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漢杰
摘要: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包括師生在內的用戶均無法脫離自媒體,在教學中應用自媒體將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本研究從自媒體特征切入,以游戲課程為研究對象,設計自媒體學習環境,從自媒體使用培訓、教學主題布置、師生交互、課堂探究行為維持、小組項目匯報、課堂評價等方面闡述自媒體教學過程,總結出一套傳統教學與自媒體應用優勢混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自媒體;混合式教學;游戲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6)22-0089-04
引言
自媒體(We Media),又稱“個人媒體”,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1]聯合提出,“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
隨著移動互聯網與智能終端的發展,微博、微信、直播間等自媒體加速涌現,“草根”“網紅”層出不窮,人人都可以參與到媒體內容的生產中來。《2015中國新媒體發展趨勢》調查顯示,有46.8%的用戶每天使用移動終端的時長超過3小時,這部分用戶對自媒體使用具有高粘性。[2]在高校課堂上,學生常因專注于微信、微博等自媒體而影響聽課,而教師所采取的嚴禁使用手機等方法也往往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誠然,“堵不如疏”,在自媒體時代勢不可擋的潮流趨勢面前,高校教師應該采取一種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去接受自媒體,將其弊端轉化為益處。本研究將以游戲設計類課程(以下簡稱“游戲課程”)為研究對象,設計自媒體環境下的創新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對自媒體的熱情從而構建有效、高吸引力的學習活動,以期解決學生迷戀智能終端影響學習的問題,并提升傳統教學過程的個性化。
自媒體的特征分析
自媒體并非新事物,從早期的個人主頁、博客,到如今的微博、微信、直播間,都屬于自媒體的范疇。隨著Web技術的發展,其形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但它的基本特征卻較為穩定。
1.自主性
自媒體內容的生產者、傳播者主要為普通個體,它允許用戶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并為之提供了無須中間人審核即可發布并直達受眾的便捷功能。[3]自媒體的用戶依據自己的意愿與需求,可以在任意時間發布任意題材(前提為符合國家法規)的信息,自媒體的傳播具有較強的自主性,有利于個人信息的生產與交換。
2.個性化
自媒體的內容,與大眾媒體有較大區別,具有明顯的個體特征:一般較瑣碎,多見于情緒表達、興趣等話題,格式用詞較為自由,內容親和度較高。自媒體平臺在生產功能上也為用戶提供了文字、圖片、視頻、音樂、直播、紅包、游戲等個性化選擇。在社會生活質量提升的大背景下,個性化需求的提高與自媒體的個性化功能不謀而合,深受用戶歡迎。
3.社群性
支撐自媒體發展的核心因素為社群性。自媒體往往維系著以用戶為節點的若干社群,并形成以熟人為主的強社交群體以及陌生人為主的弱社交群體。以微信為例,用戶往往是傳受一體,既為別人評論、“點贊”,也發布碎片信息,主動維系某種社群關系。這對教學中學習社群的形成較為有利。
游戲課程自媒體學習環境設計
在游戲課程中,任課教師通常采用建構主義理論中的支架教學,為學習者搭建一個自媒體學習環境,思路如圖1所示。任課教師與實驗管理教師事先配備好網絡環境,采用微信等自媒體工具搭建支架,圍繞學習主題搜集整理課程資源,并按照難度曲線將主題資源分布在跨越“最近發展區”的節點,存儲于自媒體的即時交互功能模塊。自媒體所設教學內容一般包含學習主題、知識要點、評價反饋、教學管理等。學生在此情境中,可以依據主題獨立探索,協作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需維持自媒體學習環境的正常運行。
例如,針對游戲課程中的三段式劇情概念,鑒于其復雜的概念意義,教師會利用微信公眾號創設一個“三段式劇情”的任務主題,通過云盤提供亞里士多德“三幕式戲劇結構”與“天空之城”影片素材作為情境的主題資源。[4]教師利用影片故事創設出情境支架,采用知識要點作為導學支架、微信作為媒體支架,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將影片按照時間點劃分為“開頭—中段—結尾”,從而完成自媒體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生個人或協作的主動知識建構與問題解決過程均由微信等自媒體以及教師的指導共同支撐。
游戲課程自媒體混合式教學過程
區別于傳統教學,自媒體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尤其是在游戲課程中,學生對知識的興趣較高,更易開展自媒體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活動。如圖2所示,游戲課程的自媒體教學過程將從自媒體使用培訓、教學主題布置、師生交互設計、課堂探究行為維持、小組項目匯報、課堂評價等方面展開。[5]
1.自媒體使用培訓
自媒體的使用培訓主要分兩個方面。第一,是任課教師對實驗室或網絡學習環境的熟悉度,由實驗管理教師對任課教師進行培訓。教師必須能夠解決教學過程可能出現的常規技術問題,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室控制工具的使用,能夠獨立配置微信公眾號、直播間等自媒體,保證學習環境的正常運行。第二,是學生對自媒體的使用方法的掌握。學生對自媒體的使用普遍局限于生活瑣事、娛樂等方面,對其使用認知不具備全面性,尤其是當自媒體應用于學習更顯茫然。因此,教師還需要演示課堂所用自媒體的常規操作,提供必要幫助文檔,對復雜的教學操作還需提供視頻教學。經過上述培訓,確保自媒體使用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
2.教學主題布置
教師在課程的第一周預告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哪些章節采用了自媒體,需要對學生說明白。自媒體教學一般安排難度相對較高、概念較為復雜抽象的游戲課程知識內容,以提高學習績效。例如,“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版游戲”在游戲課程中是一個比較新穎且概念復雜的主題,易于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適合采用自媒體教學。教師針對該主題,在微信公眾號發布制作“VR版游戲”的任務要求,并將Google VR SDK、官方技術文檔、恐龍樂園的場景素材共享在Web教學系統,通過微信推文鏈接到上述資源,要求學生事先預習,準備VR版“重返侏羅紀”游戲的創作。在該主題中,教師根據最近發展區,將任務要旨分割為“VR眼鏡特性”“三維游戲場景設計”“VR手機應用轉制”三個發展區,采用漸進式的思路進行知識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