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分析持續性階段護理對剖宮產產婦產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山東省臨沂市中醫醫院收治的60例剖宮產產婦,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產婦(30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產婦(30例)采用持續性階段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經過不同護理后的產后疼痛、心理狀態、舒適度及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的剖宮產產后疼痛評分比對照組低,其產后母乳喂養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舒適度評分相比,觀察組的生理、心理、環境和社會文化舒適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的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剖宮產產后采用持續性階段護理,能夠有效減輕產后疼痛感,緩解產婦的不良情緒狀態,有助于提升剖宮產產婦產后舒適度,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
關鍵詞:持續性階段護理;剖宮產;產后疼痛;心理狀態;母乳喂養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2-0139-04
剖宮產作為常見的分娩形式,主要是通過手術的方式幫助產婦進行分娩,雖然能夠快速分娩,但是在剖宮產術后可能引發各類并發癥,例如:產后出血、產后血栓形成、下一胎妊娠子宮破裂、前置胎盤等[1]。此外,術后麻醉藥效過后,切口會產生強烈的疼痛感,嚴重影響產婦的生活質量,部分產婦還會因為體內激素下降、切口疼痛而產生產后抑郁癥,對產婦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2]。為了改善產后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避免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醫院需要在剖宮產術后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3]。本研究中,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山東省臨沂市中醫醫院收治的60例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分組實施常規護理與持續性階段護理,現將研究內容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山東省臨沂市中醫醫院收治的60例剖宮產產婦,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產婦(30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產婦采用持續性階段護理(30例)。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9.18±3.06)歲;孕周35~40周,平均孕周(37.41±1.15)周;初產婦10例,經產婦20例。觀察組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9.22±3.34)歲;孕周35~39周,平均孕周(37.21±1.02)周;初產婦15例,經產婦15例。通過統計學分析,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通過山東省臨沂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術前檢查符合剖宮產術指征[4]并同意剖宮產的產婦;②產婦年齡在20~40歲;③擁有良好意識,能夠進行交流溝通。
排除標準:①有手術禁忌證;②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妊娠疾病;③存在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④凝血功能障礙;⑤合并惡性腫瘤、傳染病史。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開展健康教育講解剖宮產的注意事項,術后疼痛,并發癥類型,準備干凈舒適的病房,對病房內進行定期定時消毒、清潔。指導產婦盡早下床運動,制訂飲食方案,按照醫囑進行用藥。
觀察組(持續性階段護理):①分發健康教育手冊或指導產婦掃健康教育二維碼,詳細講解剖宮產的注意事項,術后疼痛,并發癥類型等。給予良好的心理干預,多數產婦在手術前都會產生較多的負性情緒,甚至部分產婦還會恐懼手術分娩,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術前健康教育,減輕產婦分娩前的心理負擔,做好術前指導,在術前6 h叮囑產婦禁食禁水,避免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嘔吐。②術前告知術后疼痛等級,術后可以應用鎮痛泵緩解疼痛,指導產婦可以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進行術后疼痛緩解,在術后利用電影、音樂、交流等方式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引導家屬給予產婦更多地關心與安慰,使其感受到家庭溫暖和幸福,特別是丈夫術后要多疼愛與呵護,盡可能滿足產婦的需求,多理解和包容,了解其擔憂和顧慮并給予幫助,消除其負性情緒,鼓勵產婦能夠積極面對疼痛,如果疼痛無法忍受,護理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藥物進行鎮痛,但是需要叮囑家屬與產婦不能長期使用鎮痛藥物,避免產生依賴感,鎮靜止痛藥使用后注意觀察其不良反應,若有異常停止用藥并告知醫生處理。③準備干凈舒適的病房,叮囑家屬不要在病房內大聲喧嘩,影響產婦休息,確保病房溫度保持在22~25℃,濕度保持在50%~60%。