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法 張寅
摘要 在我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推動經濟與科技發展的一個不竭動力就是人才,特別是我國鄉村振興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更甚。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場所,要積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特別是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工作,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實現個人素養的全面提升。對新時代高職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內涵、原因、現狀和舉措進行了分析,以期找到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有效途徑,不斷提升高職農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其正確的個人發展觀和理想信念,反哺家鄉,為鄉村振興的發展而積極貢獻。
關鍵詞 新時代;高職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11-027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1.07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ZHANG Jun-fa1,ZHANG Yin2
(1.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 Yuncheng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Yuncheng,Shanxi 044000;2.School of Marxism,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2 )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my country's social development, an inexhaustible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s talent,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a greater demand for talent.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especially the cultiv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reasons, status quo and measures of ideal and belief cultivation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hoping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ideals and belief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so a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ideals and beliefs, feed back to the hometown, and a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New era;Higher vocational rural college students;Ideals and beliefs;Cultivation research
2022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慰問考察時強調:“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要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銜接好,使農村的生活奔向現代化,越走越有奔頭。”鄉村振興與農村現代化需要更多的人才特別是大學生來建設完成,現今我國在校大學生中有60%來自農村,而其中又有占大部分比例的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者的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但與個人發展息息相關,同時也會影響新時代新使命的順利完成。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了新時期,也給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帶來了新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要提高對理想信念培育的重視程度,進行中國夢的廣泛宣傳教育,在新時代,要加強對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弘揚,積極開展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教育活動,使人們的民族觀、文化觀、國家觀得以正確樹立,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1]。因此,高職院校要根據時代要求,結合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理想信念培育的有效路徑,從而幫助其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推動個人的全面發展,為反哺家鄉、促進農村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重要貢獻。
1 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
理想是個人對自身成長及社會發展的希望、愿景,是人們在日常的生產和生活中日漸形成的,一般情況下,具有一定的實現可能性。理想集個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于一體,是一種內在思想的體現。信念是人情感、認知及意志狀態的表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形成的,是對某種事物或思想保持堅定不移的態度,并能夠為之不斷努力。對于個人而言,不但需要保障自身生活、生存的各種基本物質,同時也要形成正確的、科學的理想信念來不斷充實內在世界,這也是人的高級精神世界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來說,理想信念不但為其個人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思路[2]。
2 新時代加強高職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原因
2.1 理想信念是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
對于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而言,他們的理想信念是否正確會對其個人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社會的發展方向。科學的理想信念在實現“中國夢”中有著重要意義,所以,進行理想信念的培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開展思政課程的根本之路,要切實解決好人才培養各個環節中的問題”[3]。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在思想上是積極進取的,具有明確理想目標和堅定信念,但是還有一部分人在思想上存在一些問題,再加上在新時代背景下,思想環境日益多元,不良思想層出不窮,這些問題會對其個人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新時代要不斷加強對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育,幫助其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2.2 理想信念是堅定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
