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金澎
【摘要】二輪復習是高考備考的關鍵期。通過研究學生的典型問題,真正掌握學情,精準備課是高效復習課的前提。高效的物理二輪復習課堂是以學生思維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課堂,是學生參與度高、積極性活躍的課堂。通過二輪復習,讓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化,物理情景形成模型化,讓學生科學思維和關鍵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中學物理;典型問題;二輪復習;高效課堂
經過一輪復習,學生對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學生的物理知識還是比較碎片化,缺乏知識的應用和知識點間的聯系。二輪復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首先是對一輪復習的一個鞏固,再者是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知識網絡化的提高。以小專題的形式進行二輪復習,是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一個關鍵期。
一、以學生問題為導向,精準制定二輪小專題
二輪復習不是一輪復習的重復,而是在于精準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哪里存在問題,哪里才需要設計復習專題。專題的設計很重要。脫離學生問題的復習課堂是低效的課堂。高效的課堂應該以學生的問題為導向。在確立二輪復習專題前,教師應該研究學生在一輪復習上存在的共性的、典型的問題。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是指學生現在具有的水平,即學生單獨練習或考試時能寫對的題目;另一種是學生潛在的可以發展的水平。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生的學習上的最近發展區。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就要找到“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的小專題。教師應該把教學重點落在最近發展區,挑選學生上課能聽懂大部分,但是自己做錯了的題目。教學過程就像給學生創造爬升的臺階,太高的高度學生無法跨越。教師要發現問題,然后幫助學生制造學生能夠跨越的臺階,鼓勵學生邁出腳步,邁上臺階,然后再邁上更高一級的臺階,直到到達新的高度。
教師根據測試的成績,精準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對于選擇題類型,得分率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的題目是大多數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實驗題和計算題選擇得分率在百分之四十左右的題目較為合適。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在課堂上深入思考,需要學生動手計算,需要學生把思考過程形成文字過程。而且,學生也能夠在教師的引領下,解決這些問題。
小專題的課時不在于多、知識點不在于廣,而是在于精、在于準。以學生的問題出發,設計2-3課時的小專題。專題設計的課時內容太多太廣泛,學習的深度反而較淺。針對學生的典型問題,教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學生能深入思考和理解,突破重難點,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
二、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復習課堂模式
物理二輪復習課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練習,進而自我分析探究,歸納總結等,形成知識的網絡。把物理知識和生活情境、現代科技結合,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而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很多教師一上課就把專題的知識網絡拋出來,讓學生記憶,或者熟悉知識網。這種課堂模式是不可取的。
高中物理二輪復習課上建立“測試—展示—更正—探究—小結”的課堂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幫助學生把專題知識進行網絡化、系統化的加工。教師在課堂上先準備好相應的練習,讓學生進行檢測。檢測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并且要求把答案寫下來。通過讓學生測試,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把學生的問題再次呈現出來。然后,展示學生的作答情況。教師在課堂上找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同學的答案,通過投影等手段,把學生的優點缺點都展示在屏幕上。下一步就是讓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更正,也可以找學生當“小老師”,進行批改,發現問題并指出錯誤的地方。讓所有的同學都可以自究,看看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接下來是探究環節,老師引導學生進行錯誤的歸因。探究錯誤的內在原因,是作答不規范,還是知識不扎實,或者是知識運用不熟練,還可能是審題能力、計算能力不過關。最后,老師引導學生對課堂活動進行小結。引導學生思考該如何避免犯這類型錯誤,在后段該如何復習。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小專題把一個知識點延伸出來,尋找概念間的相互點,總結物理規律的相同點,找到內在的聯系。這時候的學生已經通過測試、分析、更正、探究等活動,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已經有一個過程,通過變式與拓展,把相同或者相似的物理情景進行分類,以知識點出發,畫出知識網,把知識網絡化、系統化,做到從點到面,上升到整體的把握。
三、注重物理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課堂就是通過研究學生的典型問題,鞏固學生知識點,使學生熟練運用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與探究,形成科學思維,進一步發展關鍵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閱讀是解決問題的開始,沒有好的閱讀能力,學生經常審題不清,或漏掉關鍵條件,或沒按要求作答。通過閱讀,提取題目的關鍵文字和有效信息,明確已知條件和要求解的條件,挖掘隱含信息和排除干擾信息,才可以解決物理問題。數理結合能力包含了理性的推理、分析、歸納問題,得出結論。提高了數理結合能力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更好解決問題。
固化物理模型的建模是二輪復習的重中之重。物理模型不等同于題型,物理模型是通過情景化的物理問題,把物理知識抽離出來,轉化為非情景化的物理問題。這個過程要求學生理解物理情景,通過變式訓練,找到情景中物理知識的共通點與不同點,通過分析歸納的思維方法,把物理知識、物理規律剝離出來,轉變為深層次的物理知識關系。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分析各種物理情景,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共性,增強學生的思維的創造性。注重歸納和演繹能力,分析物理情景背后的物理問題,思考問題的深層次聯系,然后通過數學能力,建立數理模型。
參考文獻:
[1]褚華.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效二輪物理復習[J].物理通報,2019(7):55-58.
[2]董友軍,郭慶珠,朱建平.提升高三物理“二輪復習”效率的五個基點[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9(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