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倩
【摘要】當前,初中生整本書閱讀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想要更快地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就要分析出初中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策略。基于此,本文針對初中語文主題學習整本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實施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主題學習;整本書閱讀;問題;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由此可見,閱讀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但現實中,學生在整本書閱讀方面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惑。因此,探究整本書閱讀策略,迫在眉睫。
一、整本書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碎片閱讀,難成知識框架
學生目前的閱讀現狀是散點式、碎片化、拼接形的,碎片化的學習很難形成一個知識框架。課堂上使用的語文教材以單篇文章為主,閱讀時間短,閱讀目的單一,難以建構文章間的意義關聯,散點式閱讀的傾向比較明顯,日常生活中的閱讀又常常依賴電子設備,導致閱讀碎片化。
(二)閱讀讀物,過于注重興趣
學生選擇閱讀書籍的時候,往往都是根據個人興趣來選擇。調查顯示,50%以上的初中生喜歡看玄幻、武俠等小說,因為這類小說對于他們來說刺激又神秘,這種感覺是其他類別的書籍無法給予的。但是這樣的書籍只是給人精神上的放松,并不能使學生受到深刻教育。
(三)學生畏難,缺乏閱讀毅力
有些書籍知識性較強,且篇幅較長,很多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此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自己無法理解的問題,缺乏主動探究的動力,導致對后面內容的閱讀就會變得愈加艱難,長此以往便失去了閱讀的興趣。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學生對于閱讀根本不重視,閱讀對于他們來說可有可無。
二、整本書閱讀策略
(一)選擇明方向
在小學六年級,學生已經開始接觸相關名著片段的閱讀內容,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積累了相關閱讀的經驗。進入初中之后,教師在推薦學生閱讀書籍的時候,首先要結合課本中的所學知識給學生推薦,其次還要將平時接觸到的好的閱讀書籍推薦給學生,爭取使學生在閱讀之后可以真正從中學習到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推薦。對于內容簡單易懂的書籍,教師可以向閱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進行推薦,而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文學氛圍濃厚的書籍,這樣,不同閱讀能力階段的學生都可以通過閱讀,逐漸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水平。
(二)指導增信心
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往往會產生疑惑,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閱讀之前一定做好引導工作。比如說,在閱讀《三國演義》時,學生由于對當時的歷史背景不熟悉,在閱讀的初始階段可能會導致信心受挫。因此教師可以對東漢末年的背景進行介紹,將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歷史背景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將亂世中的英雄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繼續進行閱讀。當學生下一次閱讀出現難題時,教師再一次加以講解,循環往復,這樣學生的問題就能夠得到及時解決,閱讀的信心也就會與日俱增。
(三)鼓勵過難關
對學生來說,越是內容復雜的書籍,學生越容易失去閱讀興趣。比如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其實這本書是非常好的整本書閱讀材料,但是書中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學生稍不注意可能就會將人物和事件弄混,從而導致對于書中內容思想的理解錯誤。基于此,在閱讀過程中,當學生遇到理解不清人物關系或事件細節時,教師要及時去關心、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對書中內容加以梳理,以便于學生理解。對于實在難以閱讀的書籍,教師可以換一些短篇閱讀書籍,讓學生重拾自信。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活動需要教師的全程指導,尤其是學生第一次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活動時,教師更應為學生擬好詳細規劃,給予學生及時、全面的幫助,從而使學生能夠從容地展開整本書閱讀。這樣通過閱讀主題學習,學生的書籍閱讀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孫鵬.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24):128-129.
[2]王麗榮.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應用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2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