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迷柱 高慧敏
摘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盡管許多老師沒有專門針對語法的內容進行專門的培訓,但在方方面的語言教學中,語法知識總是會滲透進來。因此,在新的形勢下,要提高中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在充分認識到語法教學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在語文教學中擬定一系列鞏固語法知識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法教學;有效策略;探究
前言
新的形勢下,初中語文教學不但可以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和靈活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通過主動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學習相關的語法知識。對于初中生來說,掌握了一定的語法知識,不僅可以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如虎添翼,而且還能在其他科目的審題過程中及時、準確地抓住關鍵字詞。
一、語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語法是語言學習中最基本的一環,在許多情況下,語法教師往往不太關注。然而,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語法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不僅決定了學習者對課文的理解,也決定了學習者對課文的理解。初中生對古代漢語文本的認識尚處于起步階段,而這種類型的文本與其它類型的語言文字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在中學文言文文課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文法方面的知識,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結構,也可以讓他們理解文章的真正意思,理解文章的主旨。比如《醉翁亭記》中的“樂其樂”,在指導學生對“樂”字進行解析時,老師會向學生解釋文法,其中第一個“樂”是動詞,第二個“樂”是名詞,兩個“樂”字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動賓短語,使學生對文言文的結構構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而使邏輯和閱讀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還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其它學科的知識。
二、目前初中階段語法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當前,我國中學語文語法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給學生的語法學習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首先,語法在課程大綱中沒有被列入,這不但造成了部分中學語文教師的松懈,也使得語法教學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的體系,從而影響了語文語法的教學。其次,一些老師對新課標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他們認為,如果教材中的語法內容被刪節,那就意味著語法將不再是教材中的一部分,這也導致了學生們對語法的反感排斥。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在理解和消化某些語法知識方面存在著困難,老師們也很難發現這些問題,從而使他們對語法知識產生反感,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三、在初中語文課堂中講授語法知識的有效途徑
3.1教材有關語法的合理設計
雖然每一版的初中語文教材里,都沒有專門的語法,但里面的許多文章,都蘊含著大量的語法知識,這就需要老師們自己去摸索了。在備課時,教師要從多種角度去挖掘其所包含的文法知識,將其分類、整理,并將其與學生共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閱讀和寫作的教學與語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許多課文中會出現一些較為復雜的句子,老師們可以把它們的組成一一標注出來,使繁雜的句子變得簡單,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它們的意思。通過反復的學習,學生會形成對句子結構的分析,從而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加強語法知識的積累。另外,在學生完成了寫作作業之后,老師還可以利用“互相評價”的方式,幫助學生查找語法上的錯誤,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并使他們能夠不斷地熟悉語法。
3.2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法意識
在語法教學中,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綜合訓練。我們必須擺脫將語言訓練視為機械復雜的操作的錯誤認識,并根據其本身的特點來進行語法培訓。初中生的語法教學要從句型入手,對初中低年級或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句型轉換,對高年級或的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句式轉換可以通過句式選擇和搭配,句式選擇,復句關聯詞的搭配。例如,在語言教學中,經常進行長句與短句的轉換、單句與復句的轉換、整句與散句的轉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語段仿寫既能解決句子轉換中的語法問題,又能使修辭與邏輯相結合,使學生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可以采取的辦法有:選取合適的段落,讓學生模仿,從學生的錯誤和缺陷中加語法意識。
3.3把語法教學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
在現代漢語教學中,應確立“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探索,既是對學生的經驗,也是對其自身發展的一種認識。廣泛的語言教學活動能夠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學習資源,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探究意識。語法教學可以擴展到語言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語法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通過開展與語法有關的小活動,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我們可以進行“收集對聯”、“為自己改作文”、“街頭巷尾找病句”、“分類摘編報紙上的精彩詞組”等活動,在語言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運用語法。在放松身心的過程中,加強所學的語法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在語言活動中的運用。
3.4開放評價標準與方式,培育發展型人才
在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量化和評定,導致了一批學生,他們只知道死記硬背,沒日沒夜地為“分數”而努力。因此,在開放的語言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主動地去學,又要去拓展自己的教學空間,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用開闊的心胸去評判學生的獨到的觀點,鼓勵“標新立異”,讓學生的各種問題同時存在,使他們的思想始終活躍。此外,在語文教學中,也要從“終結性”的評價向“過程型”評價轉變,由他人評價到自我評價來進行。通過對自身的學習評估,使學生認識自身,看到自身的進步,不斷地調整學習目的,改進學習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語文能力,使自己成為發展型的人才。
結語
因此,在中學語文課堂上開展科學的語法教學,對于加強中學語文教學實效性、提高教學質量都有積極作用。本文認為,在此背景下,教師應將語法知識滲透到課堂中,強化學生對語法的認識,并將其與閱讀、語法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周興昆.對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思索[J].語文知識,2017(17):94-95.
[2]楊旺.初中語文語法知識教學現狀的隱憂[J].亞太教育,2016(02):198.
[3]魯天琴.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法教學的必要性[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3):68.96891B18-0265-4205-8155-DA70F665DD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