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吳麗霞,(1989.7-),山西省陽泉市,本科,中級會計師,中級審計師。
摘要:隨著當前市場經濟越發的繁榮,我國各類國有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在迎接機遇的同時也迎來了嚴峻的挑戰,若未將挑戰迎刃而解則會導致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因此,必須要全面的落實企業財務的相關管理工作,做好財務管理決策,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各項事宜的處理效率,還能夠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但現實中,企業在實施財務管理決策以及其他各項工作的過程中,會受到企業運營中的眾多因素影響,最終導致企業的發展停滯。其中最為主要的因素則是各項機制未得到健全,本次對國有企業實施財務管理決策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并且在做出分析的同時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決策;問題;建議
財務管理決策是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證企業資金籌集、投放及資金安排的重要樞紐,財務管理決策能夠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企業現金的循環與周轉是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內容,為了保證企業資金的合理利用,國有企業必須設立專人進行管理。為了保障企業財務的相關工作有條不紊的運作及落實,國有企業領導人、管理者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企業發展現狀且具備可行性的一套財務管理決策制度,并通過不斷的實踐進行改善和完善。在進行相關管理時,需要對管理人員做好明確的分工,從而保證在財務管理決策的各個工作中得到落實,以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強化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決策的意義
在我國,財務管理決策工作是每一個企業的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充分發揮財務管理決策工作的實際作用,能夠最大程度的保障企業在市場中得以生存,為企業打造堅實的保護殼。在實施企業財務管理決策工作中加強執行力度,能夠使企業內部的相關管理制度、行為機制等明顯得到改善,使企業能夠牢牢的把控住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平衡點,使國有企業的經營利潤得到提升。同時需要結合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全面、科學、細致的管理機制,這也是企業人力資源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建立全面、科學、細致的財務管理決策機制,能夠幫助企業做好各項決策,推動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2]。
2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決策現存問題
2.1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決策人員素質
結合眾多國有企業的發展史可知,許多國有企業發展歷史都較長,在內部進行財務管理決策的人員也都是企業的老員工。這一部分老員工雖然對企業的了解程度較深,也有一定的管理及監督能力,但在實施相應的權責時卻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這一些資歷深厚的老員工,在企業財務管理決策的監督崗位中已經工作了多年,傳統體制的觀念根深蒂固,這就導致了這部分員工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現階段更為先進、更為適用的企業財務管理決策機制,在相關工作中,對事務、工作相關內容的判斷缺失具體的參照,僅僅是憑著自身在該崗位上多年來積累的經驗進行相關的判斷,這將導致整個管理工作無章可依,最終導致管理層面極度混亂。不僅如此,這部分資歷較為深厚的員工無法放低姿態,去市場做調研,對自身工作進行分析和總結,這就導致欠缺有效的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來捍衛企業應有的福祉,使得企業財務管理決策的工作中,無法做到分層制約。結合企業內部本身情況可知,大多數企業在創建之初便設立了財務管理決策部門,而實際運作中,監管部門的權限被剝奪,使得整個監督部門形同虛設。加之一些財務人員均為資歷較老的員工,其在財務管理決策工作中實行的理念均是傳統的觀念,與新一代財務人員的觀念呈現出較大的分歧,甚至一些員工憑著自身老員工的身份,在工作中經常無所事事、渾水摸魚,并未將企業以及國家的利益放在自身利益前,長此以往,會導致企業的管理混亂,企業形同散沙,不需要外來侵入,一碰就散,最終造成企業破產清算。
2.2會計管理層監督意識淡薄
會計人員的財務管理決策職能出現弱化,許多企業中的人員管理工作中,并沒有建立一套符合企業、符合法律的管理機制,尤其是從事會計管理的相關人員,該類員工缺乏健全的法律意識,導致相應工作的運行過程中,人員的行為散漫、企業缺失法律約束的優勢,為企業財務管理決策工作的執行帶來嚴重的影響。其主要原因為:大部分企業運行時依靠的是傳統經濟體制,在經濟體制中,會計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關注的重點往往在于自身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貿易往來,極易忽略企業內部資金流通動向、收支核算管理,會計人員本應有的監督職能無法發揮出來,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決策呈現出極度混亂的狀況。甚至部分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對國家法律、企業內部監管、監督意識較為薄弱,縱容違規的事件發生,在進行監督的相關工作中,并沒有遵循法律監督,使企業在后期的發展中頻頻陷入大大小小的經濟案件。由于管理人員的職責與監督人員的職責之間存在的關系相對復雜,這是由于受到管理制度與被管理者關系的局限,企業會計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無法做到這種關系的平衡。
