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改革發(fā)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剪紙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和想象力,還豐富了教學資源,提高了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本文通過討論小學剪紙教學的策略,發(fā)揮美術核心素養(yǎng)教育、教學功能,全面促進學生智力、審美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美術;剪紙教學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的重要性
1.學生角度
首先,美術剪紙教學在小學的實施有利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豐富學習內容。剪紙資源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文化觀念和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弘揚地方文化的積極性,通過剪紙藝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欣賞水平和美術修養(yǎng)。
其次,在美術教育中,剪紙文化資源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對手工藝的歷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悟優(yōu)秀的地方手工傳統(tǒng)文化,并將之繼承和發(fā)揚。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除此之外,將手工剪紙文化資源融入美術教學,還能夠幫助學生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術元素以作品的方式展示出來,發(fā)揮它的價值,其獨特魅力既能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且自覺地呼吁更多人來重視和保護它。
2.教師角度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要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改革是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當下課程改革要求美術教學應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剪紙教學在小學課程中的應用為美術教師開展特色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促使教師改變傳統(tǒng)課程的單一型教學模式,也使美術教師在開展教學的同時提高自身審美能力、自主挖掘地方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授課水平。
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策略
第一,精心安排教學內容。素材內容的選取,決定著小學剪紙教學的成效。地方特色素材內容廣泛,種類繁多。教學過程中如果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學生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就會產生自我能力不足的懷疑,進而對剪紙藝術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小學剪紙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精心挑選,所使用的地方特色素材應具有代表性、創(chuàng)新性。同時,教師在課堂中增加貼近生活的情境,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和社會熱點,形式多樣化并寓教于樂之中,盡量做到授課的生動有趣。因此,在小學剪紙課程教學中,要重視“學以致用”的培養(yǎng),通過“引為輔,創(chuàng)為主”的教學,讓學生能在熟練基本功的基礎上,打破常規(guī),以創(chuàng)作為主,賦予剪紙新的生命力和表現力。例如,在課程《剪“福”字》的教學中,教師只傳授剪“福”字的技巧與方法,不規(guī)定作品的形狀與圖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設計“福”字剪紙作品。創(chuàng)作結束后,小組向全班分享制作創(chuàng)意與制作要點并進行作品評比,既可以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又能鍛煉溝通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多元化剪紙教學。核心素養(yǎng)強調“以學生為本”,讓學生通過美術教學能夠參與到文化交流中。因此,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平板、投影儀等設備展示有關剪紙的內容,通過瀏覽大量的圖片及精彩的講解,擴大知識面,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南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進一步體會到中國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喚起學生對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關注和熱愛,加強學生對傳承剪紙文化的意識。
第三,剪紙教學中的“教”與“悟”。一是對民間剪紙的正確認識。剪紙是原始文化的嫡傳物,是民間藝術中最具民族性與大眾化的敘事語言方式,鮮明地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審美情趣與價值觀念,是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想讓學生喜愛上民間剪紙,那么必須是教師先要熱愛民間剪紙,并且對剪紙有客觀、全面的理解和認識,用教師對剪紙的喜愛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二是多學科相融合的剪紙藝術。剪紙藝術并不是孤立的,它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與多學科內容緊密相關。比如學習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借用剪紙的形式指導學生將詩中的景物匯成一幅畫,此時在學生腦海中,詩中的景物已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表達,而是經自己雙手剪化而成的情景交融之物,這樣既能快速理解詩意,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構思能力。數學課堂中的“軸對稱圖形”內容,讓學生將紙對折,剪成自己喜歡的圖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英語課上,教師也可以根據內容,利用剪紙技能,剪出不同顏色的動物進行單詞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將藝術教學與學科教學整合,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創(chuàng)設了濃厚的校園學習氛圍。三是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時,有些教師忽略了學生“悟”的過程,一味講解,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效率往往不高。進行剪紙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悟”,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探究、展現個性創(chuàng)造及感受、體驗剪紙藝術的平臺。教師要善于與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討,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大膽探索,將學生的創(chuàng)新激情最大限度地發(fā)揮。
第四,開展校外研學。校外研學以開放式課堂的形式結合文化資源開發(fā)設計課程和開展活動,各小學可以“敬匠心,頌傳承”為主題開展不同形式的校外研學。例如,通過實地參觀民間工藝博物館,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民間剪紙文化的特點,并親自動手做一些簡單的剪紙。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進行觀察﹑搜集信息、參觀、采訪、實驗等,獲取知識,增加見識,擴充視野。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美術剪紙教學,既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一大進步改革,又是傳承與發(fā)展剪紙藝術的重要舉措,對于小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開展剪紙教學,使其能夠對應教學改革要求,更好地推動小學美術教學的發(fā)展,還要使其能夠促進小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在使小學生民族自信心得到培養(yǎng)的同時,也能夠實現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中國文明,有利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晴燕.民間美術資源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
[2]王學敏.民間美術資源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芻議[J].藝術評鑒,2019.
[3]花蕊.論新課程理念下民間美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D].淮北師范大學,2016.
[4]耿艷秋.解析手工藝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作用與影響[J].中華少年,2020(13):104-105.
[5]邊曉寧.探討小學美術手工課堂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J].藝術大觀,2020(1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