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娟(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通過進一步剖析國企A進口大宗商品能源產品,在企業經營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國企A在經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缺點,并得出廣東省國企A日后的大宗商品進口貿易風險管理與控制的經營管理提前做好分析和判斷,并給出改進的建設性意見,最后總結提煉在進行大宗貿易進口企業風險管理與控制中的經營管理建議,為企業的風險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這是本文研究的現實意義。
從全球的視角,白翠翠(2018)指出,因為全球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的經濟體制、政策制度、經濟環境以及國家的法律法規都有很多的不同,這讓外貿企業在進行進口貿易業務的過程中要應對很多不同的壓力和風險。如果外貿企業不能有效地識別、監測和控制風險,不僅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稍有不慎,就可能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對于外貿企業開展進口貿易中可能經歷的風險要能夠事前做好預見假設,即使突發風險時也能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管理、控制甚至規避,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1]。
國企A是廣東省屬國有獨資大型骨干企業集團,從事大宗商品進口貿易業務已經有20余年,公司主要經營的產品包含有色金屬、煤炭、鋼材、能源化工產品等大宗商品業務。
本文首先從國企A的業務發貨流程管理、商品價格管理和人民幣匯率管理三方面的現狀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國企A在風險管理與控制中的現狀。
1.發貨審批流程管理
大宗商品的貨權交接重要的環節,即發貨審批手續,是企業內部風險管理控制的關鍵環節。
首先,我們來熟悉國企A一般的發貨審批流程,根據公司的規章流程,國企A公司一般按照以下的發貨流程進行審批發貨(圖1)。

圖1 國企A內部發貨流程
通過上述流程可以看到,公司的發貨流程最后要受財務復核,確定客戶的資金是否足夠,經管獨立于業務和財務,安排對接庫存進行發貨,實現相互崗位相分離的核心思想。
但是,在實際業務操作中,關于提單轉賣業務方面。因為進口貨物在國企A的名下“不落地”,即不以國企A的名義存到第三方監管倉庫,實際業務操作當中,直接以“提單轉賣”的方式銷售給客戶。一般在國際業務中,很多交易的提單是采取“空白抬頭提單”的交易,即誰持有提單,誰擁有貨權。所以,業務執行人員在實際的提單交接中,按照以下流程完成發貨:
通過上述圖2的內部異常發貨流程發現,由于管理漏洞,在提單轉賣業務中因為實際貨物未落地入庫,所以貨物在國際運輸途中已經實現了貨權的交接。而公司內部管理疏于對企業貨權憑證“提單”的嚴格管理而直接通過業務部門進行貨權轉移,造成企業的內部重大經營管理漏洞。最基本的貨權管理不到位,造成大額的資金缺口,實際業務中最后下游客戶因經營不善不能歸還貨款,在企業的銀行信用證到期款疊加到期后事發,形成企業的經營壞賬。

圖2 國企A內部異常發貨流程
對比圖1和圖2業務中的兩個發貨流程,發現圖2的實際發貨流程是在公司正常的流程中,架空了財務和經管審核。即業務部門沒有經公司的相關其他獨立的財務部門核對客戶的資金情況,就完成了對下游客戶的發貨手續,這是一個巨大的管理漏洞。當被發現時,已經造成企業內部近億元的應收賬款,恰逢國家金融去杠桿,加強金融監管的宏觀背景下。最后這些應收賬款無法收回,造成企業巨大的損失。所以,企業必須在日常業務中善用逆向思維,從企業目前的正常業務中發現風險點,堵塞管理漏洞,加強風險管理與控制。
2.商品價格管理
大宗商品基于其價格波動劇烈,所以進口業務的商品價格的管理至關重要。由于進口商品的價格計價標的是參考境外布倫特原油計價,對應進口回來后人民幣到岸的價格除了受計價標的布倫特原油價格的影響外,國內市場的供需情況也直接影響商品的國內銷售價格。因為進口商品的計價標價格與國內市場銷售價格的關系,當時在2014年國際大宗布倫特原油價格觸碰最高價115美元/桶,但是在國內還沒有原油期貨的背景下,集團不同意企業運用金融機構提供的OTC套期保值賣出ICEBRENT原油進行套期保值,后續在油價沖高回落,面臨斷崖式下跌的恐慌中,集團下屬公司手上的現貨頭寸造成2億多元的跌價損失。
