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娟霞
【摘要】依據語篇整體教學理念,本文以PEP小學英語六下Unit3 Where did you go ?B Let's talk為例,闡述如何基于語篇進行對話教學,以便更好地培養與鍛煉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探討了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對話教學;對話教學策略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獲得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語篇對話是新標準小學英語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融合英語教材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英語的教學絕對不是掌握一些典型的句型運用和筆試能力,英語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英語的學習后,能根據情境進行必要的對話和交流,具有一定的交際能力,它的最終目標指向是“運用”。我們要重視每單元的對話課,要在關注對話本身的理解的同時,注重讓學生整體地感受對話的情境和語境,既“立足對話語篇”又要“跳出對話語篇”最終并結合實際開展實際交流和創新再運用。
如何通過對話教學更好地培養與鍛煉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筆者的觀點是要基于語篇開展對話教學。基于語篇的對話教學,是在對話教學中將對話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將所要學習的語音、詞匯、句型等語言知識融入到對話語篇中整體感知、理解和運用。目前,正在使用的PEP小學英語教材中,對話教學幾乎以情景對話和語篇閱讀的形式呈現,這些豐富的語言材料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開展語篇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讓學生沉浸在交流的情境中去感受對話語篇的背景、話輪結構和人文價值,并讓學生在課堂進行發散的、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交際為目標的對話課堂教學模式。
下面以PEP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 ?B Let's talk一課為例,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回顧與分析,探討教師應如何基于語篇開展對話教學,以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課例背景:本節課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對特定的話題trips展開真實交流,在理解對話語篇的基礎上運用核心句型Where did you go…? How did you go there? What did you do? 談論自己或別人的假期活動。
課例分析:基于語篇的對話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將語音、語法、詞匯、句型等知識融入整體對話語篇中,即學生不僅要習得對話語篇的語言形式,理解對話語篇內容,進行聽、說、讀、寫訓練,還要領悟對話語篇思想,體驗對話語篇情感等,做到形式與意義、功能與結構、話題與任務的統一。
一、激活舊知,導入話題
正式學習對話語篇前的準備階段,其目的在于“走近”語篇,喚醒學生頭腦中與語篇相關的已有圖式,為學生充分獲取和輸出對話語篇信息、建構知識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作好鋪墊。
教學片段1:Sharp eyes
在上課伊始,正式學習語篇前的準備階段,教師設計游戲Sharp eyes,復習和本課話題trips相關的詞匯parents, Hangzhou, friends, winter holidays, summer holiday, Hainan, by plane, take pictures-took pictures, go shopping-went shopping ,buy gifts-bought gifts, go swimming-went swimming, go camping-went camping, play ball games-played ball games等,目的在于喚醒學生頭腦中與目標語篇相關的已有圖式,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和儲備,為接下來的語篇學習做好準備。隨后,教師利用課件呈現所有的詞匯并提問What are the words about ?引導學生思考,導入話題trips。師生對話如下:
T: Hello,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Sharp eyes.
Ss: Great! Parents, Hangzhou, friends, winter holidays…
T: Watch! What are the words about?
S1: They're about weekends.
T: No, watch more carefully and think.
Ss: They're about …
T: Yes, clever! The words are about trips.
思考:課堂開始時的Sharp eyes游戲有利于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使學生有興趣走進話題。游戲中的詞匯復習有利于激發學生已有圖式,為正式進入語篇學習做好鋪墊。熱身游戲后教師的追問What are the words about?能激發學生思考概括,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對話語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整體輸入,初步感知語篇意義
基于語篇的對話教學一般要先整體感知對話語篇。為了培養學生整體感知、捕捉信息的能力,教師設計表格,并播放對話語篇錄音,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對話語篇的話題。
教學片段2: Listen and find out
基于語篇的對話教學首先要整體感知對話語篇。在這個環節,教師利用教材Let's try對話語篇材料,設計表格,讓學生從聽力輸入過程中初步整體感知新的對話語篇意義和結構,從而為Let's talk板塊的對話教學做好準備。師生對話如下:
T:Wu Yifan and Amy are at school. They meet Sarah.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Can you guess?
Ss: They're talking about…
T: Listen and get the answer.
S1: They're talking about Sarah's winter holiday.
T: Yes, smart! Where did Sarah go? When did she go there? Who did she
go with? How did she go there? What did she do there? Listen and fill.
