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艷 姜凱譯 王桂英
摘要:本文探討了包裝工程專業課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通過教學實踐為該模式的應用提供佐證。通過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來實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反饋,表明該教學模式對于促進包裝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效果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該模式可以在包裝工程和相關專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包裝工程;專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TB48;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2) 05-0024-04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教學規劃重點課題(GJB1422725)
Applic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in Packaging Engineering Courses
XU Shu-yan, JIANG Kai-yi, WANG Gui-ying(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in packaging engineering, and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Practic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by adjusting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 feedback fr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model plays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ackaging engineering courses, and the model can be further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packaging engineering and related majors.
Key words: mixed teaching; packag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近些年為滿足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1,2]。該教學模式將原有單純或者絕大部分為課堂面對面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調整為“線下”面對面教師為主的教學和“線上”學生為主的教學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混合型教學模式[3]。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更加符合教學規律和知識獲取規律,經過近幾年的實踐與探索,在不同專業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很好地實施,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4-6]。
作為具有典型交叉學科特點的包裝工程專業,它的課程體系有著自身的特點,例如課程中既有偏工科的機械類、材料類課程,又有偏文科的管理類、藝術類課程,這些不同的課程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勢必很難適應學科、課程、教師和學生的各方面需求,自然也就很難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和培養出高水平的包裝工程專業人才。
本文基于包裝工程專業課程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的需求,結合東北林業大學包裝工程專業開展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實踐,闡述了包裝工程專業課程采用這種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還有具體實踐措施,為其他院校的包裝工程專業和相關專業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1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必要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面對面授課是唯一或者絕大多數采用的授課方式,教師是課堂的絕對主角,甚至有些課程在講授過程中教師從頭講到尾,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參與度相對較低,不同學生因為同樣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效果差異很大[7]。作為教與學的基本規律,我們都很清楚,學習者的主動性才是學習的內驅力,只有學習者有了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的參與才能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材施教不僅是課堂講解,更應該擴展到學習的整個過程,而課堂教授過程只是學習的外部條件。基于此,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對于增加學生的課程融入感和參與度,提升教學效果就顯得非常必要[8]。
另外,從包裝工程專業課程角度來分析,課程具有涵蓋領域寬泛,課程內容相差較大,課程內容之間體現的學科交叉程度各異等特點。隨著培養方案的不斷變化,專業核心課程數量不斷增加,每門課程對應的學時不斷減少。以東北林業大學包裝工程專業為例,2009版的培養方案中專業核心課程是8門,到2014版和2018版培養方案中專業核心課程分別增加至10門和13門,每門課程的課時由原來的均在40學時及以上,縮減為均在40學時及以下。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繼續延續原有的教學模式,采用全部知識均進行課堂講授的方式,勢必會大大降低課堂授課成效,導致教學效果下滑。基于此,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將部分知識的學習過程轉移到課堂以外,成為了一種必然。
1.2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可行性
得益于近些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這種新技術的加持下,教育行業也發展形成了新業態。由最早的慕課到后來各種平臺提供的線上課程,使得原本單一的學習過程具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近些年,各個學校也都結合自身的特點,打造了不同的學習平臺,為網絡化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硬件基礎[9-11]。以東北林業大學為例,除了由教務部門牽頭的學習通平臺,教師還可以根據自己課程的特點,選擇在智慧樹、學堂在線等平臺進行建課。所以說,現在的硬件條件已經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提供了很好地保證。D5A7ECD6-87F6-4B1F-8490-E498944D9EC6
包裝工程的專業課程具有學科交叉明顯,涉及門類較多等特點,因為很多交叉學科的基礎知識需要提前鋪墊,導致在學習過程中會容易讓學生產生“專業課學得多而雜,但不是很精”的感覺。針對這樣的課程特點,可以將簡單易學的基礎內容和課后鞏固的環節放在線上學習過程中,而課上重點來解決疑難問題和檢查學習情況,從課程教授和學生學習兩個角度來講都具有很好地可操作性[12]。
2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2.1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內容的調整
針對原有傳統的課程教學中課程的所有內容都要在課堂上進行講授的情況,將教學模式調整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以后,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鑒于線上和線下教學特點的不同,結合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特點,我們將課程的內容劃分為兩類,即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擴展類學習內容,還有課程重點難點和能力提升類學習內容。對于第一類學習內容,首先由于課程學時所限,無法實現課堂教學全覆蓋;另外這部分內容難度相對較小,課堂教授對學生的挑戰性不大,容易造成學生學習懈怠,所以將該部分內容制作成預習課件或者視頻,放在學習網站上,由學生自主線上完成預習[13]。對于第二類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大部分同學通過自學很難全面透徹的理解,需要授課教師在課堂進行重點和詳細講解;對于第二類學習內容中有關能力提升的內容,需要授課教師設計好教學內容,與同學在課堂上很好地實時互動,及時調整和把控,才能很好地實現能力提升,所以重點將第二類學習內容放在線下學習過程中來進行[14]。
