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影
摘 要: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當中,利用翻轉課堂模式來進行授課,其不僅改變了以往教師以“教師教導”“學生學習”的被動式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成效,同時也活躍了語文課堂的學習氣氛,實現了學生語文學習力的提升。對此,在課程教學階段,需要教師正視翻轉課堂模式的優勢,試著從課前、課堂以及課后的“翻轉”入手來有序的開展課程教學工作,借此來發揮翻轉課堂模式對高中語文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方法
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當中,想要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去學習和探究語文知識,需要關注和重視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然而,在傳統教育模式的作用和影響下,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還是有不少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和處理。比如,盡管教師對翻轉課堂模式已經比較熟練,有了一定的應用經驗,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并未發揮出這種模式的優勢性。另外,則是高中階段的學生早已習慣了被動式的學習方式,而翻轉課堂模式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很顯然,學生被動式的學習與翻轉課堂模式的要求相違背,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模式應用價值的發揮。面對此種情況,本文從多個方面來進行說明和闡述:
一、課前“翻轉”,做好課前教學準備工作
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當中,想要突出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價值,讓學生在語文課上的學習變得有深度,需要關注和重視課前的“翻轉”,做好課前的教學準備工作。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這篇課文時,一方面,為了確保課堂教學工作能夠有序的進行,教師借用現代化手段事先收集和整理了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教學范式,并著重對這些教學范式進行了閱讀,從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對自己教學案例設計有所幫助的內容,借此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案例。另一方面,為了降低學生課堂學習的難度,教師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了“理解本文的語言特色”“把握人物通訊的特點”的預習任務,而學生則需要在課前試著來完成這些任務,從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于課文的內容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進而為課堂上的學習和探究做好鋪墊。
二、課堂“翻轉”,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成效
想要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學習到更到的知識內容,還需要做到課堂的“翻轉”,著重對課程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一定的創新。而指導學生成立學習小組,讓學生試著在學習小組內去解決和處理一些學習上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在答疑解惑中獲得發展與提升。對此,在課程教學階段,需要教師重視課堂的“翻轉”教學。
例如,在《短歌行》一課的教學之中,一方面,教師從古詩的藝術特色入手,讓學生試著試著在學習小組內從整體上去閱讀和賞析詩歌,從而在閱讀和賞析的過程中得出詩歌的藝術特色,既巧用典故和比興的寫作手法。比如,“對酒......朝露”一句則凸顯了詩人有著不懈理想和追求的情感色彩。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深度,教師就文本內容,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了一次具體的“趣味朗讀”的教學實踐活動。在此次“趣味朗讀”的教學實踐活動當中,學生需要在學習小組內有感情的去朗讀課文,著重感受和領悟詞中所蘊含的情感色彩,把學生更好的帶入到文本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去。
三、課后“翻轉”,提高課程教學評價效果
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想要突出翻轉課堂模式的優勢性,除了需要關注和重視課前和課堂的“翻轉”,同時還需要重視課后的“翻轉”,做好相關的教學評價工作,通過對教學全過程的反思和回顧,從而發現翻轉課堂模式應用階段存在的問題。
例如,在《勸學》一課的教學之中,一方面,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微課優勢,將整個授課的全過程以錄制視頻素材的方式進行了錄制,并將錄制下來的素材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從而在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問題。比如,部分學生在學習和探究本節課知識的過程中,對于文本當中一些句式的分析和解讀不到位,因此,在接下來的語文課上,需要教師將其作為教學的重點來對學生進行講解。另一方面,則需要加快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利用多元評價方式來指導學生對自己在翻轉課堂上的學習表現進行點評,從而在評價的過程中精準的定位自己,做到查漏補缺。
總的來說,利用翻轉課堂模式來展開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工作,其不僅實現了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有效滿足了課程改革對于學科教學的要求。同時還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變得更有序。鑒于此,在課程教學期間,需要教師對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更加關注和重視起來,嘗試從多個方向來利用翻轉課堂模式來進行授課,借此來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更有深度。此外,教師還需要在課后對教學的全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借此來突出翻轉課堂模式的優勢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周建強.高中語文“翻轉課堂”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2021(03):44-47.
[2]張蕾.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