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涵佩
摘 要:深度學習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學習思維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不單單進一步訓練了學生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還幫助學生具備相應的解決問題能力。本文分析研究,在深度學習基本背景之下,初中科學教師應如何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的重新組合,尋找推動初中科學教學發展的可行性方案,以此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實現素養和能力的科學化發展。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科學;課堂教學
深度學習背景之下,初中科學教師需要圍繞學生深度學習來進行相關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創新,徹底放棄以往單一、機械的教學模式,主動彰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使得學生在深度學習之下,能夠有效進行知識的遷移和內化。隨著教育理念與教育思想的不斷革新,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科學初中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也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所以,初中科學教師應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優化,并通過深度學習方法的滲透,為學生帶來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舉措,使得學生在深度思考和深度分析之下實現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效率、學習效果。
一、實驗探究引路
實驗教學是組成初中科學教學體系的重要基礎所在,也是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途徑。實驗教學的設計和組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實驗探究的興趣和熱情。但是,實驗探究不應該只停留在觀察表面層次之上,更應該帶動學生通過深入學習、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使得學生在獲得科學知識內涵之中掌握正確的科學實驗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技巧和學習水平。
比如,初中科學教師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一節的教學中,科學探究屬于定量探究,更要注重對條件的控制與對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和運用。為了使學生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定性到定量,最后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首先針對實驗器材進行了選擇和改進,試圖以問題帶動學生的思辨:①如何選擇杠桿的支點?②如何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③如何判斷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以這些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對其滲透“調節天平平衡”的知識。
二、認知沖突激趣
在初中概念性知識教學過程中,初中科學教師為了有效實施和開展深度學習的基本理念,則應該讓學生能夠在新知識與舊知識的沖突之下,產生一絲不協調之處,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持續探究的欲望,從而在揭露科學本質過程中,能夠對科學概念性知識形成全新的理解。本身初中科學知識內容存在局限性,許多知識點往往受制于認知結構的影響,無法全面展開在學生面前。所以,初中科學教師可以通過運用生活經驗與事實等方式,為學生提供認知結構的沖突平臺,這樣在跟進實驗探究內容之時,可以保證學生在認知沖突之下能夠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與探究熱情,全面開展深度學習。
比如,初中科學教師在《物體浮沉條件》一節的教學中,教師經過調查發現學生普遍認為重的物體會下沉,輕的物體會上浮,物體的浮沉是由物體的重力決定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在課堂上安排了如下實驗進行跟進。
實驗一:在同重力的情況下,鐵制的小船能浮在水面上,從而產生新的認知沖突,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實驗二:細小的針在水里會下沉。說明浮沉與質量無關,而與密度有關,又與實驗二的認知產生新的沖突。
三、促進知識遷移
在初中科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之中,教師需要努力引導學生完成科學知識的內化和遷移,這樣學生在知識構件和串聯之下,才能夠搭建屬于自身的個性化知識體系,并通過運用實際的案例,讓學生能夠進行知識的驗證,從而為學生探究精神與批判意識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以此推動學生在科學課堂之中進行深度學習,提升實際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質量。
比如,初中科學教師在《汽化與液化》教學時,教師圍繞生活事例進行教學引導,促使學生完成深度學習。 而后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考,促使學生進行科學知識遷移,對相關科學知識進行思考。為使得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并形成正確的科學探究意識,教師以“晾衣服”為教學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夏季晾衣服與冬季晾衣服的差異,促使學生對升華與凝華的相關科學知識進行學習掌握,進而達到初中科學深度學習引導教學預期效果。
四、創設問題情境
在初中科學課堂導入環節之中,為了能夠達到深度學習的基本效果,初中科學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激發。在問題沖突之中學生能夠對相關的科學知識點進行深度學習,并挖掘知識背后所蘊含的科學原理,這樣學生在探索思維與探究意識的激發之下,能夠為后期科學課程深度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并且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也使得學生對于科學課程學習形成全新的體驗,保證學生在發揮主觀能動性之中,能夠有效進行問題分析與解決,增強學生綜合學習素養和綜合學習能力。
比如,初中科學教師在《二力平衡的條件》教學時,為促使學生完成深度學習,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設定科學問題情境,如班級拔河時的二力平衡條件、拉動貨物時的二力平衡條件等。 通過設定生活化科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進行發散思考,主動探究學習,保證學生深度學習的質量與效果。
總之,初中科學教學活動之中,借助深度學習模式,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的重組,是初中科學教師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所必然經歷的過程。在深度學習之下,科學教師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學活動,改變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有效性,深度挖掘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保證學生在深度學習之下能夠體會科學課程學習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葉笛 . 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重構 [J]. 教學與管理 ,2019(22):156-157.
[2] 裴友鳳 . 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重構實踐初探 [J].中學科學 ,2019,15(12):1055-1058.
[3] 楊曉東 . 深度學習視野下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重構 [J]. 學科教與學 ,2018,12(11):16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