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我國體現得淋漓盡致,能夠給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的建設帶來無窮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成就各項事業的重要基石,其最突出一個優勢就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比如在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全國上下目標一致、步調一致,快速建立了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千萬名醫務工作者奮勇向前、舍小家保大家,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奇跡、中國力量,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巨大優勢。新時代加強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培育,能夠幫助其在經歷中不斷成長,正確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并對此充滿信心,使自身在生活、學習中不斷完善自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在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同時,積極為社會發展、國家建設,特別是回鄉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2.3 理想信念是弘揚中國精神的時代要求
對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來說,正確而又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點亮其前進方向的燈塔,是帶領其奮斗的精神力量,如果缺少科學理想信念的樹立,那么在個人發展的過程中,就會很容易迷失方向,逐漸遠離自己的夢想。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別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建設者之一,只有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社會有需要的時候,自覺地挺身而出承擔起責任。例如,在疫情期間,在國家和社會遇到困難時,越來越多的“00后”“90后”青年承擔起社會責任,勇當“逆行者”,深入到疫情一線,成為新時代最美的“白衣天使”,但是與此同時,網絡上也有人利用大眾的恐慌心理散布大量不切實際的謠言,對于處在理想信念形成重要時期的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而言,其分辨能力有限,如果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就極易被謠言所迷惑甚至利用[4]。所以,高職院校要加強對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育,以中國精神幫助其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增強其服務人們、建設祖國的意識,無論將來處于什么行業,從事什么職業,都能夠以遠大的理想信念不斷激勵、完善和提高自己。
3 新時代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現狀
3.1 當前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總體積極向上
3.1.1 高度認同我國的方針政策。
總的來說,當代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大多數是健康、積極的,在對理想信念的認識方面,都覺得自己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這不但是其美好情感意志的內在表現,同時也是對自己、對社會的一種責任感。通過觀察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的日常表現、個人交流及情感表達可以看出,大多數人不但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高度贊同,而且高度認可現有的成就,同時,對于國家大政方針政策、黨的領導以及中國夢等同樣高度認同,并且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高度贊揚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認為社會的發展、民族的命運都與個人緊密聯系、不可分割。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對大學生進行積極地教育引導,使其能夠正確認識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格局,從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探索和歷史進程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正確的認識和把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持信心,牢固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這也明確了新時代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新任務和新要求[5]。
3.1.2 集體意識和生活態度積極向上。
從當前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看待個人發展以及理解社會問題層面來看,大多數人的態度是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可,同時也渴望了解、融入社會,希望可以體現人生價值,通過個人的奮斗去實現夢想。當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大多數人都能優先重視集體利益,具有一定的集體意識和集體觀念。同時在想問題辦事情時,具有較強的自我批評和自我教育能力,事后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除此之外,當其面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時,大多數人都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對于金錢和名利誘惑進行自我抵制。新時代,我國社會改革進入了新階段,特別是當前攻堅克難時期,社會上出現了各種不穩定、不和諧的因素,當其逐漸滲透到人們的價值觀中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是至關重要的。今后,高職院校更要加強思政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樹立核心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等,腳踏實地地完成每一件事,主動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志存高遠,在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實現個人價值和理想。
3.2 當前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
3.2.1 部分人只關注個人理想規劃。
在具體理想信念培育環節,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對于個人理想規劃更為關注,對于個人社會理想的追求不夠重視。對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來說,在其進入學校后,大多數人都能夠在學校的引導下對人生目標和個人理想進行一定的規劃,但是通過對其進行有關調查后就會發現,部分學生在制定理想目標時缺乏均衡性,具體來說,就是一些來自偏遠地區的農村大學生在設定理想目標時只注重個人理想,對于明確遠大理想的重視程度不夠,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還有一些人把個人利益、個人需要同理想信念結合起來,對于服務他人、奉獻社會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甚至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發展漠不關心,覺得自己能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足夠了。由此可見,部分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在規劃理想時缺少對社會理想的考慮,對于個人發展更為注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這些學生對于個人理想同社會理想之間的緊密聯系沒有充分的認識,可見新時代加強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重要性,需要相關教育者引起足夠的重視。
3.2.2 個別人缺乏明確的理想目標。