做好遮陽措施,避免產婦長時間光照。根據產婦實際情況制訂科學的飲食方案,主要以高營養、易消化、半流質食物為主,產婦在懷孕期間對腸道造成擠壓,在產后不能第一時間恢復,因此,避免產婦食用較硬的食物,造成便秘現象。在雙腿恢復知覺后,護理人員需要指導產婦進行床上運動:如抓趾背伸操、產后九節操等以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促進產后恢復,在術后1~2 d下床活動,促進腸胃蠕動。④產后體位護理。術畢將產婦送至病房休息,叮囑產婦要保持去枕平臥位6 h以上,期間定時協助其翻身,活動下肢有助于促進胃腸道蠕動,6 h內無異常反應,未發生嘔吐、惡心等癥狀時可將床頭抬高能促使產婦惡露排出,加速子宮修復,產后當天應多鼓勵產婦進行床上翻身和體位運動,早期腰部使用束縛帶固定,避免腹部振動,根據自身意愿和狀況可下床活動,但不能太用力以免腹部傷口裂開,禁止下蹲、彎腰,可適當的在房間內來回走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⑤協助產婦進行母乳喂養,對于部分不愿意母乳喂養的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知識講解,使其了解到母乳喂養對嬰兒的好處與對自身的好處,指導正確的母乳喂養姿勢,部分初產婦因為第一次生產在母乳喂養時會產生疼痛感,這就需要進行心理干預,避免產婦出現嚴重的負性情緒,不愿意進行母乳喂養或者出現回奶現象。此外,部分產婦因為無法掌握正確的母乳喂養姿勢與方法,會產生焦慮、緊張、挫敗的情緒,這時候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地引導產婦進行正確的姿勢學習,在成功喂養后,及時進行鼓勵,增加母乳喂養自信心。同時,指導產婦觀察新生兒臍帶脫落情況與排便情況,判斷黃疸指數。⑥定期檢查產后切口恢復情況,是否出現感染、紅腫、硬結等現象,叮囑產婦術后4 h少量多次飲水,促進排尿,定期進行體溫測量與新生兒護理,保持病房通風。指導家屬如何進行腹部按摩,條件允許情況下可盡早參與產后康復訓練,促進子宮收縮,排除惡露,縮短康復時間。
1.4? 觀察指標
疼痛程度:對比兩組剖宮產產婦的術后疼痛,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疼痛分級標準[5]了解術后2 h、術后24 h、術后48 h的疼痛等級,分值0~10分,0分無痛,10分劇痛,疼痛感與分值呈正相關。
舒適度:采用科室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評價產婦的生理、心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的舒適度評分,每項100分,得分越高其舒適感越好。
喂養率:若新生兒在母乳喂養后可安靜入睡且入睡時間超過2 h以上,其大小便均正常可判定為母乳喂養成功。新生兒母乳喂養成功率=喂養成功例數/總例數×100%[6]。
心理狀態: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估患者的不良情緒變化,SAS和SDS評分的臨界值為50分和53分,得分越高表示心情越差。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對比兩組的術后2 h、術后24 h、術后48 h的疼痛等級,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術后舒適度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生理、心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的舒適度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比較
對比兩組的術后第1 d、術后第2 d、術后第3 d的母乳喂養成功率,觀察組母乳喂養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產婦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結論
剖宮產作為創傷性手術,對產婦的身體傷害是非常大的,此外,剖宮產還會引發嚴重的術后并發癥,嚴重者還會出現產后大出血,危害產婦與胎兒生命安全[7]。因此,大多數產婦在剖宮產手術前都會產生焦慮、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還會降低產后康復率[8]。為了全面提升剖宮產的產后康復率,醫院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降低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產后康復,改善產后疼痛,促使產婦掌握正確的母乳喂養方式[9-10]。本次研究中,將60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30例產婦采用常規護理,另外30例產婦采用持續性階段護理,通過兩組數據對比,觀察組產后疼痛評分和護理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其產后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剖宮產還會對產婦心理造成一定影響,術后切口疼痛感強烈,多數產婦會因為疼痛感與產后激素下降,產生抑郁情緒,嚴重者還會引發產后抑郁,所以,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制訂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通過音樂、交流等方式幫助排解負性情緒,減輕心理壓力,確保能夠始終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11-12]。觀察組的母乳喂養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其產后的疼痛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差異存在的原因是剖宮產術后疼痛屬于正常生理反應,患者身心遭受嚴重創傷,科學實施持續性階段護理能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合理止痛,減輕身心應激刺激,采取多種手段緩解疼痛,進而能提高其多方面舒適度。