所以,從事大宗商品進口貿易業務,企業必須強化商品價格管理,運用完善的金融避險工具,強化商品價格風險管理,為企業的穩健經營提供保駕護航的作用。
3.匯率風險敞口頭寸管理
國企A經營大宗商品進口貿易的業務。在過去2015年8月11日前,人民幣匯率幾乎呈現單邊升值的趨勢,所以企業對于公司內部的人民幣匯率風險敞口頭寸的管理比較欠缺,基本等著信用證到期后,自動到期結算匯率。
但是,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美元走強的呼聲越來越高。相比之下,人民幣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為了提前一次性釋放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降低市場對人民幣進一步貶值的預期。中國政府在2015年8月11日連續3個交易日,一次性貶值2500BP,讓國企A的風險暴露無遺,瞬間虧損數千萬元人民幣。這是一次沉痛的教訓,警示大宗商品進口貿易企業一定要加強風險敞口頭寸的管理,評估企業風險承受能力,及時在銷售確定后,鎖定匯率以確保企業的經營利潤固定,保存企業經營的勝利果實。
經營大宗商品進口貿易的國企應該積極效仿金融機構,實行前中后三臺分離獨立運作的管理風控體系(前臺:業務部門;中臺:執行運營、法務風控部門;后臺:財務、資金、審計部門)。嚴格按照不相容的崗位相分離的原則,堅持重要崗位經辦與復核的雙人管理要求,有效地規避公司流程管理漏洞。公司個別人員因監管漏洞鉆空子導致避開公司的監管,造成資金被挪用,或者庫存商品被偷的重大監管不利的風險。
因此,在大宗商品進口貿易業務這種流程長、環節多、風險轉移復雜的業務上,一定要嚴格加強前中后三臺獨立運作的風控體系。在流程設計上杜絕個人的道德風險和職業操守的缺陷,保證企業風險管控到位。
大宗商品進口貿易企業必須加強企業的業務流程設計,葉維東(2017)指出同時要加強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監督的風控準則,確保風險管理落實到工作的細節[1]。
大宗商品進口貿易業務,對于交易客戶的篩選是企業進行交易前必須嚴格把關的重點工作??蛻舻馁|量也將直接影響業務履約質量,進而影響企業經營風險的高低??蛻艉Y選的依據,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客戶背景資料盡職調查
首先了解客戶的基本背景,如:
(1)從客戶的基本資料,了解客戶的基本情況;了解客戶是否具有經營資質,關注客戶的注冊資金金額;了解客戶的資金實力與合同交易金額是否匹配。
(2)了解該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背景,他在該行業的經營年限、行業口碑、行業信譽等,是否具有不良記錄。
(3)了解該實際控制人的自有資產情況。
(4)了解該企業的過往背景及團隊構成、內部控制等內容。
(5)利用第三方平臺(如我國工商管理局建設并投入運用的全國企業信息信用信息系統,或者啟信寶、天眼查等第三方資訊平臺),了解客戶的經營資質、行政處罰、經營負面信息或者異常信息,進一步對該企業的資信情況進行核查,盡量做到全面客觀。
2.動態跟蹤客戶履約實力
一般公司要求動態關注企業的履約情況,尤其當國內市場不景氣,進口商品倒掛的時候,尤其要關注客戶的履約動態。如果客戶的商品長期不能銷售出庫,存在滯銷的情況,甚至有可能違約棄貨的征兆時,公司風控人員一定要第一時間到客戶現場,了解第一手準確的信息。如果公司是暫時性困難,可以克服,那么持續跟蹤。如果客戶遇到重大經營困難,確實難以周轉,那么盡量及時跟客戶達成一致意見,及時處理貨物,避免造成更大的經營虧損。
大宗商品進口貿易因為其貿易鏈條長,涉及的交易環節多、環環相扣,企業要動態跟蹤并監督合同管理全流程的風控機制。當業務量大、業務頻繁,僅僅靠個人的專注來進行動態風險管理與控制是不夠的。在目前互聯網及AI人工智能高度發展的時代,要能選擇運用新的技術來彌補人工的不足,爭取管理更加精細化和精準化。
1.優化電子信息化管理風險預警提示
一般的國有企業運用的電子信息管理系統,如用友ERP或者金蝶等。因系統設計普遍大眾化,適合傳統的一般貿易企業的日常管理需要。但是對于大宗商品進口貿易企業這種比較復雜的業務,要強化其系統的風險管理提示的要求,目前的一般系統難以滿足管理的要求,對公司的經營風險預警提示不足。
所以,公司應該細化電子信息化系統管理,個性化設計與開發符合大宗商品進口貿易業務風險管理的需要,一是加強價格風險預警提示;二是加強匯率風險預警提示;三是加強合同履約期限風險提示。
2.嚴格核定公司交易品種
為了避免公司因一時的機遇,而開展不熟悉的業務品種,最后因小失大,公司應該規定企業可以進行大宗商品進口貿易的品種名錄,企業在該品種名錄內進行深耕經營,熟悉產品的特性,也了解商品價格波動的趨勢、產業及行業的供需情況及客戶的分布、產品的適銷性和企業對于貨物處置的能力。
