颗c表面上的唯命是從形成鮮明對比,他對同事也非常敏感,總感覺他們在討論他,“他們一定在談他和他妻子的事情,他暗暗斷定道”。這樣的生活使得汪文宣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開始懷疑他和妻子的關系。爭吵后的汪文宣和曾樹生坐在咖啡廳里,兩人的對話方式都是“自語似的說”,小說中也多次出現“自語似的”,角色通過自語的方式把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來,說明在說話的時候并未看著對方,情緒無法完全表達出來,因為這并不是對方想要聽的,但確實又是自己內心的想法。
如果說《家》中的人物設定是善惡分明、褒貶明確的話,那么《寒夜》中的人物形象是復雜的。《寒夜》中的人物不多,主要圍繞汪家四個人展開,其中最重要的是汪文宣、曾樹生以及汪母三人之間的各種瑣事。汪文宣是一個普通小文員,他也曾經懷揣著辦學堂的教育夢想,可現實是無情的,在經歷了眾多的生活磨難后他變得麻木,用麻木的態度對待一切,并且汪文宣在性格上也有很多的缺陷,他的自卑和軟弱是造成其悲劇人生的原因之一。創作前期的巴金生活經歷沒有后期豐富,所以在汪文宣人物形象的設定上,更加立體形象。曾的性格跟汪是完全不同的,她善交際、愛漂亮,可窘迫的家庭是不能滿足她的,矛盾叢生的婆媳關系讓她想要逃離,但她過不去家庭倫理這道坎,決定離開汪文宣的時候她也是痛苦掙扎的。汪母在《寒夜》中是一個舊派人物,但時局已經改變,她無法改變時代的變遷,面對新式媳婦,她是萬般不滿的。汪母是愛兒子的,她的生活也一直圍著兒子轉,但惡劣的婆媳關系讓汪文宣左右為難,使得整個家一直處在爭吵和矛盾中。
四、巴金創作風格前后期對比與總結
將前期的《家》和后期的《寒夜》的創作對比,可以明顯看出巴金在小說創作上從各個方面做出了轉變。前期作品意在吶喊反抗,鼓舞群眾尤其是青年群體們奮起反抗封建制度和社會黑暗中的一切不公,主人公往往過于激情去做一個時代的“反叛者”;而后期巴金通過描寫小人物們的艱難處境來控訴國民黨統治下的黑暗以及戰爭給普通百姓帶來的創傷。前期作品主觀色彩鮮明,有許多激情澎湃的語言,重在情節刻畫,后期則用一種冷靜的態度刻畫現實,一切巨大的感情都在樸素的文字下暗流涌動。
可以說,巴金小說的創作風格從前期的熱烈轉變為后期的深沉,這是他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是巴金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