以包裝應用力學這門專業核心課程為例,主要內容為包裝件的振動、沖擊和破損等,是連接工程力學和運輸包裝的關鍵課程,內容涉及理論知識較多,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現有學時的情況下,為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非常適合的。在各個學習平臺上可以找到大量課程所需的有關大學物理、工程力學和數學課程中的知識點回顧內容,將其放在課程網站上,作為預習資料,要求同學在相應的課時前完成預習,這部分學習主要由學生來完成。對于理論知識的消化與鞏固,會有大量的習題,除了典型例題在課上講解以外,其他內容作為作業和擴展內容放在課程網站作為線上學習的一部分。這部分也可以分成兩種情形,一種由學生自己完成線上作業,教師批改;一種采用學生互相講解和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師進行點評。無論是哪種形式的線上教學,完成的主體都是學生,教師起到的是輔助和引導作用。而線下課堂教學也主要分為兩部分,即一是學習效果檢驗,以便查缺補漏;另一個是重點難點知識講解和能力提升環節,通過授課教師的線下講解,獲得最佳的教學投入產出比。在這部分,教師相應的起到更重要的主體作用,要很好地把控課堂,將整個學習環節貫穿起來,幫助學生形成學習閉環。
2.2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法的調整
由于線上線下授課采用的平臺和實施的主體對象均不同,教學方法也要根據這些不同做出調整。在線上授課過程中,多采用督促、引導和點評等方式,較少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讓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自主性,實現個性化,分散化學習[15]。在線下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課堂講解、翻轉課堂等方式,更多的讓學生在短短的線下課堂時間內高效學習重點和難點知識,并進行能力提升。
以包裝材料分析方法課程為例,通過預習課件和視頻進行線上學習,同時鼓勵同學將自己預習的成果做成PPT進行課堂匯報,通過設置線上互動環節,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都可以隨時就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互動,這樣可以延伸學習過程,促進線上學習效果。線下教學通過翻轉課堂形式,由同學進行學習匯報,而且通過該過程查缺補漏,另外針對大家反映的難點和課程的重點針對性的講解,且針對重點難點內容布置線上作業,鞏固線下學習效果,實現線上線下教學貫通,互相促進。
2.3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考核方式的調整
任何的學習過程完全寄希望于學習者百分百的自覺是不科學的,所以必要的考核督促環節是促進學習的必要手段[16]。首先對于線上學習的預習,采用視頻觀看時長、預習后的簡單測試題目完成情況和課堂學習匯報情況進行評價。對線上課后學習鞏固部分主要采用作業完成情況來進行評價。對于線下教學內容,小部分是由課堂參與度來評價,更重要的是由最終考試環節進行評價。這樣可以避免傳統一張試卷確定成績的考核方式,將考核全程化,多樣化,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保證學習過程持之以恒。
以包裝有限元分析這門課為例,我們將各個知識點做成微視頻,放在課程網站上,按照課程的進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視頻的觀看,而且完成相應的測試題目,以此為依據進行評價。針對課后鞏固部分,設置了小組競賽環節,同學們自行組成學習小組,經過資料查找,選題和試練等環節,在線上習題課上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由班級同學打分,進行學習競賽,大大調動了同學的學習熱情,也培養了同學的團隊合作精神。對于線下教學部分內容,更主要通過期末課程作業的完成情況來決定成績,檢驗同學對于課程重點和難點的掌握情況。
通過近幾年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踐,對于教師的業務能力有很大提升,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教學效果。
3 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提供了技術可行性。隨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轉變,讓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施變得非常必要。本文針對包裝工程專業課程的特點,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三個主要方面闡述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通過前期的實踐效果表明,混合教學方式遵循了教育教學規律,適合包裝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顏正恕,徐濟惠.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個性化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5:74-78.
[2] 李淑俠,劉曉艷,高亞臣.大學物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11:40-41.D5A7ECD6-87F6-4B1F-8490-E498944D9EC6
[3] 龍丹,盧一舟,金一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熱點與趨勢——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4(04):84-87.
[4] 林兆云,楊桂花,陳嘉川,于得海,吳芹,蔡小霞.輕化工程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以“生物質資源化利用技術”課程為例[J].輕工科技,2021,37(12):150-152.
[5] 邢馨月,王延東.大學語文課程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40(11):171-173.
[6] 吳燕,肖晴,牟雪姣,陳鴻,張遠兵.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中的探索[J].安徽建筑, 2021, 28(11): 85-86+137.
[7] 權莉,朱雨富,魏言春,柳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當今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風,2021,31:121-123.
[8] 劉玲,汪瓊.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投入的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1,31(11):80-86.
[9] 劉蓓,陳春霞,任亞波.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高等職業印刷材料課程教學為例[J].綠色包裝,2021,11:43-46.
[10] 汪秀衡,胡恒境.基于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在數字化心導管室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 11: 121-124.
[11] 周琪,包格根.基于智慧樹平臺的SPOC+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在“耕作學”課程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21, 31: 23-24.
[12] 徐昱峰,張佰清,李拖平,劉天植,孫仁艷.“新工科”背景下包裝工程專業包裝材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基于CDIO理念[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9,05:88-89.
[13] 武軍,張帥.基于微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探索[J].廣州化工,2021,49(21): 124-125+137.
[14] 趙鵬.“互聯網+”背景下電路類課程教學方法[J].電子世界,2021,20:32-33.
[15] 馬麗珠,田悅,岳川云.基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材料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1,10:91-93.
[16] 徐長亮,李琴,史晶晶.藥學專業“線上?線下競賽/考核”混合式多元化綜合技能考核方案初探[J].科技視界, 2021,32:106-108.D5A7ECD6-87F6-4B1F-8490-E498944D9E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