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喜秀
摘要:通過對新高考綜合課文的分析,發現了學生的主要問題有:(1)基本概念模糊;(2)實驗設計能力不強;(3)試題的閱讀理解水平低;(4)文字表達能力差;六個“不夠”:對題目的審稿不認真;基礎不牢;思路不夠靈活;表述不清楚;不注重實驗;實際上,修改審查戰略可以極大地提高這兩個方面。本文結合《考試大綱》的修改,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對高中生物科目的復習與準備進行簡要的討論。
關鍵詞:高三;生物;復習策略
前言
新課改后,教材內容從知識觀向能力觀過渡,使試題的復習難度增大。從認知的觀點來看,復習就是先前學習知識的回顧、整理、重新認識已有知識。從資訊處理的觀點來看,復習就是將現有資訊重組,以使資訊的排列更為有序。所以,回顧并不只是一次回顧與熟悉,而是一次再認知與提升。
一、掌握主干,強化基本功
強化基礎理論知識,就是要重視生物基礎理論的學習和運用。教學和練習的結合,使學生們不但要了解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要明白他們為什么要學習。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與學生的互動、思維的創造性,而不是單純的列舉知識。只有使學生掌握了本書的主題和脈絡,才能使他們對教材的內容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從更高的層面上去了解問題,使之組織、系統化、規范化。比如,在《遺傳和變異》中,可以用基因、 DNA、染色體(染色質)、染色體群等一系列的知識,將零散的知識串聯在一起,構成了一張“衍射”的知識網。在實踐中,盡量把基本的知識與問題的情景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運用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規律進行分析和解決,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通過對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可以消除知識盲點,拓寬知識增長點,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智力開發、知識內化為能力。
二、突破教科書體制,以專題為基礎,培養學科內的綜合能力
專題復習注重知識的完整與系統,突破教科書體系,將資訊與生命科學的熱點問題,從垂直與水平兩個層面,對知識進行歸納、提煉、強化。通過各章的銜接,形成新的知識系統,建立新的知識網,幫助學生快速、精確地抽取、運用知識。專題復習應當劃分為基礎與次要,當然,專題復習并非完全分離。根據知識的分類,可以將其劃分為:生物的物質基礎與結構基礎,植物新陳代謝與調控,動物與微生物的新陳代謝與調控,繁殖與發育,遺傳,變異,進化,生物學,此外,還可以安排一些題目,如圖表、數據分析與計算、坐標曲線、實驗設計、社會熱點等,旨在鞏固和強化學科的知識,并著重于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綜合能力。
三、注重實驗教學,改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生物實驗是我國高校招生考試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應對其基本原理、方法、操作要領等進行深入的了解。高考中的生物實驗,并非只限于普通的生物教科書上所說的那些,而更多的是基于普通的實驗。運用新的素材,運用新的環境,進行創造性的實驗設計,并對新問題進行研究。對大部分的學生而言,在高考中,生物實驗是一道難題。目前的教科書對生物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沒有進行詳細的論述,但是這些理論和方法都包含在教科書的教學內容和生物學歷史的教學中,因此,教師要加強對教科書的實驗研究。教材實驗教學是一門對學生來說既熟悉又親切的學問,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實驗條件,根據教科書上的實驗步驟,做一些簡單的實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對實驗設計的興趣,并在“模仿”中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思維,讓學生在實驗設計上有了初步的想法,為實驗的可行性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設計執行.其次,要注意教材中的一些經典實驗(例如發現生長激素)、發現光合作用、孟德爾基因試驗等,引導學生以科學家的思維方式進行思維,讓學生了解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步驟,讓學生掌握實驗的方法與技術,并對生物學的概念、原理、規律進行深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創造力。
四、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注重科技進步,增強實踐能力
高考理科綜合試題,盡管不注重考試內容的內容和范圍,但在考試中,考生常常從社會熱點問題、自然問題、高科技成果等方面進行提問,突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加強對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人文意識的培養。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注意“時政新聞”,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初步的探討,增強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在復習「生物與環境」章節時,可以結合酸雨,赤潮,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沙塵暴,白色污染,物種滅絕等問題,并舉辦專題講座或組織同學參觀。實施適當的開放性教學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強化理論聯系實際、提高他們的實際創新能力。
五、把握命題的意圖,構建問題的解決模式,實現能力的飛躍
在高考復習中,能力提升是重中之重。從個體到綜合,從具體到抽象的思考過程,要善于將生物的知識進行綜合。要充分發揮《考試大綱》所載《題型示例》及歷年高考試題(包括分科)為藍本,重點是在中檔題(中難題)的基礎上,加強對題的深刻性、解題的準確性、解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解題技巧和解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解題的先后次序和時間,反復練習,形成規則,確保在考場上不會出錯。有了以上這些基礎,再加上最后的完美答案,才能展現出自己的水平,在答題的時候,重點就是要用科學和準確的語言。比如:“假定牛毛的黑色與褐色為顯性,已有一只黑牛,要在一次繁育季節內確定其為純或雜合,請設計測試方法。”如果學生說:“在繁殖季節,讓黑牛和棕色的奶牛交配,如果是一頭棕色的奶牛,那就是雜交的,如果是一頭黑牛,那就是純種。”這樣回答大體方向是對的,但是關鍵字的運用不恰當,體現了學生的思維不夠全面,或者缺少了一些基本的知識。應該改為“讓這匹黑色公牛與多匹棕色母牛交配”。用“多匹”兩字,答題的科學性就躍然紙上。所以,練習題不是數量,而是要循序漸進地提升,對已做的題要及時進行反思,認真地去完成每一道題目,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
六、調節心態,均衡應試心理,提高素質
在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的精神壓力下,長時間的高強度的學習,使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會變得枯燥無味。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釋放的方法,是教師在后期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積極的心理暗示,使他們能夠坦誠地與父母、老師交談,并與他們分享自己的學習方式、體會。心理平衡建立在學生對自身的正確定位上。在對待測驗考試時,要讓同學們認識到自己做不到的問題是很平常的事情,不必為此擔憂或驚慌。教師的恰當引導,能使學生在考試中能正常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在與自己的水平上達到合理的期望或者最好的結果。
結語
因此,在高中生物學考試大綱的基礎上,必須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選擇題目時,要重視能力,重視對知識的分析與運用,同時也要重視對基本知識的溫習,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能力為起點,轉變教學模式,杜絕“滿堂灌”、以及簡單地重復知識,教師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彩.新課標下生物高考備考淺議..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