2.3國有企業內部監督機制欠缺
現今的企業中缺少一套完美貼合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決策的監督機制,建立一套全面、科學、貼合企業實際的監督機制迫在眉睫,具備一套專項監督機制能夠節約企業管理人員在實際管理企業的整個過程中節省大量時間,省去眾多不必要的環節,甚至還能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客觀性以及有效性的決策。健全的管理機制能夠保護企業,使企業在整個發展之路上所承受的社會經濟風險降到最低,使企業自身的發展更為長遠。但是在我國眾多的國有企業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企業,在其建立之初便已經建立了屬于自身的一套較為穩定的財務管理決策機制,雖如此,但卻沒有建立符合這套監督機制的相關配套制度,這就導致了財務管理決策工作不夠嚴謹,缺失規范,這些重要的影響因素若得不到改善,那么會導致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之中受到一定的局限,陷入自我管理監督的僵局中。例如,監事會的實際能力弱化,其中監事會的大部分成員均為企業的高級管理層,在企業中同時扮演著監事會成員又擔任著高級管理人員,從時間上、工作精力上,都無法全面的投入狀態,最終導致監督工作的無法達到理想狀態。
2.4企業財務信息的虛假及隱藏行為缺少監督
一般而言,企業出現虛假財務信息的原因是因為企業委托人與企業代理人員之間的財務信息無法高度匹配,存在不對等,企業委托人故意對財務信息作弊導致。例如,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決策中缺少一個監督的平衡點,缺少一項合理的監督方式,一些企業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通過關聯交易,使得企業的經營業績出現增長,但這種增長屬于虛假的增長值,尤其是一些已經成功上市的企業,這些企業一般會采取非法的手段或做假賬目的方式,來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造假,對部門領導、企業利益人造成欺騙。通過虛假的方式對企業的財務信息造假,不僅會造成企業運行的資金流失,還會嚴重的影響企業在業界與社會人士嚴重的形象,導致企業的信譽度直線下降,使得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受到嚴重的阻礙。另外企業與審計監督機構需要保持主動、“友好”的協商,而審計監督機構結合業務拓展等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從而對企業的財務信息中存在的較為難看的數據進行重新包裝,使這部分數據變得好看,從而導致數據失去真實性,日積月累,會導致企業的賬目變得混亂不堪,使企業發展受到阻滯。企業財務本身就缺少獨立性,審計工作人員的性質與會計基本相同,大多數審計的工作就是做好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事件進行梳理,在工作中都是按照領導的意思進行處理,無法發揮出審計的實際作用,在企業領導權衡事件利弊之后,一些事件能處理則處理,不能處理則不予處理,
3強化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決策工作的相關建議
3.1建立完善、細致的財務管理決策體系
企業的管理者要維持企業的正常運作,必須具備一套完整的財務管理決策體系,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出針對企業問題的管理機制,并且企業管理者在推行整個管理機制的期間,需要始終保持著秉承企業內部及企業外部同時監督的原則;對外的管理則需要將財務管理決策的意義放在首位,時刻關注市場上出現的一些變動,通過短視頻科普的相關政策、調研市場行情等,判斷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是否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實質上的影響,企業管理者需要硬性要求企業相關部門進行培訓,通過引進社會經濟學專家,對企業相關部門的高層人員進行培訓,通過播放PPT、視頻等方式,使相關部門高層人員對國家政策的變動及企業未來的走向進行深度的鉆研,結合企業法律顧問的培訓,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科學的決策,利用相關培訓為其提供相關依據;管理者在對內部的管理中,需要結合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深度鉆研法律法規,結合企業內部現狀,制定出更加貼切企業發展實際的監管制度,從而促進企業財務管理決策工作能夠更加適應市場機制,在規避對企業不利的風險時,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決策工作的整體質量。企業管理者做到“內外兼顧”的多面化管理,才能夠使企業的發展更為穩定。
3.2結合法律建立法律化財務管理決策體系
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決策相關制度推行的過程中,不論哪個環節都需要秉承依據法律作為最基本的條件進行,切勿違背法律法規。尤其是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自始至終將《新會計法》放在首位,在日常工作中不僅需要完成企業委托的相關工作,還需要做好自我行為約束,堅持以企業發展及企業建設為目標的思想。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若是發現公司在正常經營的道路上,違背了企業或法律初衷,或者是管理人員的個人行為出現違規或者是逾越法律法規的相關行為時,會計、財務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權利,可以向有關部門進行檢舉,甚至是可以直接拒絕該企業委托辦理的相關業務,如此一來,才能夠充分的保障財務管理決策工作的推進有序的行進,同時還能夠保證財務管理決策工作的有效性。企業在實施相關管理工作時,必須將法律原則放在企業管理中的首要位置,進而保證企業在進行一切與經濟相關的活動中,更加的規范化,同時符合法律允許,促進企業在整個經濟市場下有序的發展。
3.3發揮企業監事會監督職責,完善財務風險體系建設