思考:語言學家赫德利(Hadley.A.O.)認為,語言必須在語境中才能被理解,在語境中學習和運用語言是最高效的語言學習方法。學生在聽Let's try語篇錄音和記錄關鍵信息的過程中把握了對話語篇大意,也初步感知了語境:Wu Yifan和Amy在校園里遇見Sarah,三人談論Sarah的寒假活動。學生通過聽力活動獲得了Let's talk對話語篇的任務及場景信息,為接下來進入正式的語篇學習做好準備。
三、巧設任務,深入理解語篇細節
設計表格,利用插圖引導學生預測對話語篇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會話興趣,促進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對話語篇。在學生預測對話語篇內容的過程中,教師還可追問學生作答的依據,挖掘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適度等待與伺機追問為學生提供了思考與表達的時間和空間,激發了學生的思維。
教學片段3:Guess and talk
了解對話大意,厘清對話思路從而獲取對話語篇的具體信息或細節信息是對話教學的主體,也是英語對話教學的核心環節。教師利用課件給出表格和課本插圖,設計任務Guess and talk,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對對話語篇內容進行預測,然后學生通過閱讀對話語篇進行核實語篇細節信息。此環節師生對話如下:
T: Sarah had a great trip on winter holiday. How about Amy? Where did Amy go? When did she go there? Who did she go with? How did she go there? What did she do there? Watch the pictures and guess!
Ss: Amy went to…She went there on…She went by…She went with…She…
思考: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對話語篇時,既要重視語篇的語言文字信息,也要關注文本插圖等非語言文字信息。上述的Guess and talk幫助了學生在預測驗證的過程中理解了語篇的細節,掌握了對話核心句型,還促使學生不斷建構語言文字與插圖情境之間、對話語篇文本與表格之間的聯系,進而內化了語言學習的策略,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理解和判斷能力,內化所學對話語篇材料。
四、激活思維,挖掘解讀語篇內涵
解讀對話語篇內容時,不能拘泥于文本的表層信息,還應深入研讀語篇,引導學生既要讀懂顯性的文本信息,還要挖掘語篇中隱形的相關信息,在辨別和推理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4: Think and say
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解讀對話語篇內容時,不能局限于對話文本的表層信息,還應深入研讀語篇,要挖掘對話語篇中隱性的相關信息。所以,教師可以設計開放式問題Did Sarah like Amy's trip?鼓勵學生小組討論,分析關注對話語篇中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潛在信息。師生對話如下:
T:Amy talks about her trip with Sarah and Wu Yifan. Did Sarah like Amy's trip? Share your idea with your partner.
Ss:I think…
思考:開放式問題Did Sarah like Amy's trip?適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深度思考。學生通過發表見解促進了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推理判斷能力。在分析對話語篇文本的同時,鍛煉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五、創設情境,再構語篇
在充分深入理解對話語篇后,創設話題情境,讓學生內化和輸出語言。教師沒有固定語言框架,目的是給學生更多自主運用語言的空間。
教學片段5:Try to share
交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英語教學的主要手段。對話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在對話教學的鞏固拓展階段,教師根據教學主題,遷移教材對話語篇情境,設計任務Share your trip in pairs,促使學生跟同伴分享假期旅行,為學生創設提供練習和運用語言的機會。師生對話如下:
T:Hello, boys and girls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Talk or write about your trip, please.
Ss:…
思考:在對話時,說話者需要事先了解跟誰說,什么時候說和在哪兒說,說話的目的以及怎么說等。這些需要學生在基于語篇的對話實踐中自主構建語言內化體系,實現對話交際的真實性和交際性,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遷移對話語篇情境,提供機會促使學生再構新的對話語篇,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語篇是一種教學思想和理念,是促進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的保證。基于語篇的對話教學強調的是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和運用語言,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正確地、得體地使用所學語言表達和交流,從而形成語篇能力。基于語篇的對話教學強調語篇的整體性,主張將語音、語法、詞匯、句型等知識融入整體對話教學中,即學生不僅要習得對話的語言形式,理解對話內容,進行聽、說、讀、寫訓練,還要領悟文本思想,體驗對話語篇情感等,做到形式與意義、功能與結構、話題與任務的統一,從而達到培養和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六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楊陽.語篇意識下的整體性課堂教學實施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5(1):19-23.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