如果企業提出要交易新的品種,那么需要提交對上述信息的報告,進行上會報告,經集團管理的領導確認是否可以開展新品種的業務,盡量做到深思熟慮的研究后再開展新的業務,避免企業短期利益而給企業帶來新的風險。
動態監控企業的交易品種,及時更新交易品種的市場供需、價格走勢、匯率走勢等,強化合同履行的過程管理,是識別風險和化解風險的重要過程。
3.嚴格控制貨權風險
大宗商品進口貿易業務,必須嚴格控制貨權安全問題。
其一,防范運輸風險:嚴格保證進口開立信用證前進行投保,將保險單作為開出信用證的必要條件,確保每一筆進口運輸貨物,都有海上運輸保險用于轉嫁風險,簽訂倉至倉條款,保證提單數與卸貨入庫數的短量差異作為保險條款中短量的計算基礎,這樣可以爭取到一次免賠基數。
其二,防范倉儲貨權風險:(1)嚴格甄選倉庫,選擇上市公司、國有背景的第三方獨立的倉儲公司作為合作對象,貨物入庫后盡快取得貨物入庫證明的原件,作為企業貨權的重要憑證;(2)設計發貨流程,雙人簽章+雙人郵件,作為貨權簽發的重要憑據,避免個人擔任利用職務之便冒充發貨;(3)不定時進行貨物的實地盤點,要善于結合貨物特點,如液體化工品,要嚴防倉庫利用儲罐不透明,設計中間通道是有液體化工品,其他空間都是空置狀態的虛假情況,預防倉庫與某些客戶串通,在貨物上做手腳,通過企業盤點核查,防止存貨被挪用。
其三,嚴格控制公司實物貨權的風險。蔡振(2018)提到企業要加強企業內部的道德、廉政警示的教育,嚴重排除內外勾結,利用職務之便,私放貨權給客戶的重大風險[3]。
貨權風險,是大宗商品進口貿易重點防范的風險之一,要從源頭倉儲的選擇、流程的設計、內部控制的實施來杜絕貨權風險的問題。
4.加強經營風險敞口頭寸管理
大宗商品貿易經常面臨價格和匯率都是不確定的,不確定就意味著存在機會,同時也可能面臨風險。
(1)核定經營風險敞口額度
大宗商品貿易業務因為大部分的合同以活價計價,即計價標的價格和人民幣匯率不確定,那么公司應該有專人負責及時更新統計公司的經營頭寸,包括計價標的敞口額度和匯率敞口額度,避免公司經營敞口額度的頭寸過大,導致風險敞口擴大。
一般現有的經營,原則上先確定商品計價標的,然后確定商品的成本,再對外銷售。或對外銷售在后1-2天內盡快確定商品計價標的價格,盡快鎖定商品的成本,這樣就保證公司的經營敞口風險不大。
如進口某化工品抽余油的價格=[日本石腦油MOPJ1905合約價格+貼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1+關稅稅率)×(1+進口增值稅稅率)合約,當企業鎖定日本石腦油MOPJ1905價格后,后續就能確定化工品抽余油的價格。如果公司一直持續銷售貨物,卻一直沒有鎖定商品計價標的價格,那么即形成“賣空”的頭寸。如果計價標的的價格下降,企業等下降后再鎖定價格,那么企業的經營利潤就將增加;如果計價標的價格上漲,企業在上漲后鎖定價格,那么企業經營的利潤就會減少;如果上漲幅度過大,那么則可能增加的成本超過原來盈利的部分,甚至導致虧損。
(2)定期更新風險敞口頭寸
大宗貿易企業的經營,實質就是對企業經營風險敞口頭寸的管理。所以企業要定期更新公司現有的風險敞口頭寸及浮動盈虧情況,讓公司經營者及時知道目前經營風險敞口頭寸,并對公司經營可能遇到的風險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和準備。應該加速周轉,提前銷售;還是暫緩銷售,等待漲價機會。公司可以承擔的風險損失及發生突發事件時,該如何應對上述風險。因此,對于公司穩健經營而言,要核定一個風險敞口額度并定期更新風險敞口持倉頭寸。這部分可以賦予公司一定的靈活性,判斷預期趨勢,這樣可能有額外的收益,或者承擔額外的損失。但是因為敞口額度有限,那么額外的收益和額外的損失,都是在一定的范圍內,對企業的經營不會造成大起大落的風險。
否則,如果企業的風險敞口金額過大,在企業內部管理不到位的情況下,在價格行情與企業的預判相差甚遠時,會擴大企業的經營風險敞口,最后經營的結果與企業的經營目標造成偏離,導致經營虧損。
改革開放40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向前發展,不斷深化進出口貿易,中國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為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在上述輝煌的背景下,我們也不可忽視在進行大宗商品進口貿易業務中蘊藏的諸多風險。所以,對大宗商品進口貿易業務中的風險管理和控制的研究顯得至關重要。
國企A以及其他類似的大宗商品進口企業,應該在大宗商品進口貿易業務的過程中,強化企業自身內部控制的制度建設,優化企業的流程設計,提高企業自身風險管理與控制的能力。