當前,一部分高職院校在培育學生的理想信念時缺乏明確的目標,再加上高職院校部分農村大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自我學習能力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導致許多學生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其自身期望都較低。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很多人缺少足夠的自信心,在規劃自身未來時比較茫然,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在面對一些事情,特別是困難或者挫折時,抱著消極的態度,認為學習只是為了文憑,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所學知識,更別說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了。對于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而言,在其個人發展的各個環節中,必然會受到文化基礎、性別差異、專業技能和學習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都影響著其未來的發展,更影響著明確的理想目標的確立[6]。
3.2.3 部分人理想信念不夠堅定。
除了理想目標不夠明確之外,部分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還存在對理想信念的認識不夠堅定以及不夠重視等問題。高職院校在培育理想信念時,注重理論層面的教育,雖然學生具有一定的認識,同時對社會理想也較為認同,但是對實踐層面的認識程度不足,雖然能夠高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認識到實現中國夢的現實意義,但是對于當前自己要做出什么努力認識不到位,甚至有的人還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這些都說明了很多學生對于理想信念的認識不夠,即使能夠正確認識也缺少堅定性,因此,為了有效開展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工作,需要相關工作者深入挖掘原因,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給予正確的引導,使其能夠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理想信念。
3.2.4 多數人存在理想信念誤區。
很多學生在認識理想信念的性質時存在一定誤區,往往會出現一些消極的價值觀,形成錯誤的理想信念,對于一些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而言,在樹立理想信念時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盲目追求個人利益,對自身的要求較低,而對于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夠明確。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一些學生的價值觀往往會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這就導致其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容易迷失在網絡世界中,在實際生活中不敢直面問題和挫折,從而產生錯誤的理想信念,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在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過程中,容易受西方價值觀的引導,錯誤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采取錯誤的方式對自身的利益進行盲目追求,只追求當下,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不夠清晰[7]。對于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而言,其正處在理想信念的定型期,在這一教育階段,如果院校缺少正確的培育方式,在學生樹立理想信念時就難以提供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高職院校要充分重視理想信念的教育,破除理想信念誤區。
3.2.5 部分人理想信念趨功利化。
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以不斷提升,當代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大多數人在生活方面有較好的物質保障,但也正因為這一點,部分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在理想信念中容易出現攀比心理,表現出功利化趨勢。對于他們來說,正處在人生的重要階段,尚未完全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在理解和判斷事物時還存在相對片面的觀點,特別是容易把個人情緒、利益、觀點帶入到里面,難以做到完全地理想思考。同時,還有一部分高職農村大學生盲目追求新思想、新事物,這也是當前高職院校中崇洋媚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攀比心理蔓延的一個重要因素。受這些思想的影響,學生容易表現出對物質的盲目追求,而對思想上的要求不高,部分高職農村大學生的偶像要么是名聲顯赫的企業家、要么是影視明星,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功利心的影響。除此之外,在入黨方面,有的學生只是為了方便自己未來的工作和人際交往,在競爭時更具優勢,而不是真正為了共產主義信念,這也是理想信念功利化的一種表現。
4 新時代加強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舉措
4.1 用“中國夢”引領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并闡釋了“中國夢”,指出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理想。在“中國夢”里面包含了眾多辯證思想,“個體與整體”便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我們需要理想,同時理想的實現也會推動個人的發展[8]。對于當代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來說,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能否樹立科學、正確的理想信念與其未來的發展、夢想的實現與否息息相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最切實的一個目標就是“中國夢”的實現,因此,高職院校要以“中國夢”為指引,引導學生對當前中國的國情進行正確的認識,并以此為依據來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對自己人生的奮斗目標進行合理的設定。中國夢把每位學生的個人理想和奮斗目標都與民族的未來緊密聯系起來,使每個人都能夠正確認識到國家發展與個人發展的關系,從而使其內心深處的愛國熱情被充分激發,為正確理想信念的樹立指明方向。
4.2 重點加強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在當代復雜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面對層出不窮的各類社會思潮,很多人感到無所適從,對于一些矛盾和問題感到困惑,甚至導致一部分人缺失理想信念。這表明,當前我國意識形態的形勢仍然較為嚴峻,同時,受西方普世世界觀影響,“不信馬列信大師”等言論仍在一些領域中流行,也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不利影響。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同封建腐朽思想、同西方的資本主義民主劃清界限,堅決抵制各種錯誤社會思潮是當前工作的重點[9]。
社會意識形態越復雜,就越需要主心骨觀念的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全社會的價值共識,蘊含了人們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的正確認識,對每個社會成員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以及個人行為產生著深刻影響,是人們精神上、思想上的燈塔。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有效整合和引領最廣泛的價值共識,為個人和社會的發展指明方向。作為受社會加速轉型、中國改革深化和經濟全球化影響的新一代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面臨著眾多困難和挑戰,部分人出現了不講誠信、道德水平低下、理想信念缺失等問題,因此,加強對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顯得至關重要。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需要高職院校把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首先,通過思政課的開展,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融入其中,對學生開展系統化的教育和培養,積極推動這些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思想。其次,在講解基礎的理論知識之后,通過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和反思,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借助社會中具體的、鮮活的事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最大化。最后,在教學和生活中,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到現實的不平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想性之間的矛盾,科學對待生活實際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正確認識各種問題,從而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想信念,主動發現社會中的真、善、美并進行傳播和發揚。
