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新
【摘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但這四項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初中生的生活面比較窄,指導學生寫好周記,有利于他們觀察生活,品味生活,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巧借;周記;指導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周記,作為一種練筆和一種思想小結的手段,對作文素材的積累有積極的作用。但寫什么,怎么練,在這方面還缺少有效的指導。
一、巧借教材寫周記
語文教材歷來以精選的名家名篇、優秀時文為主體,它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寫作材料和精巧的寫作方法。
1. 摘抄“活”起來
一些老師只是簡單機械地讓學生摘抄好詞好句或優美語段,久而久之,學生便覺得枯燥乏味,最終疲于應付,流于形式。我通過學習向浩老師編輯的《讀寫共生,寫作日常課》這套書,受到很大的啟發,特別是七年級,很多都是從“摘抄”開始的,當然這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好詞好句的摘抄。例如,教《老王》這篇課文時,我要求學生根據以下要求摘抄8-16段的細節描寫作為本周的周記,提供給學生寫作支架:(1)摘抄2處關于人物動作的細節描寫(30分);(2)摘抄1處關于人物神態的細節描寫(30分);(3)摘抄1處關于人物動作的細節描寫(40分),摘抄后采取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通過以上的摘抄和評析,學生進一步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以及通過對表現對象細微的刻畫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有了明確的概念后,大腦就會指揮自己有意識地去模仿。
又如人教版《說和做》第3段,運用了很多的四字詞語。我先讓學生把這些四字詞語摘抄下來,理解其含義,然后選取其中的六個四字詞語(含成語)寫一位同學,突出同學某一方面的品質,或勤奮好學、或樂于助人或憨厚老實等,再模仿原文運用夸張和詞語借用等手法增加其生動形象。
2. 學習教材寫作手法,提高周記寫作技巧
學生寫周記,一方面常常是材料有了,卻寫得平鋪直敘,味同嚼蠟,如記流水帳,無技巧可言。其實,學習寫作首先最重要的是模仿別人的寫作方法,然后將它轉化為自己的寫作能力。我在講解教材時,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范文中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從中吸取經驗,然后將它運用到周記寫作中去。例如,在阿長與《山海經》中,魯迅用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方法。教學中,一方面啟發學生理解“欲揚先抑”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指導學生用“欲揚先抑”來刻畫人物。學生學以致用,寫出了《一個令我尊敬的人》《我的腦癱哥哥》等佳作。又如《鄧稼先》一文中,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進行了對比,用細節描寫寫出奧本海默的鋒芒畢露,用評論的方式寫出了各自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結合現實生活中,父母常常拿我們跟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學生常常拿自己的老師跟其它班的老師進行對比,于是要求學生運用對比手法寫自己的老師或者父母。學生活學活用,寫出了《可愛的老師》《老師,媽媽》等長篇周記佳作。
二、巧借課余活動寫周記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余活動可以讓學生的志趣、愛好、特長以及各種才能得到充分地發揮和表現。每一次活動后學生都會聚在一起議論紛紛,總結經驗,不斷反思。我經常利用這些契機,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寫周記。例如,2021年12月份,我班的女子足球比賽就成為學生津津樂道的話題,出現了很多的周記佳作。如《陽光總在風雨后》、《失敗乃成功之母》等,守門員小靜語文學習較差,平時作文三四百字都是拼湊起來的,這次周記竟然寫了七八百字,以下摘錄周記中的一段:“雙方比分2:2時,只剩下最后兩分鐘,比賽進入了白熱化狀態,我在萬眾矚目下被臨時替換當守門員,我本想把球丟遠一點,結果事與愿違,不小心踩到了腳下的白線,被裁判判了犯規,對方點球,那叫一個“冤”呀!對方點球時由于過分緊張和經驗的欠缺,本來已經認準了方向,聽到了同學們的歡呼,抓到了球,可不知道由于手顫抖還是什么原因,球居然沒有抱穩,又滑落到地上,也滑落了所有的希望,對方抓住機會把球踢進去了……”可見,寫作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感受。每一周每一學期大大小小的活動很多,教師指導得法,鼓勵學生寫周記,可以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三、巧借節日和社會熱點寫周記
遇到節日,我提前布置任務,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立德樹人”;一方面為周記的寫作提供素材。比如,母親節、教師節的時候,我會讓學生了解節日的來歷和意義,摘抄一兩首贊美母愛、歌頌教師的詩,觸動學生內心的情感,還要求他們用簡單的一段話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對老師的崇敬之情并把它發到朋友圈,這樣既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寫周記的靈感和材料,又與當今時代特點相符。大部分學生發朋友圈滔滔不絕,有說不完的話,還文采斐然。社會熱點也是寫作的源泉,我會利用課間或課前五分鐘舉辦一些知識性活動。例如,電影《水門橋》正在熱播,結合七年級學過的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我舉行“抗美援朝知多少”的競賽活動。學生情緒高漲,迫使他們三五成群去查閱資料積累知識,有些學生整理了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有些學生對這次戰爭的原因和意義作了深入的分析。通過這些活動,既積累了寫作素材,又對學生進行了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的教育。這樣貼近學生實際的周記指導,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情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作靈感,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巧借評比、分享和比賽提高學生對周記的寫作興趣
競爭是動力的來源之一。任何比賽都能激發一個人的好勝心,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周圍的人的表揚和贊賞。每一周我都會整理十篇優秀的周記,用A3型號的紙張彩色打印出來在班級宣傳欄展示,每一篇周記上面還配上作者的萌照。學生欣賞這些優秀的周記時,像一群快樂的小鳥,嘰嘰喳喳,時而歡呼躍雀、時而手舞足蹈,一個個臉上洋溢快樂的笑容,走起路來都帶風。每一個月我舉辦一次周記分享會,談談自己寫周記的一些心路歷程、體會和感想。利用希沃白板中的班級優化大師隨機抽取十名學生上臺分享,這是最緊張激烈的時刻。膽小的學生害怕抽到自己,坐在座位上不停地禱告,求上帝保佑不要抽到我等等。開始分享的時候學生比較拘束,幾輪下來,大部分學生站在講臺上鎮定自若、娓娓道來,很享受這樣的高光時刻,他們從分享中找到了自信,不斷地從心里克服了對寫作的恐懼,大大提高對寫作的興趣。我還聯合其它班級每學期舉辦一次周記比賽,沒有哪一個學生不愿意拿獎狀。每次比賽制訂評比方案,評出獎項,頒發獎狀,并把優秀的作品推薦給咱們學校校刊,給全體學生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并且堅持給學校廣播站每星期提供一遍優秀的稿件,通過廣播的力量變成悅耳的聲音,傳遍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通過以上方式,大大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從而更加熱愛寫作,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寫周記沒有很復雜的理論,只要教師改變傳統的觀念,不斷嘗試和探索,積極創新和優化自己指導模式,一定會讓學生的周記越來越精彩。
參考文獻:
[1]魏肖瑞.讓摘抄、周記“活”起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2.
[2]向浩.七年級下《讀寫共生,寫作日常課》[M].花城出版社,20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