我國大多數的企業在企業建立之初,都設置了監事會,監事會作為一個企業整個經濟活動的監督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織部門,在企業監管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監事會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往往存在著眾多不利的因素,導致監事會無法發揮出其重要作用,這是由于在施行過程中,受到了企業內部或者企業外部的壓力影響,甚至是一些企業建立的監事會,在成立的初期,就已經受到了企業管理者或者是企業財務部門的限制,使得監事會實際的功能及權限受到限制,失去對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實際監督權,這會大幅度增加管理者以及財務人員鉆空的幾率。為此,為了牢牢抓住整個市面上市場的信息資源,發揮出一個企業監事會內部職能的監督作用,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深入公司內部,了解人員構成情況,及時發現并杜絕這種壟斷現象的出現,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做到公平、公正,分析當前企業人員及權限界定,將一部分權利移交給監事會人員。而對于企業內薪資管理的相關流程都應該由企業的董事會開會商討,對于在日常工作中散漫的員工,給予相應的懲罰措施,例如批評教育、績效處罰等,使其明白事態的嚴重程度。對于工作中飽含工作熱情,對工作內容負責、有強烈責任感的員工,需要給予該類員工一定的物質獎勵,例如獎金、極度最佳員工等,該類員工感受到被重視,從而在工作中做到剛正不阿,大幅度的保證了監事會員工在工作中的積極性,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想要全面的強化財務管理決策的監督職能,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需要對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事件進行充分的評估,對風險事件進行收集、整理與總結,針對出現的風險事件,給予專項的解決策略,強化企業管理決策能力,積極制定應對方案。企業財務管理決策人員需要具備強大的洞察能力,站在經濟市場發展的前端,結合企業發展情況,對企業出現的風險指標嚴格掌控,結合市場信息,整合一套合理的風險評估體系,定期組建培訓計劃,提升企業全體員工風險意識的知識儲備量,在風險來臨之際,使其能夠從容應對。
3.4落實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
落實企業財務信息披露制度,最為主要的便是企業當前的實際運行數據選擇季度或月度進行公開,并且需要做到無保留的全面公開。財務部門需要將企業當前的實際運營狀況進行整理,將其制作成為文檔,將這類收集到的信息全面公開,向需要財務信息的使用者進行披露,而企業披露的重點與企業相關部門披露重點都有著差異化,在信息披露中若是想要將企業與企業部門之間對于信息披露的效果進行抑制,需要雙方對企業當前的運營信息進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需求,滿足兩者的要求。例如:建立專屬的財務信息系統,通過系統來進行信息披露,從而實現內部資源共享,讓企業所有需要使用信息的使用者能夠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到企業當前的運行情況,對企業當前的發展目標更加清晰,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信息應用的高效性,使企業的發展路線更加清晰,企業所有員工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加強企業的運作能力。除此之外,企業的領導人員還需要嚴格的執行財務委派任務,管理者將企業領導人員的自身利益與企業利益進行合理的分割,從而來加強企業領導人員財務監管力度。為了保證監管工作完美的運行,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統一的部門,對企業的所有財務管理決策人員進行統一的管理,規避企業中財務工作人員扮演多重角色的窘境,提升財務管理決策人員對企業財務的監管力度,提升監管水平。
4結語
總而言之,要提升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決策質量,才能為企業做好財務管理工作以及推進企業發展中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因此,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管理者、企業財務管理決策人員,需要全面的認識到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并進行分析,尋找并記錄不足點,結合這些不足點,建立契合企業財務的專屬管理體系,結合國家法律,建立一套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財務管理決策制度,充分發揮出企業監事會的監督職責,推動企業財務風險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姜劍.國企在融資過程中財務管理決策問題分析[J].大眾投資指南,2021(23):91-93.
[2]許靈霞.新常態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決策轉型研究[J].商業觀察,2021(25):88-90.
[3]金鳳.國企財務管理決策由核算型向決策型轉變[J].中國中小企業,2021(07):122-123.
[4]郭玉清.財務在國有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12):140-141.
[5]王永祥.國有企業改革中基于內部控制的財務管理決策問題探討[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1(06):95-96.
[6]管淑慧.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職能定位與升級路徑[J].當代會計,2021(09):91-92.
[7]陳華云.國有企業融資過程中財務管理決策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1(02):82-83.
[8]趙晉峰.國有企業經營規劃中的財務管理決策分析[J].經濟管理文摘,2020(2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