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晉文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44)
高等教育在促進大學生身心素質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型高校體育課程有著非常獨特的學科優勢,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開展課程思政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在當前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大力倡導“課程思政”理念的背景下,將應用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對于實現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目標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使學生在參加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既能夠實現良好體能素質的培養,又能夠實現其團結合作、堅忍頑強、愛國敬業等良好精神品質的培養,最終實現其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對于應用型高校大學生而言,其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形成,尚未完全成熟,對事物的辨別能力還不是很強,很容易出現各種不正確的思想觀念,這就為我國應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因而要充分挖掘高校體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當前我國應用型高校體育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我國大多數應用型高校領導與教師普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科教育,認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軟任務,只需要簡單完成相應任務即可,不需要投入過多的精力。這主要是因為高校領導與教師普遍認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對學校的實力水平以及學生的未來發展都不會有很大的影響。然而事實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會影響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形成,在其未來的學習、生活與工作中也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各應用型高校領導與教師有必要予以充分重視,從而真正發揮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價值。
盡管如今我國一些應用型高校體育課程中設置有思想政治教育環節,但是多數體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際中,由于專業不對口、專業知識水平不夠高等原因,課程講解缺乏足夠的針對性與科學性,難以真正地將體育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學生也沒有在體育課程學習中真正獲得相關的思政知識,更別說將其運用于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導致應用型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同虛設。
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之間,既有明顯的差異性,又存在一定的交叉部分,對于應用型高校大學生而言,隨著其身體素質的不斷發展與變化,其思想、精神也開始發生著相應的變化,學生的身心變化屬于生理范疇,但是如果學生無法對自身的身心發育狀況形成正確的了解,很容易出現各種異常現象。因此,教師應該在這一特殊階段,采用特殊的教育方法與教育內容,逐步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身體與良好的心理素質等,如在體育課程中融入身體發育知識、科學的健身方法、積極健康的人生觀等。目前,我國應用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普遍存在過于形式化的問題,難以真正實現二者的充分融合,也難以真正發揮體育課程的思政教育作用。
體育教學內容非常豐富,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具有明顯的思想性特征,這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由于不同體育項目內容有著不同的教育效果,因此,體育教師應該深入研讀體育教材,充分挖掘各個體育項目的思政元素,在各個體育項目教學中尋找恰當的時機,及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球類項目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定特定的教學情境,通過模仿與自主鍛煉的方式,使學生在實踐訓練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團隊合作、堅忍頑強、拼搏進取、寬容待人、尊重裁判、遵守規則的良好精神品質。也可以向學生講解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亞運會等重大賽事中所取得的輝煌成績,并介紹優秀運動員背后漫長而艱苦的訓練經歷,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體育教材內容有著非常豐富的教育意義,教師可以通過同一個體育項目實現多個教育目標,也可以通過多個體育項目實現同一個教育目標,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充分了解并利用體育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使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以及提升身體素質的過程中,能夠在無形中形成團結互助、關愛理解他人、堅忍頑強、奮勇拼搏等良好品質。
2.2.1 體育課堂常規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體育課堂常規是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因此,教師也可以在此環節適當地融入思政教育。例如,上課之前對學生進行嚴格考勤,以提高學生的紀律性;在運動前的熱身準備活動中,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正式上課之前,教師與學生要相互問好,以培養學生文明的禮儀習慣。
2.2.2 結合不同的組織教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科學合理的組織教法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在不同的教學環節,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合理選用組織教法融入思政教育,不斷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例如,可以通過分組教學法培養同組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也可以提高小組組長的責任感;通過體育競賽的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等,也可以通過體育“優生”帶領體育“差生”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助人為樂、樂于奉獻的精神。
2.2.3 結合偶發事件的處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體育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如學生之間可能出現各種埋怨、責備、謾罵,甚至打架等事件,也有可能出現各種“惡作劇”等,教師應該沉著冷靜,機智應對,客觀分析,合理解決,充分利用偶發事件,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表揚或批評,并對具體事件進行客觀分析與公平解決,以逐步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互相包容與理解,彼此合作,進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足球比賽中,對于一些跑動中摔倒而及時起身,繼續參加比賽的學生,教師應及時進行表揚,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奮勇拼搏、為集體爭光的精神。
課外體育活動是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其活動內容與形式豐富多樣,很多高校都成立有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中能夠充分展示自我,自由表現,其言行舉止也相對更加自由,很容易不自覺地暴露出各種問題,因此,指導教師或者體育社團骨干應該充分利用這一良好時機,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課外體育活動的規則與道德,對其言行進行約束。例如,精心組織田徑運動會、大型體育節以及各種競賽活動,在比賽之前要求學生刻苦訓練、持之以恒、團結協作、互相幫助與鼓勵;在競賽期間,要求學生公平競爭、自覺遵守比賽規則、尊重對手與裁判,對于獲勝者要為其鼓掌、喝彩,對于堅持到最后的人,要為其加油助威;在比賽結束之后,要做好反思與總結,結合自身的不足,積極調整之后的訓練計劃與目標,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通過一系列競賽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增強其規則意識與道德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拼搏進取、永不言棄、團結合作、助人為樂、無私奉獻、遵守規則、互相尊重與寬容等良好的精神品質,以實現其體能素質與精神品質的綜合培養。
應用型高校體育課程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高校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有利于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也有利于應用型高校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