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要:在幼兒教育中滲透美育,其主要是以幼兒們的身心特征為基礎,再根據美的實物以及開展多元化的審美活動來對孩子們的感受美以及表現美的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美育的滲透必不可少,美育對孩子們的事物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來滲透美育,使幼兒能夠全方位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美育滲透
幼兒教育階段是培養幼兒基礎能力和素質的關鍵時期。將美育巧妙滲透到幼兒教育中是新課改下全新的教學理念。美能夠使得乏味枯燥的事物重現動人的色彩,在人的本能中有著對于美的追求以及向往,然而,不同的人對于美的感知能力卻不相同。
幼兒園美育資源整合的重要性
在幼兒教育中,主要教學目標是對幼兒的德智體美勞進行全面的培養,并且培養幼兒能夠對美進行感受和發現。3-6歲的幼兒與成年人完全不同,他們的精神世界充滿了五彩斑斕童話世界。幼兒可以根據作品出所傳達出的語言和色彩或者形象等來體驗感受作品的內在主旨。在幼兒美育教學中,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是美育的載體。所以,教師需要首先能夠感受和明確作品的情節發展脈絡和情感脈絡,然后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例如可以構建符合作品的情感氛圍。教師在對作品進行分析時,主要依據和考量的目標即為作品中的美育資源。教師可以對下列問題進行考量。首先,對作品內容上的選取,作品的內容需要由具體的形象以及明朗的主題;第二,作品中情感的變化,這主要包括作品中任務的情感變化以及整體的情感脈絡體現,同時還應包含作者自身的感情體驗;第三,是作品形式上的多元化,包括結構以及語言詞匯等。
幼兒教育中滲透美育的路徑
(一)開展藝術活動,提升幼兒感受美的能力
藝術教育是落實美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能夠對幼兒的感知美的能力進行有效提升,使幼兒能夠更加接近美好的事物,除此之外還能夠使幼兒體會到表達情感的快樂。在幼兒的日常教學中,教師在開展舞蹈繪畫和唱歌教學時,要將美育巧妙的滲透其中,使幼兒在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下提升感受美的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幼兒的生理發育特點,進而選取一些簡單易學的歌曲,并且引導幼兒學唱,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觀察幼兒的學唱環節,防止幼兒大喊大叫,保護幼兒的嗓子。一些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附有教育意義的歌曲,可以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除了音樂教學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在幼兒的起床和進餐以及下課時對選取好的音樂進行播放,使音樂中的美育能夠在幼兒的生活和學習中得到有效滲透,使幼兒在充滿動靜音樂的環境下成長學習,促進幼兒感知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構建校園美育環境,提升幼兒的文明修養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即是家長與教師。教師是幼兒的啟蒙者,教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以及生活中時刻注意自身的儀表和語言。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會將目光主要集中在教師的儀表著裝上,所以,教師應在教學中穿戴整潔正式,不要穿戴一些奇裝異服。除此之外,幼兒還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會對教師的說話方式以及舉止和神態進行模仿,所以,教師還要保持禮貌和文明的溝通方式,對待幼兒公平公正,落落大方,使幼兒在正確的為人處世之道上成長。同時,教師不僅要注重自身的形象,還要對幼兒園的環境進行布置,例如在園區內布置一些具有文明倡導意義的標語橫幅等,以此來使幼兒園的美育氛圍得到提升。
(三)開展社會實踐,提升幼兒的情感共鳴能力
在美育教育中,情感美和心靈美的培養也很重要。幼兒擁有敏銳的感知情緒的能力和善良的心靈至關重要,這會使幼兒能夠對周圍的事物和人產生共情,使幼兒能夠成長為一個有著人情味的善良的人。所以,在日常的幼兒教育中,教師需要將幼兒的健全人格培養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不能只依靠幼兒園中的教育,還要結合家庭的力量以及社區的力量,開展組織符合幼兒身心特征的實踐活動,使美育教育的形式更加多元化。比如,教師可以設計“普通人做不普通的事”主體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街道中普通平凡的環衛人員的工作,或者觀察交通警察認真管理交通安全的場景等。使幼兒能夠對社會生活進行細微的觀察,感受每一個普通人的職責和義務,領悟到在面對自身的職責時,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完成這份使命。
(四)挖掘教學資源,在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
幼兒教育往往都是對知識進行傳授,教師會將一些難度較低的生活技能以及文字和拼音等知識進行傳授,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將這類基礎知識教會就算完成了教學目標,這種傳統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幼兒的全方位成長。因此,隨著教育的改革,教師應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把幼兒的行為習慣以及思想教育當做教學的主要目標,并且在日常的教學中能夠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使美育能夠充分的滲透到幼兒的教育中去。比如,在日常的美術教育中,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動畫的繪畫時,此時教師可以將自然資源和教材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幼兒缺少生活閱歷,缺乏創新性的思維,所以難以畫出具有新意的動物形象,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幼兒來展示不同的動物圖像,并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組織幼兒進行動物園的實地參觀,最終使幼兒能夠畫出優秀的作品。
(五)應用文學美育的力量,使幼兒構建正確的人生觀
文學作品中有著正確的價值觀和朗朗上口的語言,能夠賦予讀者美好的審美體驗。因此,為了能夠充分啟發幼兒學習文字的積極性,為幼兒在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幼兒進行閱讀,并且利用兒歌和繞口令等充分趣味的活動來激發幼兒的文字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課可以為幼兒朗讀一些情緒飽滿情節生動的小故事,并隨著朗讀做出一些生動的動作和表情,使幼兒能夠充分感受到文字作品中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在閱讀中,教師要對幼兒的是非善惡分辨能力進行針對性培養,使幼兒能夠形成良好的人生觀,這種方式能夠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強化幼兒的道德原則,提升幼兒的美好品質。
(六)開展審美鑒賞活動,提升美育啟蒙經驗
當教師對幼兒的審美特點以及審美需求進行掌握了解后,即可針對性的開展美育的啟蒙教育教育。例如在繪畫環節中的審美教學,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育環境中引入豐富的繪畫素材,讓幼兒能夠對其進行鑒賞。例如彩虹,教師可以讓幼兒能夠對彩虹進行鑒賞。陽光下的彩虹,通常配色較為鮮明,色彩也比較艷麗豐富,幼兒在鑒賞中仿佛身臨其境置身于萬里晴空之下,感受到了繪畫中的亮色調所蘊含的審美體驗。在對繪畫進行感想表達時,幼兒通常會說“很快樂”以及“暖洋洋的”等相關詞匯。教師可以把幼兒的發言進行積累,對幼兒的美育啟蒙經驗進行有效的積累,記錄美育過程。
總而言之,在幼兒教育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幼兒美育逐漸成為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師要能夠對教學中的美育素材進行充分挖掘,幫助幼兒搭建起美育的階梯。激發幼兒對美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繼而使幼兒能夠產生創造美的想法;教師還要對自身的儀表和形象進行注重,努力塑造陽光向上的教師形象,為孩子們樹立健康的榜樣;利用家庭和社會的力量,提升幼兒的美育教育豐富性,使美育能夠滲透在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助力幼兒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蘇亞輝.幼兒美育啟蒙研究:問題與對策[J].教育觀察,2021,10(16):44-45.
[2]姜曉,胥興春.幼兒教育“勞美融合”之邏輯基礎與實施路徑[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4):1-6.
[3]李冬冬.淺談幼兒教育中的美育問題[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五).: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7:5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