由此可見,相對比于常規護理而言,在剖宮產產后采用持續性階段護理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產后生活質量,積極開導和緩解其不良情緒,鼓勵其掌握正確分娩知識,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態積極配合分娩、盡早參與鍛煉,有助于促進產后恢復,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對促進護患和諧關系的建立奠定扎實基礎[13,14]。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產后康復中,采用持續性階段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產后康復,引導產婦做好術前準備,使手術能夠順利開展,通過術前疼痛干預,能夠有效降低術后疼痛感,分散產婦對術后疼痛感的注意力,指導產婦掌握正確的母乳喂養方式,避免產婦出現產后抑郁癥[15-16]。持續性階段護理能在產婦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護理干預和指導,充分了解產婦的需求和身體、心理狀態,通過全方面舒適護理干預盡可能避免出現產后不適癥狀,能夠有效提升產后護理舒適度,降低產婦產后不適感,定期檢查切口,能夠有效避免切口出現感染、紅腫、潰瘍等現象,促進切口康復[17-19]。此外,科學的運動方案,能夠提升產后免疫力,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因此,在剖宮產產后護理中,持續性階段護理能夠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值得臨床運用。
參考文獻
[1]張曉玲,付欣,張紅麗.持續性階段護理對剖宮產產婦產后疼痛、舒適度及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1,45(3):476-477.
[2]黃忠怡.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7,37(s2):233-234.
[3]賈志偉,高健.對剖宮產產婦施行階段性持續健康教育的護理效果探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7):169-171.
[4]王士仁,趙軒.剖宮產與臨床[M].貴州:貴州科技出版社,1999:120-123.
[5]張海燕.持續性階段護理對剖宮產產婦產后疼痛及舒適度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30):4424-4425.
[6]周雙雙.舒適護理在剖宮產術后產婦護理中的應用及對產婦生活質量的影響[J].重慶醫學,2020,49(S2):409-411.
[7]杜立平,楊瑾瓊,李鶴.持續性階段護理用于剖宮產產婦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17):178-179.
[8]安小利,楊娟,張秀娟.階段性護理干預策略對高齡初產婦剖宮產術后GSES評分及純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 27(19):159-160.
[9]丘桂芳.剖宮產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影響因素及分階段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6):802-806.
[10]努爾比彥·吐尼亞孜,熱孜萬古·阿布來提.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剖宮產后不良情緒及母乳喂養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9(22):167-168.
[11]吳薇薇.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剖宮產術后負性情緒及純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20):3828-3829.
[12]楊亞麗,于素貞.基于ERAS理念護理措施優化對剖宮產初產婦情緒狀態和母乳喂養的影響[J].臨床醫藥實踐,2019,28(1):66-69.
[13]梁博.基于人文理念為框架的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行剖宮產分娩術后泌乳功能及母乳喂養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9, 14(2):160-161.
[14]曲曉芹.Roy適應模式聯合母嬰床旁護理對初產婦剖宮產分娩后VAS評分及母乳喂養依從性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8, 27(13):2460-2461.
[15]王貝,王赟霞,張繼露.術中袋鼠式護理結合正性暗示語言對晚期早產剖宮產產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2):3151-153.
[16]朱虹.持續性階段護理對剖宮產術后產婦疼痛程度及泌乳功能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29):235-237.
[17]王曉春.分階段護理模式在高齡產婦剖宮產分娩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18):169-170.
[18]張萍,張婧,梁曉樂.圍產期綜合護理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7):170-172.
[19]石珊珊.階段性心理干預在改善剖宮產產婦產后心理狀況及產后恢復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20,18(33):4631-4633.
作者簡介:王遠俠(1969.2-),女,漢族,籍貫:山東省臨沂市,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優質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