4.3 注重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社會實踐性
農村大學生的個人發展受家庭、社會、網絡等綜合環境的影響,其生活環境時刻在發生著變化,實踐活動也在這些環境中交織。要使學生牢固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就必須對其實踐環境進行改造,通過個人周圍環境的影響,使他們對理想信念的含義和價值能夠有清晰地認識,逐漸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
一方面,學校要注重對學生社會實踐環境進行完善。作為當前非常活躍的一個群體,大學生的發展極易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容易在其自身周圍形成特定的文化。隨著全球化的影響和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青年文化流行在農村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如追星、青春微電影、哈韓哈日、憤青等,部分高職院校農村大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喜愛都表達出了對社會狀況和生活環境的映射,如升學壓力、青春困惑和社會不公等[10]。因此,對于這些問題,高校必須加強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影響的重視,對當前農村大學生之間流行的文化對主流意識、理想信念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注重環境的影響作用,幫助其在學習和生活中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注重豐富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深入鄉村的實踐活動。對于尚未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社會實踐是其能夠了解社會、了解他人、理性對待誘惑的一個重要途徑,高校必須注重創新實踐活動形式,豐富實踐活動內容,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11]。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參加社會實踐考察。高職院校可以開展老區精神學習、基層農村調研等實踐活動,例如,可以對貧困地區的旅游扶貧、產業扶貧等進行實地走訪,從而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民主法治文化帶來的進步,高度贊同國家政策方針的正確性以及理性認識貧困地區人民生活的改善。組織學生參觀革命老區,充分感受紅色文化,深刻了解革命先輩的舍生忘死,從而培養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充分感受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進而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情感。第二,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教育的終極目標便是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外志愿者服務活動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服務基層、服務人民、服務社區,使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增強對自身、對社會特別是農村的認識和理解,對當前部分具有功利化傾向的大學生而言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第三,參加校外實習鍛煉。目前,社會發展提供給大學生越來越多的實習鍛煉機會,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兼職能夠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通過實習能夠提升個人專業技能,了解社會需求進而進行針對性的提高。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增強挑戰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把所學同實踐結合起來,以飽滿的熱情迎接社會挑戰。
5 結語
每一個中國人都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息息相關,特別是對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其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社會各領域付諸實踐,尤其是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基地,更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特色體系為引領,明確自身所肩負的責任,采取多種措施提升高職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效性,同時農村大學生也要深刻認識到自身發展與民族未來是緊密聯系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個人能力,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中,特別是鄉村振興的發展工作之中,為實現個人理想而積極進取,做新時代的高素質青年,為實現中國夢而貢獻個人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楊威濤,張翔.新時代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培育理路與實踐邏輯[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20(2):75-82.
[2] 張大衛.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路徑探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8(3):68-73.
[3] 齊玥.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21(1):64-66.
[4] 丁波.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5):176,178.
[5] 馬麗丹,吳立紅,李立菊.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4):199-200.
[6] 王洪秋,呂平,姜莉.新時代大學生健康社會心態培育路徑的轉換[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37(5):129-133.
[7] 劉萍.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7):150-153.
[8] 公亞麗,李朝偉.新時代背景下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挑戰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9):145-148.
[9] 張璇璇.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0(3):64-66.
[10] 郭丹,鄭永安.新時代大學生積極社會心態培育的路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0(1):19-21.
[11] 張君法,張寅.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