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瑤
讓幼兒可以在玩中學,自主的和材料進行互動并獲取知識的經驗。愛玩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游戲一直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孩子。人們對游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區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游戲活動,同樣受到了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區角活動是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實際活動中,盡管我們都認識到了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性,都想方設法獨具匠心的為幼兒開辟了活動場所。但區角活動并不是老師準備材料,小朋友只管操作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區角活動的創作性、探索性。它重在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因此,孩子們學的特別輕松、自然、沒有壓力,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區角活動呢?
一、區角活動時教師要以欣賞的心態對待幼兒
在區角活動中,教師既不能高高在上進行灌輸,也不能自由自在放手不管,對能力差,反應慢的孩子要多提供一些探索的時間,要允許孩子出錯,不要急于求成。教師應成為站在幼兒背后的慈愛、沉默的指導者,真正從觀察中獲取準確的信息,要觀察幼兒興趣點,以及游戲中一些有必要老師介入的情況,要觀察幼兒語言、行為交往方式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便為指導幼兒做好充分準備。當幼兒開始活動時,教師的任務應該調整為觀察幼兒的游戲需求,了解幼兒的游戲水平,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幼兒指導。教師應該觀察什么,可以采用哪些指導策略等問題是教師在活動前要有所考慮的。
觀察內容有:一是看活動環境能否激發幼兒興趣,材料投放是否適宜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材料數量是否充足等等。二是重點觀察幼兒的學習、探索情況,如當前幼兒興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兒為什么這樣做,了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有什么困難,把握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情感態度特點和個性差異等等。
幼兒每天都在改變,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縱觀孩子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不能盲目進行橫向比較,而是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努力了幾分、退步了多少,在區角活動目標制訂時要適度,要關注幼兒智力、行為、語言發展的需要,制定適宜的長遠目標,以免因目標過高使幼兒失去信心,或因目標過低而壓抑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在區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是形成自信的基礎、區角活動讓幼兒在克服困難,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中,依據自身的發展特點,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嘗試和操作,增長各種能力,獲得成功,發展自信心。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在指導中應注意方式方法,要態度認真,接納、包括幼兒;允許幼兒出錯誤,允許幼兒宣泄情緒;要以欣賞、忍耐、研究的態度去觀察幼兒,要以一種開放性的心態,充分了解幼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提高幼兒對區角活動的興趣。
二、開展區角活動應該遵循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區角游戲的設計與指導應體現層次性和循序漸進性。例如,小班幼兒活動的目的性較差,主要依靠客體的生動性、新穎性和顏色的鮮艷性吸引他們進行活動。而到了中、大班,幼兒活動的計劃性、目的性逐漸明確,活動的結果成為吸引他們進行活動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進行積木區活動時,小班幼兒積木的顏色要豐富,形狀可少些,但數量要充足。在指導方面則著重于幫助他們學會獨立的構造物體,并能表現物體的主要特征。而對于中班幼兒,積木的形狀可以增加,還可以提供一些輔助材料。指導方面則要求他們會有目的有計劃地構造。到了大班,可以提供更多形狀的積木和豐富的輔助材料,要求幼兒學會通過協商共同構成一個復雜的大型結構物。假若一套積木從小班玩到大班,小班是搭小房子,到了大班還是搭小房子,這是不可取的。
對于角色游戲的正確指導,主要在于幫助幼兒按自己的愿望和想像自由地開展游戲,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幼兒能夠極有興趣地毫不勉強地努力在游戲中進行學習,發展情感與培養能力。
不同的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水平也不相同,角色游戲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無目的到事先計劃好,從由老師帶著玩到自己提出游戲主題、裝扮游戲角色再進一步發展到帶領別人玩,從擺弄物品、旁觀游戲到單獨游戲、平行游戲再聯合、合作游戲。教師應充分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在指導他們游戲的時候才可能做到有針對性,貼近幼兒的實際情況;才可能促進幼兒在角色扮演、游戲內容、游戲技能和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及組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發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從區角活動的可持續性出發,不斷豐富區角活動
在游戲活動中,我們常會發現幼兒會經過幾分鐘的專注思考很快地完成活動目的,然后就東張西望、無事可干,甚至去干擾破壞其他幼兒的活動,顯然是這些材料對他們失去了吸引力,原因還是材料投放的問題,活動區角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二個月,甚至一學期毫無變化,缺少經常性的變化,活動材料單一,不豐富,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不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阻礙了區角活動的深入開展,因此,在材料的準備上,要提供豐富多樣的不同材料,使幼兒在與眾多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充分運用自身的各種感官,看看、做做、試試、比比、想想,提升思維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樣化,使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有所發展,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和發展,幼兒好模仿,他們有時會因為同件操作材料的新奇有趣,而產生對該材料的操作欲望,這時就需要有一定數量的材料可供幼兒活動使用,以保證幼兒操作活動順利進行下去,因些,在材料的數量上也要保證充足,能夠滿足每個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能夠讓幼兒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變,再有要根據通過操作該材料可能達到的目標要求,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解出若干個能夠與幼兒的認識發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層次,來選擇更換、投放操作材料中,形成材料投放的層次性,激發幼兒的興趣,保證活動的可持續性,從而減少一些幼兒沒事做或干擾別人游戲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